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真实化: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推”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13519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了具体的阐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就给语文实践活动中情境教学提出了语用情境真实化的要求。真实化的情境式教学就是在遵循认知过程维度的前提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神圣之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文核心素养;认知维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课堂一直在寻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技术路径,让学生可以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汉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中国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必须以学生为基础,这就给语文实践活动中情境教学提出了语用情境真实化的要求。
  一、“情境真实化”的理念定位
  情境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情感、语言、画面、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情境教学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于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创造情境。学生可以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同时自主学习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选择合适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学生将来生活、学习和工作所需的各种语言应用程序的真实情况。通过“情境真实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 养“助推”。
  二、“情境真实化”的设计纲要
  (一)情境真实化的现实意义——目标清晰化、意识全局化、备课充分化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师要从教学客观情况出发,根据授课内容,引进、设置或创造适合教学内容的特定场景与氛围,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唤醒,学习能动性被激发,从而,情感得以升华。情境真实化强调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各种能力,但是并不意味着轻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当教师把各种真实的情境交给学生的时候,教师在课堂的言语少了,但事实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首先研究教科书中的文本,理解教材的内容。其次,有必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研究,了解涉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指向,从而创造合适的真实情境,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里提到的情境绝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噱头,这种真实情境必须能够带来核心素养提高的后期效果。
  (二)情境真实化遵循的原则——认知维度
  所谓的建构主义理论,是指通过学习者的原始认知结构在知识和学习之间积极接受新知识。个人感知和理解新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的适应和平衡。他们必须通过人类的理解和处理来感知世界,并相信知识是在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构建的。因此,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的重要观点。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概念中的情境性,它认为知识不能脱离活动的背景而存在,知识不是嵌入书本中,而是嵌入实践中。因此,在教学中,问题情境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将人的生命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情境化的认知过程,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这六个不同层次的认知维度,检验特定语境中的认知过程。
  认知维度中以记忆理解层次为切入口,以文言文课堂教学为例。记忆是认知过程维度的第一步。理解是认知过程维度的第二步。布鲁姆认为,理解是新获得的知识与现有的心理模式和认知框架的整合。由此可见,记忆理解密不可分。但记忆后理解,还是理解后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期的认知结果。
  以《史记》中的经典片段《荆轲刺秦王》为例,在遵循认知结构理论的前提下,还原真实的历史,设置真实的情境。
  首先,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荆轲、秦王、秦舞阳、夏无且等角色分派给各位同学,其他同学做导演,在课堂上直接上演荆轲刺秦王的課本剧。四组同学全部表演结束后,请学生比较四组同学在重点情节的演绎上有何不同,哪组同学演绎得最准确、到位,并进行点评。通过演绎,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地掌握古典词语,如“遗”“奉”“顾”“谢”“奏”
  “走”“提”,还了解了荆轲刺秦王的整个过程。这种记忆理解,绝不仅仅是短暂记忆,这些知识将变成长时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益。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再次强化各种字词句的理解,还走向了那些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不再是课本上生硬的字眼,而已经变成了鲜活的生命。让学生带上对那些生命的理解,走向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从而传承华夏文明。
