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599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建立数学观念。用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模式,数学的眼光认识和处理现实社会的各种事物,这是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所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度概括。数学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调动学生主体兴趣,才能真正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观和数学素养。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素质教育力求使每个学生在本身原有素质基础上,获得和谐和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强调基础的形成,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三、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求知,主动参与
  
  数学素质教学实施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进行素质教学的关键。利用数学思想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数学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意识习惯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方法教学手段。应该以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主要目的,从而取得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认同,并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单一的教学方法将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使学生难以接受,更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师一方面可以创造条件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与信心。?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己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认知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凝集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的发展,而主动发展是要通过主动参与来实现。因此,教师要重视角色转换,深入了解学生探究新知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起点,预想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及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提供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信息,给予讨论、交流及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和场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经验。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用“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进行教学处,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并经以表扬,寻找失败中成功因素,并经以鼓励从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在讲述时“设疑”等一些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方式,认为“知识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将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建抅知识的动态过程,根据这种理念,根据教学各章节知识特点,尽可能将某些知识的获得设计为学生探索研究过程,以达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独立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展开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无法靠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来代替。而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就必然会经历一定的组织或转换嵌进认知结构这种模式。才能完善和发展其认知结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因此独立思考是发展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需要,同时也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品德的养成关系到今后能否成才。所以在课堂教学应做到:
  1.明确思考的对象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独立自由的思考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围绕着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不替代学生的思维,也不设置思维圈套把学生的思维套入圈内。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教师给予启发性指导
  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常常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怎样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呢?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应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哪些条件?你就有办法了?你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你需要的条件吗?等等。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获成功的学生,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吗?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吗?等等。督促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高校辅导员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理论武装、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多重角色功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就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为着力点,探索建立一条以和谐发展为核心,以校园文化为纽带,以高校辅导员为骨干力量的新型教育模
21世纪是信息发达的时代,而口语表达信息是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交往方式,了解别人,推销自己,商业洽谈,主持集会等很多场合都必须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著名科学家高士其说得好:“人类社会的一切智慧和经验,只有诉诸语言,才能广泛传播,只有形之于文字,才能代代相传”。所以,语言的交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而口语交际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早在70年代,周恩来总理同前苏联总统黑诺小夫谈判时,黑诺小夫嘲笑周恩来是
日本バクスタ—公司从1989年2月1日起销售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 A(即环孢多肽 A)的血中浓度测定药"环孢菌素跟踪剂(Cyclotrack)(全血用)"。这种诊断药是直接测定患者的血液(全
文章通过对中国IPO抑价的已有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由于中国IPO抑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资本市场和新股发行制度的影响,西方的理论均不能完全解释中国IPO高抑价现象。鉴于
水工钢闸门是具有调节水位,控制流量等重要功能的水利水电工程控制设备。钢闸门按结构特征分类,目前最常见的为平面闸门和弧形闸门。平面钢闸门在制作过程中加工工艺较复杂,本文
Windows 95如何与你现有的硬件协作?你是否需要新的设备驱动程序?Windows95的预装驱动程序能否挑起重任?
民间故事是来自民间的口头创作文学.她内容丰富多采,门类无比广泛:上到宇宙奥妙,下至地球万物;从日、月、星辰,到风、雨、雷、电;从神仙、凡人,到妖、魔、鬼、怪;从飞禽走兽,
今天的远程控制软件包已经突破了对工作场所的苛刻要求。现在,即使将软件安装在别处,你也可以在本地利用它进行工作。
本文考察了当今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必须从教材、教法、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并对具有高师特色的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