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统、族统、道统:司马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统建构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的宏大气魄首开民族史的书写先河,全面呈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视野下的正史演进,从血统、地缘、民族观、道统精神等维度将中华民族的多元构成纳入一体,全面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统建构.《史记》通过黄帝“华夷共祖”的人文初祖形象的塑造及五帝世系的梳理,将中华民族建构为一个血缘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史记》又以鲜明的天下格局与以九州为尊的地缘意识划定了地理范围,建构了中华民族地缘共同体.同时,其以淡化华夷之别与多民族共生共荣为核心描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共生的民族发展格局.最后,《史记》以道承周孔伟业与以《春秋》为尚的著史态度、崇德尚治与追求民族一统的道统精神树立了核心价值,建构了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史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统建构实现了“成一家之言”的著史追求,确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基础及价值导向,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鲜明的时代价值.
其他文献
朝贡体制是我国古代社会内部“差序格局”外化为国际关系的“华夷秩序”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外文化交流注重礼教天下和德治外邦的传统.明清朝廷在朝贡体制下开展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实物往来,主要包括册封藩属国王和输出吏治的政治文化、推动儒学经典和汉字传播的文化教育、进行藩属国家“封山”和“奠域”的宗教礼仪、促进文人与工匠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安排文化地标的参拜和艺术表演的欣赏、管控瓷器玉石和珠宝等艺术珍品的“文化贸易”等不同形式.朝贡体制作为明清朝廷主导的华夷尊卑等级的社会秩序的制度设计,在维护国家和平、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