  (三)情境真实化的方法与策略
  1.多元构建,知识迁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情境化的,人类智能不仅受个体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在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生活的阅历等都会对智能产生很大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不同生活背景下、不同教育条件下的人类的智能是有明显差别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情境教学更注重直觉的表现,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各方面的生理心理机制仍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还未达到成熟。因此,处于此阶段的中学生对于自己可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的教学策略比理论性的讲述更容易接受,体会更深刻,这样的课堂充满生动与活动。
  以汪曾祺的《葡萄月令》为例,很多学生在初读文本,甚至是再读文本时,都没能够鉴赏出该文的优美,而学生更不理解为何这样的文本会选入教材中。这时候的《葡萄月令》,就如同一个带着厚厚外壳的冬笋,于学生而言,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好食材。首先,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初读经历,并创造一个真实本性的直观学习情境。在教学初始,就展示出文学界和学生截然不同两种鉴赏结论。再次,请学生指出评价一篇文章是否优美,是否有价值的评判标准。最后,请同学三读文本,然后任选两个评判角度,结合具体的文本加以分析打分。随着三个层次的不断推进,《葡萄月令》的价值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学生在这样一个真性情的探讨情境中,掌握了鉴赏文本优劣的标准,学会了分析评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生涯中,学生自然会把这种学习经验移植到人生经验,懂得评判美丑。
  2.情境再现,紧扣核心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具有深刻的意境。它指的是创造情境的形象和意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李吉林在她的书中说:
其他文献
横渠先生有言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言善哉!横渠先生身为大儒,心系苍生,志存高远,此言便是他毕生的追求。儒者为民也,以燃烧自身,成就清明盛世,如此高尚灵魂,直叫人欣然向往。  高尚的灵魂是人的立身之本,它不在觥筹交错的虚浮里苟延残喘,亦不于拜金浪潮中苟得偷生。高尚的灵魂要去明净之心中寻找。明净之心,如水亦如山,如水之清澈灵动,包容万物;如山之稳固巍峨,立身天地
期刊
小事不一定平淡无奇。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放学后,我坐在教室里,与同学谈笑风生之时,爸爸來了,我刚想抱怨,却见爸爸浑身都湿透了,雨水沿着发丝落下,顺着爸爸诠释辛劳的沟壑跌碎在衣领,手里却仍提着温热的盒饭。我不禁瞥了一眼窗外。飘落的秋雨跌落在桂花树叶片上,发出“嗒嗒”的声音。  我接过温热的饭盒,迷离中往事依稀重现……  放学后,我仍与同学疯玩。等回家
期刊
生活中,我们似乎都戴着一副墨镜,别人的优点就像阳光被挡在了外面,而别人的缺点像灰暗的角落在我们的视觉中变得更加灰暗。  ——题记  生活中,我们谁没有墨镜呢?大概这就是成功人士与凡夫俗子的差别。  数学课上,一个学生将自己做的五道题目写在黑板上,唯独一道错题被众人锐利的目光发现,却没有人赏识他做得正确的四道题目。让一道错题抹杀掉了四道正确题, 这就是凡夫俗子。  汉高祖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
期刊
亲爱的爸爸:  您好!一封家书,致最亲爱的您。这封信不长,我也知道,想要把十六年的感谢一口气说完,有点困难,但我仍想借这个机会,说一些平时不怎么说的话。  我知道,上初中后,我的变化对您而言是个困惑。您在家的时候,有好几个周末,我都会因为一些琐事发脾气,完了之后大哭一场,“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曾是我嘴边经常挂着的伤感句子。那段时间里,由于我缺乏自信,情绪飘忽不定,像极了那种精神分裂的患者。您
期刊
闷热的天气,烦躁的心情,没有朋友间的交游,只有书山中的跋涉,也许,这日子过得太无聊,太乏味,太苦了!  生活中苦味的食品本不多,再除去黄连等难以入口的,也只剩下了杏仁、莲心、苦瓜等不多的几样了。可奇怪的是,东方人爱品的茶,西方人爱喝的咖啡,其味道竟出人意料一致地都是苦。这也许是巧合,但也许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表达着一种普通的体味和感受。记得读过一篇关于酒坊的小说,文中的百年老店酿出百里闻名的美酒的秘
期刊
【真题回放】  写作。  题目:真的不容易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命题解读】  2018年上海中考作文延续了历年大气、简洁、开放的命题趋势。题目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考生写真事、抒真情,反思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经历。  “真的不容易”中,“真的”可理解为“不容易”的程度很高,不是一般的“不容易”,也可理解为一开始不认为、不知道“不容易
期刊
清晨,萬物的轮廓都化在一场浓雾之中了,若隐若现,如水的车辆也都将身影藏于其中,一切仿佛都不复存在。路上的行人个个戴起了口罩,一丝一缕的白雾也轻轻地牵出了我的回忆。  也是这样一个雾天,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外婆带着年幼的我去买早点。外婆大步走在前面,我迈着小碎步紧跟其后,生怕走丢了。一阵寒风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加快了脚步,面前的外婆却忽然放慢了脚步,转过身来,握住了我的手,“哎呀,你的手怎么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