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鼓励自主写作,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在减负的背景下,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呢?
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写作,通过网络平台,“我手写我口”,学生自由地、大胆地、有创意地表达,教师及学生给以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把语文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学生自由书写的天地
针对中学生在青春萌动时期的心理特点,我们创建了网络论坛,在论坛上开创了“读写天地”版块,让学生尽情书写自己的心灵,敞开心扉交流,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这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论坛不限时间、不限形式,让学生诉己之所想、说己之想说,为他们提供了一块精神的自由天地。
他们的作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学习方面的内容。一个学生在《MY WAY》一文中有这样的片段:“终于,期末考试结束了,这个学期也随之结束了。期末考试的成绩让我很不满意,也很失落。希望我今后能一直这样走下去,不管是漠然、空虚、寂寞、喜悦、悲伤还是感动。它是我的求学之路!”在《考试前十天》中他们喊道:“还有10天,还有最后10天,一场无声的战役即将打响,也就是说我还有10天时间进行操练。”这样的呐喊体现了学生的自信。
2 生活方面的内容。《校园“异”事》中写道:“冬风吹,战鼓擂,校园异事谁怕谁。欢迎大家再一次来到“异”事大比拼。今天的两支队伍分别是旭旭队与校园队,来比一比谁的校园轶事更“异”。到底是信心十足的旭旭队技高一筹,还是野心勃勃的校园队魔高一丈呢?敬请期待!好,比赛开始喽!”这样的语言散发出青春的活力,体现了阳光的心态。
3 自由幻想的内容。如,《假如宇航员的我来到月球》就是学生根据神舟七号遨游太空的现实,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写的文章。在学完《最后一课》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学生也写了一篇幻想文章,其中有这样的片段:“大概又熬过了两分钟吧,我的胃似乎已经开始饿得痉挛了,我开始啃手指,望着数学老师仍旧是满怀着教书的热情,充满了对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无限希冀的感情讲述着那听也听不懂的玩意儿。我要崩溃了,头脑里出现的是一幅幅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画面,”这篇文章虽然有些夸张,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学生的重负。
4 倾诉自己真情实感。《有家真好》有这样一个片段:“放下书包,手也没洗,就风卷残云起来,听着妈妈在旁边唠叨,老爸坐在哪讲着今天的CBA球赛,我才真正感觉到有家真好,”狼吞虎咽的谗相、融洽的家庭氛围,多么真实的生活场景。特别是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后,一个学生在《好汉》一文中写道:“在中国四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时,我心中对‘好汉’这个词又多了一种诠释。在这次特大地震中,有无数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被困者,他们是英雄的好汉。有一些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尽心尽职的好汉。有一些学生为了救助同学,而失去了美好的青春,他们是满怀友情的好汉,这些好汉都有共同的特点:勇敢、无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水浒传》带给我的启示会像良师益友般为我的一生敲响警钟,地震中的好汉们带给我的启迪也会伴随我的一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情感得到了一次升华。
网络论坛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倾诉平台,宣泄自己的情感,交流自己的体会,获得心灵的轻松;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演”舞台,学生人人登台,表演得随心所欲;同时人人又是观众,在欣赏和比较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转化为网上作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在最大限度上克服了学生作文的大敌——畏难情绪。
二、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做语文老师最大乐趣在于能与学生在作文中沟通心灵,也正是为了这份沟通,语文老师被批改作文占据了大部分工作时间甚至业余时间。
遗憾的是,尽管老师如此卖力,也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因为我们的批阅更多的是一厢情愿,是单向操作,对学生来说只是接受,他们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即便是与老师“笔谈”,也要等个十天半月才会“始一反焉”;就算是“面批”,一学期每个学生能轮到一次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再说作文讲评,有的语文老师可能会将精选出的范文印出来分发给学生,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当堂朗读几篇优秀的习作,这同样不可能全面探讨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也有老师将其改进为每次点评几名学生,一个学期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轮到一篇,可这样还是僧多粥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传统模式的作文批改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论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借助网络将作文评改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运用发帖、跟帖形式来评改学生作文,建构论坛作文评改的平台。
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周内先将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并完成网上自我修改。
其次,利用作文课,在网络教室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上传到指定的BBS论坛上。条件成熟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创设一个专用的作文评改BBS。
其三,要求每个学生看了其他同学发表的文章后,以跟帖的形式,用几句或者一句话阐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可以是看了文章之后的感想,可以是对文章的评价,也可以是修改的建议,甚至可以是对其他同学发帖的评论……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大概可以评价十几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后面也就有了十多个跟帖。
当然,在这期间也允许学生随时关注自己的文章,并参与相应的点评,同样以跟帖的形式来回应同学的评改建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允许他们随时编辑修改原文,只是必须用其他字体或色彩将修改部分标明,
一段时间后,我们要求每位学生看看别人对自己文章的评论,梳理各自的帖子,并对自己的文章和后面的跟帖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写作后记,最后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
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评改结果、写作后记以及作文评分要求对此文给予相应的评分与评语,也还是以跟帖的形式发表。
比较而言,发帖式作文评改迅速及时,交互性强,透明度高,而且发挥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体作用,通过这种“我有你有大家有”的讨论型批改方式,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建构论坛作文评改平台,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机制,不再是单纯的总结性评价,也融人了形成性评价,同时将习作指导过程化成为了可能。这种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作文评分的主观误差。
