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产生背景; 严重烧伤患者由于体表生理防御屏障受损、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坏死组织广泛存在以及外界或自身菌群侵袭,其感染易感性增加。感染是严重烧伤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产生背景; 严重烧伤患者由于体表生理防御屏障受损、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坏死组织广泛存在以及外界或自身菌群侵袭,其感染易感性增加。感染是严重烧伤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化学烧伤的现场急救、早期处理和治疗方法中的流行病学因素。方法整理笔者单位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682例烧伤患者中615例化学烧伤患者病例资料,对性别、年龄、致伤面积与深度、发病规律、致伤原因、致伤物质、致伤部位、合并症、院前处理情况、治疗肢颅后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采用线性趋势检验统计分析年度收治的烧伤患者总数、化学烧伤人数。结果(1)一般情况:本组病例中男562例占91.
1临床资料; 2006年7月~2010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4例机器热压伤致手指掌侧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46岁。缺损面积:1.6cm×1.5cm-3.3cm×2.0cm,深度为浅Ⅱ~Ⅲ度。累及手指:拇指1例,示指1例,中指2例。
患者男,37岁,2011年10月全身黄磷烧伤后约1h急诊入院。患者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全身10min,大部分创面用30g/L硫酸铜溶液湿敷。
特殊原因烧伤的种类繁多,至今尚缺乏明确而统一的定义。部分特殊原因烧伤在各种原因烧伤中所占比例不大,容易被忽视;有些则因少见而不被专业人员熟知,影响及时有效的救治。许多特殊原因烧伤属复杂性或复合性损伤,救治难度大,创面愈合困难。近年来一些特殊原因烧伤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预防和治疗尚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特殊原因烧伤的几个方面提出个人看法,供同道参考和讨论。
德国人,男,55岁,体质量150kg。2010年10月初,患者于左臀部形成疖,未服用抗生素或者到医院进行处理。
目的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和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电烧伤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电烧伤组(56只)。于伤后6h和1、3、7、14、21、28d,每时相点处死8只电烧伤组大鼠,留取创面肌肉组织和血消样本。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VEGF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油酸对人正常Fb和瘢痕Fb增殖和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Fb和瘢痕Fb,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各组样本数为8):空白对照组,除常规成分外培养液中不再添加其他物质;乙醇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体积分数2%无水乙醇;不同浓度油酸组,即0.25、0.50、1.00、2.00以及4.00mmol/L油酸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终浓度的油酸(以含体积分数2%无水乙醇培养液配
目的探讨头部深度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2002年6月~2012年5月,笔者单位共收治头部深度高压电烧伤患者26例,均为高压电(电压380V~300kV)接触导致头部及全身多处深度电烧伤,烧伤总面积为1%~75%TBSA,深度为深Ⅱ~Ⅳ度。头皮缺损面积为3cm×2cm~20cm×18cm,颅骨外露最大面积为12cm×9cm,颅骨缺损最大面积为7cm×6cm。应用局部推进皮瓣、双侧旋转皮瓣、局
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承办,以“烧伤感染防治”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组稿会),定于2013年6月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本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授予参会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分;高质量文稿将优先刊登于《中华烧伤杂志》;被收入会议论文汇编后,可在当年“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并阅读。
目的了解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白细胞聚集黏附的影响,探讨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1)3组致伤前15min各取10只大鼠,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观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激光多普勒组织灌流图像仪检测胸部皮肤微循环灌流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