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lower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中国社会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前提下,时代和社会对人才能力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学习工作以及科研等方方面面,具有质疑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的人往往更能有所成就。时代与社会也呼吁在基础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但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相关问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的能力,逐渐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文章结合笔者经验提出了几点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胆质疑;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一、 引言
  新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呆板、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逐渐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形式以及相关的课堂内容,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潜能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具有大胆质疑、自主探究、积极创新的全方面人才。语文作为小学基础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母语以及相关文化、人际交流能力的学习和教育。将质疑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内容的学习和知识讲解中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兴趣培养、鼓励式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实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以助于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在未来能够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与自主学习现状
  呆板、枯燥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在中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这种方式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全程多以“灌输”的形式开展教学。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以及考试中的考点等统统“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等形式达到应试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长久以往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遏制学生的质疑与探究能力,使学生渐渐放弃去思考,在这种平淡无奇的枯燥体验中,逐渐丧失对创新的热情与想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未来长远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利影响。
  传统填鸭式教学大部分是针对“应试”二字而生,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成了学习的工具,只担当知识的存储器,而不再具体思考所学诗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内涵,所读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只是单纯地记住应试的模板,完完全全忠实于课本上的东西,没有理解、没有质疑、没有探究、也没有更多深入的思考和想法,丧失了学习最根本的目的。
  三、 培养学生质疑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方式、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的方式有很多,学生的兴趣培养作为最为基础的一部分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设置、教师的适当引导、整个学习氛围的营造都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能力所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综合考虑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关于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思考问题的质疑和探究能力提出了四点思考和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探究欲望
  无论是学习新的知识、研究新的理论、还是掌握新的技能,兴趣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引导人们去探究学习,它也鼓励着参与者直面挫折与困难。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他们有着初识这个世界的懵懂与好奇,同时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的关键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同时也对广大的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合理地设置课堂内容,比如在学习《南辕北辙》等寓言故事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动画作品向学生展示这一故事和情景,让他们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置身于角色之中,更为深刻地感受主人公的所思所想。通过利用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天性,以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为之后的进一步自主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恰当的问题提出和课后任务布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通过加强学生课前预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傳统填鸭式教学,侧重于教师的输出,而常常忽略对于学生主动汲取知识这个过程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任务提前分一部分给学生,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虽然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快要结束时布置给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的任务,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无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学生会因为没有明确的考察目标而直接不进行这一过程。因此,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明确具体的内容。比如: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全文,找出不会的字、词、成语、典故等并进行查阅标注,在上课时做相关内容的分享,这样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并开展自主探究,同时更有助于内容的学习理解;又例如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生平经历,分析文章作者的表达情感。对于很多名人作家,学生是比较陌生的,单凭教师课堂上的科普指导还是远远不够了,课本的内容篇幅有限,还需要学生的课外延展学习。而让学生课前搜索作家生平等,学生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而且庞大的搜索引擎,也会推荐相关的名人故事、名人作品等,实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学习。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更为了解自己的所学所需,在正式的课堂上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与教师产生很好的互动效果,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预习和自主学习的乐趣,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习惯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于大胆质疑。
