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它不但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潜在影响学生成长发展。阅读能力是学生认识、接触世界的重要媒介,针对阅读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提高其该项能力便十分重要。但通过分析可知,部分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有限,未认识到该能力对学生发展、对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不足,探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及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活动;语文教学;能力提升
  一、 引言
  阅读能力是学生基于文本,对文本理解、感悟,并产生个人观點或质疑的能力。此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生对文本生字词含义、中心思想等的分析,都需要借助该项能力。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时,部分教师未能注意培养学生此能力,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文本阅读、质疑推理或自主学习等能力。
  二、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不足
  (一)教师指导问题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更多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关注更高,在授课中,会将授课重心、更多时间精力放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上,对学生阅读的关注有限。例如,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阅读,包括课内、课外的两类阅读,但部分教师为避免学生“分心”,影响其考试成绩,便会限制、不鼓励学生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此外,小学生的阅读基础、思维能力等偏弱,在阅读中需要得到教师等人的及时指导。但是,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时间、空间十分有限,进而直接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二)学生阅读问题
  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俗语中可知,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完成大量的文本阅读,无论是对某一文本的反复阅读,还是对不同文本的广泛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均十分有益。但调查可知,更多小学生的阅读量不足,导致此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师不支持学生完成丰富的课外阅读,因此,在授课中未进行有意引导,影响了学生阅读意识、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家长不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未向学生提供大量阅读的环境条件,长此以往,抑制学生阅读能力进步。
  (三)培养模式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更多教师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不利。首先,在阅读教学时,更多教师倾向于单纯地为学生讲解各知识点,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索的机会有限,此状况违背了教学以学生作主体的原则,未得到学生深度参与的课堂,自然无法提高学生能力。其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明显,学习意识不足,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时,若教师不能保障培养模式的生动、趣味,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充分兴趣,对其能力发展不利。
  三、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引导学生对各知识点深度了解,较佳的理解及认知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增长的基础,在培养阅读能力时,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词语结构、句子排列等知识点,对其语文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十分有益。培养阅读能力,能促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写作、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构成,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释重点句型及词句,能通过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的方式,促使学生实现表达运用能力的增长。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能力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此能力,有利于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进而更好地投入学习状态中,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信。
  四、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针对特定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阅读能力提升中,学生是参与主体,为发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等能力,使其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调动和提高,教师在授课中,可为学生设计特定的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自主的阅读学习。首先,在文本教学前,教师可为学生提出预习目标,鼓励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基于个人的阅读经验和能力,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尝试对问题的解决,也是发展其阅读能力的过程。
  以《学弈》为例,作为经典的文言文,对文章的阅读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文中的字音、字意、文意等内容。而文言文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为保障课堂效率及效果,并为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提供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预习,为其提出具体的预习任务。在文章的阅读预习中,学生要经过对文言文的首次阅读,找出个人所不了解的生字词,再在二次阅读中,结合各注释,尝试翻译文本,以此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最后,学生要找出文章中个人最喜欢的句段,尝试分析句段,说明其中蕴含的一定道理。教师为学生设计的系统、递进式预习任务,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构建整体印象。在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预习阅读的成果及问题,再将各问题融合进课堂的阅读教学中,以预习阅读、课上阅读的两类形式,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实现有效提升。
  (二)针对阅读重点,组织学生合作解疑
  在阅读教学时,重点教学需要得到重视。但重点教学不应由教师全面主导,教师应针对重点,组织学生以合作方式进行质疑和解疑。受各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的影响,学生会提出不同质疑,或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水平。此时,学生可以经过和同学的合作,解决一定问题,而教师对学生状态的观察了解,也是为教学收集学情的过程,能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此外,在学生的合作质疑中,教师应保障活动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能针对重点,敢于提出个人不同的阅读感想和观点。
  以《山雨》为例,在文章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对文章内优雅、清脆等词语正确地读记,并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其对山雨的喜爱,并能学会利用想象、联想的方式对独特感受进行表达。针对上述教学重点,在授课中,教师可将各重点设计为具体的探究问题,为学生留出一定时间,鼓励其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他们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提出个人针对问题的一定想法和感悟,合作过程便是学生交换思维、不断质疑的过程。学生彼此间的合作,能使其阅读角度、阅读思维得到拓展,进而提高其阅读能力。而在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合作成果的评价、拓展或总结,也能再次提升其阅读能力,使其了解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更多角度。   (三)针对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反复阅读
