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期天津划拨工业用地更新研究与展望

来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天津当前针对划拨工业用地的更新实践尚显不足,较难以应对“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界定了存量时期的内涵,并解析了在存量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探究天津划拨工业用地更新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先后从“工业用地转型发展、划拨工业用地更新、天津划拨工业用地”三个角度完成了对既有研究的综述评析;最后,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梳理全域尺度划拨工业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解析其全生命周期迭代模式,并判断不同转型情景下天津划拨工业用地更新的外部干预和内部自组织动力机制.进一步开展面向存量时期的天津划拨工业用地更新研究,有助于支撑存量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为城乡空间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朝贡体制是我国古代社会内部“差序格局”外化为国际关系的“华夷秩序”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外文化交流注重礼教天下和德治外邦的传统.明清朝廷在朝贡体制下开展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实物往来,主要包括册封藩属国王和输出吏治的政治文化、推动儒学经典和汉字传播的文化教育、进行藩属国家“封山”和“奠域”的宗教礼仪、促进文人与工匠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安排文化地标的参拜和艺术表演的欣赏、管控瓷器玉石和珠宝等艺术珍品的“文化贸易”等不同形式.朝贡体制作为明清朝廷主导的华夷尊卑等级的社会秩序的制度设计,在维护国家和平、促
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的宏大气魄首开民族史的书写先河,全面呈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视野下的正史演进,从血统、地缘、民族观、道统精神等维度将中华民族的多元构成纳入一体,全面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统建构.《史记》通过黄帝“华夷共祖”的人文初祖形象的塑造及五帝世系的梳理,将中华民族建构为一个血缘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史记》又以鲜明的天下格局与以九州为尊的地缘意识划定了地理范围,建构了中华民族地缘共同体.同时,其以淡化华夷之别与多民族共生共荣为核心描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共生的民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