  (三)尊重、鼓励学生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很多事物仍处于摸索状态,想法也天马行空、千奇百怪,总是会有很多为什么。教师不能完全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各色想法和观念,并给予充足的鼓励和支持,通过鼓励式教学原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弱化对不足之处的“批评”之意,以更为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委婉建议,进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继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课文《胡同文化》时,笔者将课堂中的部分时间留出来,交给学生做进一步安排,围绕着“文化”与“胡同”两个主要的关键词展开讨论,讨论了胡同文化是什么、胡同文化对生活在胡同中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观点和想法。有的非常接近标准答案——胡同文化展现在胡同整体直来直去的格局上、房屋四四方方的外形设计上,也体现在北京人所特有的哪种规矩、端正、正派的为人处世上;有的则认为四合院太过于封闭,将院内院外完全隔绝开来,这样对人而言容易使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而还有的同学的答案可能和这个话题完全八竿子打不着。但无论是哪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都不能太过苛责,对于内容应言之有理即可。不过分追求标准答案,允许并鼓励学生可以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甚至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见解,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首先,这种学习态度就非常值得鼓励和肯定,因为这个过程是可以看出他们是否在真正地思考问题;此外,对待初听上去比较异类的答案,教师也应有足够的耐心,不轻易打断,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同时为其指明学习方向,保证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后,可以将话题进行延展,让学生继续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熟悉的文化以及相关的文法载体,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展示。这时学生的主动性再次被调动,而课后的学习又是一个大胆质疑、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通过调动多种动作形式展开课堂,促进学生质疑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除了课堂上最为基本的看、听、写外,还可以加入画、嗅、做、想等形式,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的《画风》这一篇课文时,就可以直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拿出纸笔,将自己心目中的“风”画出来。“风”虽然无形,但是学生却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画出来各色各样的“风”。有的是被吹向一边的大树,空中还飞舞着几片叶子;有的是女孩子飞舞的头发和裙子,有的是旋转的龙卷风,有的则是寥寥几笔斜线……学生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答案不论对错,在这个“画”的过程中,画什么?为什么画?怎么画?成了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思考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探究和质疑的过程呢?学生最终也会发现“风”不是能直接被画出来的,它需要借助其他的事物进行表现。而这一结论是由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得出的,相较教师直接指出更为有意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照片、视频、音频,调动学生去“想”,提供环节让学生“说”,设计手工等任务让学生“做”,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和质疑的过程中来。
  (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地看待问题
  学生从教师那儿学到最重要的常常不是简单的“知识”,因为在现代社会,知识是无止境的,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也是瞬息万变的,课堂中学生能学到的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学习的方法常常可以让学习的过程变得事半功倍,它也会让学生受益终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本的知识外,教会学生合理运用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资源寻找自己所需资料。让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方式、什么平台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与资料,如何收集、获取、整理、处理信息资料。教师需要将这些的学习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除此之外,不能忽视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教导学生批判地看待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对前人的想法提出批判,不独信书、也不过分崇拜权威。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可以针对文章提到的几种铁路修建方法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表达自己对于设计的一些看法,自己对于这种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思考,批判地对待问题。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自主探究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小学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状况以及学习特點,综合学科内容要求,设置学生喜欢的课程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将来在学习、生活、工作或者科研上成为善于思考、积极钻研、大胆创新的优秀人才,为祖国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效军.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的能力[J].新校园:中旬刊,2017:157.
  [2]卢淑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140.
  [3]祝春香.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48.
  [4]李利.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祖国:教育版,2014:199.
  作者简介:
  司羚霞,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东关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而思政教育是达成预期教育目标的关键点,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该学科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教化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内容融合起来,发挥两者共同的育人作用。文章阐述了小学思政教育的意义,并对小学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但目前,家长和幼儿园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杜威在批判继承传统道德观以及在经验、实验和民主的哲学基础上,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以培养良好公民品格为目的,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内容,以学校生活、教学方法和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中职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中职语文教
当今社会通过列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出行需要,列车数量也越来越多,列车调度员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职列车调度员的培训决定着列车调度员的综合素质,但现阶段
摘 要:在中国现阶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时,教育人员需要确保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文章综合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策略,希望教育人员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科学整合信息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为了对其教学活动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小学语文是学生必学的重要课程,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课程.在语文学习中,读写能力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的读写水平有很大的不足,这不利于
摘 要:初中生不仅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丰富情感形成的重要期,在素质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创新下,重视学生情感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正确价值观念,这便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加强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明确要求,初中语文是加强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工具,教师要从审美的角度去把握和领悟教材,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发生积极的变化,并且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修养的学科,更是各学科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作为一名多年奋斗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实践,努
摘 要:在小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它不但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潜在影响学生成长发展。阅读能力是学生认识、接触世界的重要媒介,针对阅读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提高其该项能力便十分重要。但通过分析可知,部分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有限,未认识到该能力对学生发展、对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不足,探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及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