  在文本阅读时,重复阅读能让学生加深文本印象,使其发现此前未注意的问题,产生未出现的联想及感悟。由此可见,反复的文本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十分有益,而在学生长期的反复阅读中,他们也能总结一定的阅读经验,掌握更多阅读方式。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泛读文本,了解文本大体表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细读文本,了解文本生字词、优美语句,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感悟,对文本细节不断推敲,针对文本再次提出个人对人物、时代等的评价观点。而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其乐于表现,能积极和他人分享观点,在互相分享中,再次丰富对文本的认识。
  以《牧童》为例,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词的反复阅读十分关键。反复阅读能让学生对生字词、诗词描写的人事物、作者要表达的情绪思想产生更全面、综合的了解。在本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诗词,以此了解诗词的卧、蓑衣等词语含義;在课上时,当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全文,解决一定教学问题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再次阅读诗词,此时学生会产生和初次阅读不同的感受;最后,当教师已经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情感、中心思想等内容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带着情感和感悟再度完成诗词阅读。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后,相信学生会对诗词阅读产生不同见解,了解吸收教师教授的阅读方式,便于在后续的诗词阅读中,将反复阅读的阅读方式灵活运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针对学生表现,做好科学评价激励
  在提升阅读能力时,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及激励也十分重要,它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获得肯定和自信,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单一,不能为学生带来有效反馈,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新的评价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肯定的目光看待学生,擅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优点,表扬学生优点,而针对学生缺点,要通过委婉的语言合理指出。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互评或者自评,以教师未曾关注过的角度,让更多学生发现自己、他人的优缺点,让评价更为客观、全面,保障评价科学性。
  以《金色的鱼钩》为例,在文章教学中,当学生能在班级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你的阅读非常有感情,能有效带领同学进入课文”等语言表扬学生;当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能看到战争的苦难,进而产生我们要努力奋斗等想法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观点,表扬他看待问题的长远目光;当学生能对鱼钩为何是金色的做出个人解释时,教师要客观评价学生的回答,并指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丰富、客观的科学评价影响下,学生的深度阅读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进而在不断的阅读探索中,发展个人阅读能力。
  五、 结语
  在小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础教学任务。阅读能力的增长,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看待阅读文本,催生其自主的阅读观点及感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增长十分有益。在教学时,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此能力的意识,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真实状况,基于教学需求做好提升活动的设计,通过趣味、自主性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锻炼个人能力,保障语文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春亚.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168.
  [2]曾燕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66-267.
  [3]张殿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4):28-29.
  [4]李静.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3):230.
  作者简介:
  马建刚,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川王学区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书法文化是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代表,在方块之地中融入中华美学的智慧光芒,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沉下心来去练习汉字,练习书法,使得汉字书写在语文教学中呈现出令人尴尬的局面。为此在文章之中,笔者对书法文化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做出了相关探究,希望能够更好地推进书法文化传承。  关键词:书法文化;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  一、 前言  “识字与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而思政教育是达成预期教育目标的关键点,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该学科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教化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内容融合起来,发挥两者共同的育人作用。文章阐述了小学思政教育的意义,并对小学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但目前,家长和幼儿园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杜威在批判继承传统道德观以及在经验、实验和民主的哲学基础上,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以培养良好公民品格为目的,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内容,以学校生活、教学方法和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中职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中职语文教
当今社会通过列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出行需要,列车数量也越来越多,列车调度员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职列车调度员的培训决定着列车调度员的综合素质,但现阶段
摘 要:在中国现阶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时,教育人员需要确保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文章综合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策略,希望教育人员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科学整合信息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为了对其教学活动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小学语文是学生必学的重要课程,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课程.在语文学习中,读写能力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的读写水平有很大的不足,这不利于
摘 要:初中生不仅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丰富情感形成的重要期,在素质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创新下,重视学生情感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正确价值观念,这便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加强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明确要求,初中语文是加强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工具,教师要从审美的角度去把握和领悟教材,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发生积极的变化,并且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修养的学科,更是各学科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作为一名多年奋斗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实践,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