通过网络论坛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自由、有创意、丰富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写作,通过网络平台,“我手写我口”,学生自由地、大胆地、有创意地表达,教师及学生给以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把语文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学生自由书写的天地
针对中学生在青春萌动时期的心理特点,我们创建了网络论坛,在论坛上开创了“读写天地”版块,让学生尽情书写自己的心灵,敞开心扉交流,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这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论坛不限时间、不限形式,让学生诉己之所想、说己之想说,为他们提供了一块精神的自由天地。
他们的作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学习方面的内容。一个学生在《MY WAY》一文中有这样的片段:“终于,期末考试结束了,这个学期也随之结束了。期末考试的成绩让我很不满意,也很失落。希望我今后能一直这样走下去,不管是漠然、空虚、寂寞、喜悦、悲伤还是感动。它是我的求学之路!”在《考试前十天》中他们喊道:“还有10天,还有最后10天,一场无声的战役即将打响,也就是说我还有10天时间进行操练。”这样的呐喊体现了学生的自信。
2 生活方面的内容。《校园“异”事》中写道:“冬风吹,战鼓擂,校园异事谁怕谁。欢迎大家再一次来到“异”事大比拼。今天的两支队伍分别是旭旭队与校园队,来比一比谁的校园轶事更“异”。到底是信心十足的旭旭队技高一筹,还是野心勃勃的校园队魔高一丈呢?敬请期待!好,比赛开始喽!”这样的语言散发出青春的活力,体现了阳光的心态。
3 自由幻想的内容。如,《假如宇航员的我来到月球》就是学生根据神舟七号遨游太空的现实,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写的文章。在学完《最后一课》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学生也写了一篇幻想文章,其中有这样的片段:“大概又熬过了两分钟吧,我的胃似乎已经开始饿得痉挛了,我开始啃手指,望着数学老师仍旧是满怀着教书的热情,充满了对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无限希冀的感情讲述着那听也听不懂的玩意儿。我要崩溃了,头脑里出现的是一幅幅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画面,”这篇文章虽然有些夸张,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学生的重负。
4 倾诉自己真情实感。《有家真好》有这样一个片段:“放下书包,手也没洗,就风卷残云起来,听着妈妈在旁边唠叨,老爸坐在哪讲着今天的CBA球赛,我才真正感觉到有家真好,”狼吞虎咽的谗相、融洽的家庭氛围,多么真实的生活场景。特别是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后,一个学生在《好汉》一文中写道:“在中国四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时,我心中对‘好汉’这个词又多了一种诠释。在这次特大地震中,有无数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被困者,他们是英雄的好汉。有一些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尽心尽职的好汉。有一些学生为了救助同学,而失去了美好的青春,他们是满怀友情的好汉,这些好汉都有共同的特点:勇敢、无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水浒传》带给我的启示会像良师益友般为我的一生敲响警钟,地震中的好汉们带给我的启迪也会伴随我的一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情感得到了一次升华。
网络论坛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倾诉平台,宣泄自己的情感,交流自己的体会,获得心灵的轻松;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演”舞台,学生人人登台,表演得随心所欲;同时人人又是观众,在欣赏和比较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转化为网上作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在最大限度上克服了学生作文的大敌——畏难情绪。
二、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做语文老师最大乐趣在于能与学生在作文中沟通心灵,也正是为了这份沟通,语文老师被批改作文占据了大部分工作时间甚至业余时间。
遗憾的是,尽管老师如此卖力,也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因为我们的批阅更多的是一厢情愿,是单向操作,对学生来说只是接受,他们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即便是与老师“笔谈”,也要等个十天半月才会“始一反焉”;就算是“面批”,一学期每个学生能轮到一次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再说作文讲评,有的语文老师可能会将精选出的范文印出来分发给学生,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当堂朗读几篇优秀的习作,这同样不可能全面探讨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也有老师将其改进为每次点评几名学生,一个学期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轮到一篇,可这样还是僧多粥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传统模式的作文批改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论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借助网络将作文评改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运用发帖、跟帖形式来评改学生作文,建构论坛作文评改的平台。
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周内先将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并完成网上自我修改。
其次,利用作文课,在网络教室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上传到指定的BBS论坛上。条件成熟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创设一个专用的作文评改BBS。
其三,要求每个学生看了其他同学发表的文章后,以跟帖的形式,用几句或者一句话阐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可以是看了文章之后的感想,可以是对文章的评价,也可以是修改的建议,甚至可以是对其他同学发帖的评论……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大概可以评价十几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后面也就有了十多个跟帖。
当然,在这期间也允许学生随时关注自己的文章,并参与相应的点评,同样以跟帖的形式来回应同学的评改建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允许他们随时编辑修改原文,只是必须用其他字体或色彩将修改部分标明,
一段时间后,我们要求每位学生看看别人对自己文章的评论,梳理各自的帖子,并对自己的文章和后面的跟帖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写作后记,最后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
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评改结果、写作后记以及作文评分要求对此文给予相应的评分与评语,也还是以跟帖的形式发表。
比较而言,发帖式作文评改迅速及时,交互性强,透明度高,而且发挥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体作用,通过这种“我有你有大家有”的讨论型批改方式,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建构论坛作文评改平台,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机制,不再是单纯的总结性评价,也融人了形成性评价,同时将习作指导过程化成为了可能。这种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作文评分的主观误差。
通过网络论坛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自由、有创意、丰富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