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的热流固耦合机理

来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射流压力和温差的协同破岩机制,建立了热流固耦合岩石应力计算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SC-CO2、水和氮气射流的流场和岩石应力随喷距的变化.随着喷距增加,SC-CO2射流压力减小,射流温差增大;SC-CO2射流压力高于氮气射流,与水射流相差不大;无因次喷距大于10时,SC-CO2射流温差分别约是水和氮气射流的5倍和2.5倍以上;更大的温度应力是SC-CO2射流破岩效果优于水和氮气射流的主要原因,SC-CO2射流时有更大的岩石应力、有效破岩喷距和破岩面积;喷距较小时SC-CO2射流压力起主要破岩作用,喷距较大时射流温差起主要破岩作用;SC-CO2短时间射流下岩石表面产生拉伸和剪切破坏,长时间射流下岩石内部同时产生大面积的拉伸破坏,SC-CO2射流是一种高效的体积破岩方法.
其他文献
在剖析“二三结合”项目产量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复合驱“二三结合”项目整体产量与空白水驱阶段产量的关系;根据“采收率等于波及系数乘以驱油效率”油藏工程原理,推导了化学复合驱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采用微分法对油藏进行剖分,建立了剖分网格采收率和油藏采出程度之间的联系,进而明确了化学复合驱油藏产量变化规律,定义了化学复合驱增产倍数,结合油田开发实际提出了化学复合驱“二三结合”油藏产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化学复合驱增产效果随化学复合驱和水驱驱油效率之比的升高而均匀升高,随转驱时采出程度和水驱油效率之比的增加而迅
以中东美索不达米亚盆地白垩系为例,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数据分析,研究生物扰动与成岩作用耦合对泥质碳酸盐岩的改造机理.研究表明,生物改造岩石的方式有3种:①生物机械改造地层,使岩石结构变得松散,增加粒间孔隙数量;②潜穴形成后回填粗粒碎屑,准同生期不饱和流体渗入发生溶蚀作用;③废弃潜穴发生化学蚀变,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大量的晶间孔隙.生物扰动与溶蚀作用的耦合主要发生在准同生期,受岩石类型、海平面下降幅度、潜穴密度、充填物和水体环境等因素影响.潜穴物性优于基底,流体优先沿潜穴运移,潜穴溶蚀扩大后基底也会发生溶蚀
利用加拿大Kinosis油砂典型岩心开展了温敏岩石物理特征实验测量、模型计算和频散现象分析,应用于研究区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蒸汽腔发育形态的时移地震监测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弱胶结、低阻抗的油砂,利用聚醚醚酮树脂代替常规钛合金设计超声波基座进行超声波测试,可以提高信号能量、信噪比,得到清晰的初至波形.随着温度的变化,研究区稠油可出现玻璃态、准固态和液态这3种相态,玻璃态温度点和液态温度点分别为-34.4℃和49.0℃,准固态的稠油具有明显频散现象.高含油饱和度油砂的弹性特征主要由稠油性质决定
针对窄细古河道精细刻画难题,利用最大熵准则增强Wigner-Ville分布的聚焦特性,在有效提升地震信号时频分辨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微型古河道识别新方法.基于最大熵功率谱与自回归模型(AR)功率谱等效的原理,首先利用Burg算法和Levinson-Durbin递推规则,求取AR模型的预测误差、自回归系数等参数;然后,在自相关函数一阶导数为0的条件下,计算地震信号的Wigner-Ville分布,获取微型古河道最大熵准则约束下的Wigner-Ville时频功率谱(MEWVD).通过仿真地震信号和窄薄模型数
选取青海油田尕斯库勒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轻质原油,开展了热动力学分析实验并计算了原油氧化的活化能;通过原油静态氧化实验模拟了多孔介质中原油的氧化过程,通过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与气相色谱联用对比了原油低温氧化前后的组分变化;将减氧空气动态驱替实验与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分析了减氧空气驱原油动用程度.原油氧化全过程可划分为轻烃挥发、低温氧化、燃料沉积与高温氧化4个阶段,高温氧化阶段所需活化能最大,燃料沉积段所需活化能次之,低温氧化段所需活化能最低;参与反应气体中的氧浓度与反应所需活化能呈负相关,氧浓度
准噶尔盆地周缘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期变形.晚古生代,天山—阿尔泰山—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隆升,形成盆-山构造雏型;晚二叠世—侏罗纪,盆地周缘发育走滑断层,如:西北缘的乌夏断层、克百断层、红车断层等走滑断层,东北缘的红岩断层、克拉美丽断层、白家海断层等走滑断层,南缘的高泉断层、艾卡断层、南安集海断层、后峡拉分盆地等走滑构造.无论是从构造变形的运动学机制分析还是考虑构造变形时间的一致性,晚二叠世—侏罗纪准噶尔盆地周缘均发育右旋走滑断层.新生代天山再次隆升,南缘发育逆冲断层,与中生代构造叠加,形成“
提出了一种利用非弹性伽马射线与俘获伽马射线组合定量表征快中子散射截面(σf)的方法,从而基于三探测器脉冲中子测井技术实现了注CO2稠油储集层含气饱和度的评价,分析了评价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模拟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结合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研究了σf与CO2饱和度的响应关系,并建立饱和度解释模型,分析了地层温度压力、稠油密度、井眼流体及储集层CH4含量对CO2饱和度评价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次生伽马信息组合对σf进行表征可以消除地层岩性的影响;井眼流体与储集层CH4含量是影响CO2饱
针对页岩油压裂井普遍采用焖井投产的压后生产管理制度,提出一套井筒-裂缝网络-基质油水两相流动耦合的焖井压降模型.模型考虑了压裂停泵后的井筒续流、缝网窜流、基质渗吸换油效应,模拟获得的压降导数双对数曲线呈现出“W”型的形态特征,反映了井筒-裂缝网络-基质间的油水置换规律,并按照焖井时间顺序被划分为8个主控阶段.研究表明:焖井压降初期井筒续流占主导;焖井压降早期受裂缝系统窜流和滤失控制,裂缝持续闭合;焖井压降中期为基质渗吸换油控制阶段,压裂液滤失与基质换油逐渐平衡;焖井压降晚期为油藏边界控制阶段,压裂液滤失速
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等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中组合(马家沟组马五10-马五5亚段)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微相组合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中组合发育蓝细菌钙化作用形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主要由叠层石、凝块石、核形石微生物坪及微生物丘建造组成.其空间展布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及“区位性”特征:微生物坪受层序旋回及沉积相交控制,主要形成于马五5亚段、马五6亚段的潮坪环境,单层厚度为2~3 m,马五5亚段微生物坪发育在海侵初期的碳酸盐岩-膏盐岩转换界面附近,主要分布在
为了研究石蜡和水合物混合生成段塞的结构、组成和分解特征,在准静态条件下,从油包水乳状液中获得了3块二氧化碳水合物与石蜡形成的段塞.粉末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实验室制备的段塞中含有蜡和气体水合物;热容量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实验表明,在环境压力下段塞中气体水合物的主要成分在268 K左右开始分解,该温度比相同压力下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平衡温度高,说明在低于冰熔点温度(273.2 K)下,段塞中的气体水合物可以有效地自我保护;通过显微观察段塞中水合物的分解过程发现,样品中的气体以小气泡的形式析出,而水合物颗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