我们的读者去了哪儿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5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们似乎觉得身旁的报纸杂志越来越多了。但自己,却越来越不喜欢看这些纸质媒体了。
  偶尔,听闻有内部的编辑说,刊物的发行量又比去年掉了一大截,看来这个行业将会越来越加闭塞。于是,便上前安慰说,现在的杂志琳琅满目,兴许,是之前看你们杂志的读者,年龄增长了,口味不同了,换而改读其他的杂志了也未可知。可不管怎么换,不都是在读纸质刊物吗?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前景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说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因为,读者是鲜活的人,必然要经历成长以及社会混潮的冲刷。而这些因素,又促使他的思想不断转变,需要获取不同的知识来丰富和弥补自己的世界。于是,他所喜欢的刊物,理所应当也在不停变化。
  但今年的一份真实数据,却让我哑口无言:“3——8月文学类图书销量与去年同比下降61.7%,期刊下降35% 、死刊增加20%,报纸不详,但成本增加……”
  按照常规思维来说,报刊的品种愈渐繁多,只会吸引更多的读者才对。因为,有越来越完善的刊物进入市场供读者选购,必然要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群加入这个阅读的圈子。可现在,事实并不如我们所推断的那样。
  首先,文学类图书的销量比去年下降了61.7%。这个数据出现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部分读者,应该是转而选择了杂志或者报纸这类更为廉价更为简洁的现代读本。可事实又告诉我们,这些读者并不在报刊群。因为,期刊发行量不但比去年下降了35%,还出现了20%的死刊。
  事以至此,我们绝对有理由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报纸身上。可事实又告诉我们,我们的臆想,再一次出现了巨大偏差。虽然,数据上仅仅只是提出报纸的生产成本增加,但实质性因素我们各自都心知肚明。报纸发行量大减,已是早在很多年前便有过的事情。
  原本持续亏损的报刊行业,在无法盈利的状态下艰难生存。可偏偏祸不单行,读者无缘无故减少了不说,印刷成本还不可避免地逐日提升。为了保持现有的发行量,成本高涨的各大报纸又不敢随意涨价。因此,各家报刊社犹如哑巴吃黄连,只得暗自叫苦。
  那么,我们的读者,究竟去了哪里呢?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已不看杂志报纸的人群,将多余的时间花在了电视以及网络上面。愈渐多彩的电视和网络,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业余生活。尤其,那些只顾搞怪,而不谈内涵的节目,更是吸引了普通百姓的眼球。
  原来手捧“西瓜”的读者们,为何最终都纷纷改投了“芝麻”?
其他文献
期刊
目前,在中国少儿出版舞台上传统出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数字化出版如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树上抽出的缕缕新枝,虽初露端倪却被视为一支不可抵挡的的新生力量,然而在我国少儿出
通过检阅历史文献和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对20世纪40年代诞生在陕南城固国立西北大学的学术期刊——《西北学术》进行了编辑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刊虽诞生在战乱时期,且办刊时间短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期刊在期刊文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传统期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固有的出版规则,有严格的编审制度,系统性强,质量可
2009年11月18日,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龙源期刊网联合主办的“期刊杂志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会”上,《今传媒》杂志名列“2009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分类阅读行业期刊类期刊
摘要: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快”、“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江西省大余县出台《大余县科学文明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从四个方面强化措施.推进科学文明殡葬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全面推行遗体免费火化。从2010年1月起.全县全部实行遗
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地方社团的生成机制非常复杂。但主要是在宏观制度环境的作用下,以利益为基本诱因,外在制度需求与内在制度供给的相互契合推进过程。中国地方社团的生成机制可
“一词多涵”是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主要从词的内涵意义出发,分析了属于不同语言的同一个概念意义可以带有相同的内涵意义,也可以因不同的文化而异。从而探讨了在翻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