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阴道分泌物病征处理探索性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sp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深圳市各类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流行情况及宫颈感染(淋病和衣原体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索阴道分泌物病征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分别针对深圳市三种不同类型的育龄妇女共4 744名(其中3 895名一般人群,438名有症状的妇科和性病门诊就诊者和411名高危人群)进行了妇科检查和各种RTI的实验室诊断调查,其中淋球菌和衣原体用PCR方法检测.同时使用结构式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婚育史,生殖道感染相关行为等.分析宫颈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症状和体征.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阴道分泌物的病征处理方案的形成和可行性.结果深圳市一般人群中有27.6%的妇女患有至少一种生殖道感染.宫颈感染率为5.0%.分析发现近3个月有新性伴(OR=1.6,95%CI:1.1~2.4)、有人工流产史(OR=1.6,95%CI:1.1~2.4)、年龄小于25岁(OR=1.6,95%CI:1.1~2.4)和不使用避孕套(OR=1.7,95%CI:1.1~2.4)是宫颈感染的危险因素.危险评估和阴道分泌物异常体征对宫颈感染的灵敏度为63.8%,特异度为55.1%,阳性预测值为7.0%.结论深圳市三类育龄妇女RTI感染均较多,其中高危人群的患病率最高,其次是门诊就诊人群.宫颈感染病征处理在一般人群中使用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小容量静脉推注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情况,探讨控制的对策.方法用ZWF-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 3组未经过过滤的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 结论应重视小容量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静脉推注药液应该滤过,以提高静脉推注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NTHI)对心脏瓣膜厚度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常规超声基波成像(FI)、NTHI1(探头频率 1.8~3.6 MHz)和NTHI2(探头频率 2.1~4.2 MHz)测量2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厚度值,并与病理解剖厚度值(PAM)进行比较.结果 FI、NTHI1、NTHI2测值和PAM,水平轴分别为(3.30±0.97)mm、(3.93±1.03)mm、(3.8
目的研究1996-2001年广州地区淋球菌耐药性和质粒介导耐药株流行趋势.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和质粒介导的四环素耐药淋球菌(TRNG),用纸片酸度法测定质
目的使用闭胸法建立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以病理学指标为"金标准",探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检测急性冬眠心肌的价值.方法对1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介入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以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采用完整的DSE方案(0~40 μg*kg-1*min-1)检测急性冬眠心肌,以目测半定量法观察的双相反应为标准,评价其检出价值.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①10只
目的观察γ射线照射人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后端粒酶的变化及其与细胞死亡的关系.方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内端粒酶原位表达以及死亡细胞总数和形态观察.结果在1~5 Gy吸收剂量范围内A549和L02细胞辐射诱导死亡以凋亡为主要途径;在凋亡发生的过程中,端粒酶原位检测显示60%~90%的细胞中存在强烈的端粒酶信号,TRAP检测示端粒酶活性表达增强,提示放射损伤可诱导端粒酶活性增高,高端粒酶
目的对比观察持续恒压扩张(CPTE)和常规间断扩张(CITE)后皮肤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用白色小家猪制作CPTE和CITE动物模型,切取组织样本做电镜观察.结果 CPTE组与正常皮肤和CITE组皮肤比较,皮肤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间距明显增大,细胞连接明显减少.两实验组扩张后的真皮中,胶原纤维结构基本正常,CPTE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程度高于CITE组.两实验组中均可见到胶原溶解和成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