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与白细胞流变性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白细胞聚集黏附的影响,探讨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1)3组致伤前15min各取10只大鼠,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观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激光多普勒组织灌流图像仪检测胸部皮肤微循环灌流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B2(TXB2)、前列环素(PG12)、P选择素、E选择素及L选择素含量,并计算TXB2/PG12比值。(2)电伤组和治疗组余下各50只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左前肢为电流入口,右后肢为电流出口),对照组余下50只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min内,经腹腔注射2mL生理盐水(对照组、电伤组)或者2mL浓度为50mg/mL PTX注射液(治疗组)。伤后5min和1、2、4、8h于每组各取10只大鼠,同前检测白细胞黏附数和微循环灌流量、血清血小板及白细胞相关因子水平,计算相关比值。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电伤组大鼠PAF、TXB2、PG1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以及TXB2/PG1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总体检测值大于对照组;微循环灌流量小于对照组,处理因素主效应F值为854.20~8156.52,P值均小于0.01。治疗组大鼠PAF、TXB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以及TXB2/PG1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总体检测值小于电伤组;PG12含量、微循环灌流照大于电伤组,处理因素主效应,值为33.18—1033.99,P值均小于0.01。统计学结果仅允许在电伤组、治疗组组内进行比较。除治疗组伤后5min TXB2/PG12比值、电伤组和治疗组伤后5min E选择素含量外,电伤组及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PAF、TXB2、PG1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及TXB2/PG1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显著大于伤前15min;微循环灌流量显著小于伤前15min(P值均小于0.001)。电伤组PAF、TXB2、E选择素含量及TXB2/PG12比值于伤后4h达峰值,分别为(9.3±0.9)ng/mL、(14.31±0.65)nmoL/mL、(271.2±18.4)ng/mL、4.62±0.26;PG12、P选择素含量及每100微米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伤后8h达峰值,分别为(3.98±0.24)nmol/mL、(514±24)ng/mL、(25.5±4.14)个;L选择素含量于伤后2h达峰值,为(876±54)ng/mL;微循环灌流量以伤后5min最小,为(1.17±0.10)V。结论高压电烧伤引起大鼠PAF、TXB2、PG1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及TXB2/PG12比值升高,白细胞黏附数增加及微循环灌流量下降。PTX通过增加PG12的含量,降低上述其他因子的含量而抑制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黏附,从而改善电烧伤后微循环障碍。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化学烧伤的现场急救、早期处理和治疗方法中的流行病学因素。方法整理笔者单位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682例烧伤患者中615例化学烧伤患者病例资料,对性别、年龄、致伤面积与深度、发病规律、致伤原因、致伤物质、致伤部位、合并症、院前处理情况、治疗肢颅后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采用线性趋势检验统计分析年度收治的烧伤患者总数、化学烧伤人数。结果(1)一般情况:本组病例中男562例占91.
1临床资料; 2006年7月~2010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4例机器热压伤致手指掌侧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46岁。缺损面积:1.6cm×1.5cm-3.3cm×2.0cm,深度为浅Ⅱ~Ⅲ度。累及手指:拇指1例,示指1例,中指2例。
患者男,37岁,2011年10月全身黄磷烧伤后约1h急诊入院。患者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全身10min,大部分创面用30g/L硫酸铜溶液湿敷。
特殊原因烧伤的种类繁多,至今尚缺乏明确而统一的定义。部分特殊原因烧伤在各种原因烧伤中所占比例不大,容易被忽视;有些则因少见而不被专业人员熟知,影响及时有效的救治。许多特殊原因烧伤属复杂性或复合性损伤,救治难度大,创面愈合困难。近年来一些特殊原因烧伤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预防和治疗尚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特殊原因烧伤的几个方面提出个人看法,供同道参考和讨论。
德国人,男,55岁,体质量150kg。2010年10月初,患者于左臀部形成疖,未服用抗生素或者到医院进行处理。
目的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和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电烧伤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电烧伤组(56只)。于伤后6h和1、3、7、14、21、28d,每时相点处死8只电烧伤组大鼠,留取创面肌肉组织和血消样本。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VEGF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油酸对人正常Fb和瘢痕Fb增殖和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Fb和瘢痕Fb,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各组样本数为8):空白对照组,除常规成分外培养液中不再添加其他物质;乙醇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体积分数2%无水乙醇;不同浓度油酸组,即0.25、0.50、1.00、2.00以及4.00mmol/L油酸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终浓度的油酸(以含体积分数2%无水乙醇培养液配
目的探讨头部深度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2002年6月~2012年5月,笔者单位共收治头部深度高压电烧伤患者26例,均为高压电(电压380V~300kV)接触导致头部及全身多处深度电烧伤,烧伤总面积为1%~75%TBSA,深度为深Ⅱ~Ⅳ度。头皮缺损面积为3cm×2cm~20cm×18cm,颅骨外露最大面积为12cm×9cm,颅骨缺损最大面积为7cm×6cm。应用局部推进皮瓣、双侧旋转皮瓣、局
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承办,以“烧伤感染防治”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组稿会),定于2013年6月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本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授予参会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分;高质量文稿将优先刊登于《中华烧伤杂志》;被收入会议论文汇编后,可在当年“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