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俄“战略趋同”: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

来源 :学术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以政治对抗和军事结盟的传统权力平衡战略(“硬平衡”战略)不同,战略伙伴关系是一种基于力量规范和外交和平的“软平衡”战略。印俄在经过战略疑虑期、战略接触期、战略调整期、战略成长期和战略成熟期后,基于内部逻辑、外部逻辑、历史逻辑和属性逻辑逐渐形成一种介于准盟友和非敌人的策略——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印俄可以在加强既有传统合作领域(政治、国防、科技、空间等)关系的同时,继续挖掘在新兴领域(远东和北极、印太、太空、经济、技术转移)巨大合作空间,不断创造新机遇。同时,中俄、美印等大国的关系、印俄双方存在的固有内
其他文献
本文指出在创造性评判过程应当注意技术特征拆分、技术启示的判断及公知常识的说理几个方面,并结合审查实践案例进行辅助说明,以期更加深入且客观地进行创造性判定。引言创造
一、前言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提升体育教师培养质量。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举办第二届
要致富,先修路。乡村振兴,交通先行。2021年初,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乡村建设行动作出全面部署,指出要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   现阶段,我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情况如何?存在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带着一系列问题,《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对交通運输部科学研究
文章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AF方法对西部地区农村老龄人口多维贫困展开动态测度及分解,提出应继续完善西部农村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老年人口的再教育,同时加强后代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建立由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农村健康服务供给体系;探索在西部农村地区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农村老龄人口参与乡村治理等政策建议。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继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之后,国民健康体系又赢得了对一项重大传染病的根本性胜利。   一部消除疟疾史,是中国与贫困现象的斗争史。据不完全统计,最高峰时,疟疾每年发病人数达到3000万以上,死亡率高达约1%,发病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疟疾是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之后,我国消除的又一个重大传染病。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名称:“
山乡巨变 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人气,带旺了旅游,更带富了百姓。   “这都不像农村,更像是城市的小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完全想象不到农村可以发展成灵潭村这样。”今年3月,张志辉通过南雄市村级组织员的选拔招聘后,分配到灵潭村任村级组织员。刚到灵潭村,张志辉就发出这样的惊叹。   在中国大地上,灵潭村这样的村庄不在少数。众多村落正走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道上,推动着农村发展日新月异。 给钱给物不
在中国,叫“古镇”的地方很多,甚至它根本就是一个统称,泛指历史文化悠久的古老小镇。但是广东省中山市的古镇不同于其他,它的镇名就叫“古镇”,准确的全称应该叫古镇镇。其他古镇,得益于“古”,而这座古镇的亮眼之处,卻不在于“古”,且恰恰相反。   这是一座被誉为“中国灯饰之都”的小镇,全中国超过70%的灯饰品产出于此。古镇的灯,集中国灯产业之大成,一路领先,日新月异。   走进古镇,会情不自禁发出感
错落有致的格局、白墙黛瓦的小院、古色古香的老街……走进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一幅美好的乡村图景徐徐展开。这里有一口小小的水塘,水从两边分流出去,东南一路留在义乌,西北一路流入浦江县境内,分水塘因此得名。   这里孕育了一个影响现代中国命运的人物——《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 追寻“千秋巨笔”的足迹   在分水塘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19年底,29岁的陈望道带着原版的《共产党宣
老区新貌 漫步在叶坪,犹如走进一幅秀丽的田园画卷,美丽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进江西省瑞金市叶坪社区谢家祠堂,仿佛推开了一扇历史的厚重大门。   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宣告成立崭新的国家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中国政治的舞台,开始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   叶坪革命旧址群位于瑞金市叶坪镇叶坪社区,现存“一苏大”会址、中共苏区中央局、红军烈士纪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并发扬光大的著名口号,至今仍铭刻在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心深处。把岁月的记忆拨回到1919年春节,浙江省义乌市夏演乡分水塘村迎来了一位从国外深造回乡的青年——陈望道。应上海《星期评论》社约请,他躲进故乡老屋一间僻静的柴房,在这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译本。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出版后,立即受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千千万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