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独特的民生观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le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记公司的苦心经营,使《大公报》成为近代中国最为出色的报纸之一,尤其在20世纪30年代,是其最辉煌的时期。《大公报》的成功与其独特的民生观有很大关系,民生观就是报社工作人员在报道或评论事实时体现出的一种自觉地关注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意识、理念,其本质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关怀意识。
其他文献
老汉我已年逾古稀,身子骨还较硬朗,思维尚未混乱,惟记忆力觉得明显衰退了。不少陈年往事已模糊不清,有的是懵懵懂懂,有的只知道个大概,有的已全然忘却。但有两件事,对于别人来说,或许
本文简述了EPC管理模式的特点,通过苏丹减粘EPC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论述了EPC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应用的优势。
强化激励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学理论。运用该理论创建的强化激励机制有利于部队后勤管理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出发,就如何运用强化激励机制加强部队后勤人
指出了Markowitz原投资组合模型的某些不足之处,并借助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采用模糊概率等方法对此进行了合理的修正.
2011年6月10日一早,合肥市被浓浓雾霾笼罩,让人感觉非常压抑。一位77岁卧床不起4年的老先生,突然呼吸衰竭,近午时分溘然离世。他名叫胡承斌,安徽日报社一位资深校对,也是一位主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