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戏博物馆看《琵琶记》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terw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五月,春色正浓。
  在温州,朔门四营堂巷如同隔世的桃花源,清雅、幽静。南戏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在它周围,高楼林立,不远处的百里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从这个春天开始,每逢周末,华灯初上之时,从南戏博物馆古色古香的庭院里,就会飘出悠扬的笛声和喧闹的锣鼓声,“南戏印象”系列剧目在这里上演。
  一卷幽帘之下,流转着八百年的南戏
  提到南戏,人们总会想起陆游的那“身后是非谁管得,满城争唱蔡中郎”诗句,想起九山湖畔九山书会里那些编写戏文的才人,想起那位罗裙包土筑坟、身背琵琶千里寻夫的赵五娘……
  在中国戏曲史上,南戏被誉为“南曲之祖”,其在明中叶孕育产生的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流布到全国各地,与地方的语音语调、音乐腔调相结合,形成不同地域色彩的声腔剧种,催生了中国戏曲园地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它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的艺术体制和剧本规范,被明清传奇所继承和完善,为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作为南戏的发源地,有太多的故事和典故与温州有关:最早的南戏被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温州戏文”;温州江心寺恶僧祖杰强占民女,残害百姓,作恶多端,被写成戏文后广为流传,终被法办;南戏经典之作《琵琶记》由瑞安人高则诚创作,等等。
  温州,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去温州旅游的人,都想了解这个城市所记忆的历史以及它的珍贵遗存。南戏博物馆满足了人们心中的这个愿望。
  南戏博物馆的前身为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益康钱庄,原是温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钱庄。
  钱庄坐北朝南,正屋为三层楼房,外立面装饰为西方的巴洛克风格,是传统的五间二进式合院民居,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2012年,经过修缮后,钱庄辟为南戏博物馆,一楼二楼设有不同的展厅,分南戏的历史、高则诚的创作、南戏经典剧目,以及南戏的人物造型、南戏戏服、伴奏乐器等等,还有两三个模拟温州民间古戏台的缩微戏台。
  博物馆虽小但很精致,百年老宅蕴涵的典雅氤氲,与南戏艺术的古典气质和谐相宜,参观者徜徉在展厅里,刚刚见到的是百年前的雕梁画栋,一转身就是八百年前的箫音笛韵,时光如此流转,让人简直不知身在何处。
  2015新年伊始,温州市文化部门斥资对博物馆原有的庭院重新设计,改造成为三面观的小戏台,使它成为拥有50个座位、软硬件设施齐备的小剧场。半遮半掩的竹帘,不新不旧的座椅,自由推拉的屏风,使这个小剧场显示出与普通演出场所不同的品格,甚至与北京的一些小剧场也有所不同,它是为“南戏印象”系列剧目量身定做的仿明清时期庭院式演出场所。
  《琵琶记》:“南戏印象”盛宴的头道佳肴
  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温州市戏剧发展促进会、永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出品,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昆剧团联合制作,施小琴编写、翁国生导演的《南戏印象·琵琶记》于2月10日在博物馆作了一场华丽的“戏曲秀”。
  “南戏印象”如南戏与百年老宅邂逅后擦出的艺术火花,为温州地区的市民观众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永昆《琵琶记》是其中的第一道菜,具有浓郁南戏传统风味。
  《琵琶记》为瑞安人高则诚所作,原本有42出,明清时期经常在舞台演出,戏曲选本《群音类选》《南音三籁》《缀白裘》等收录有不少折子戏。这次创作时,施小琴以介绍南戏知识为背景,结合永嘉昆剧团整理新编《琵琶记》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折经典,编写了《吃饭吃糠》《辞朝拒婚》《描容上坟》,并专门仿写一段温州鼓词《赵贞女与蔡二郎》,在重现南戏经典折子的同时,为观众展现了鼓词《赵贞女与蔡二郎》作为《琵琶记》素材之原汁原味。导演翁国生设计的源于古代俳优的一净一丑人物,对全场的情节和内容加以串连与推进,在凄苦的悲剧场景里,时不时穿插一段诙谐、幽默的情景,令人莞然。
  作为永昆《琵琶记》驻场演出博物馆,凭借立体的、动态的、开放的形式,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打破了传统博物馆静态的展览模式,在单纯的文字、实物的说教之外增加了活态的表演呈现,将静态的南戏文物展示与动态的昆曲演出作了一次综合、联动的尝试,很好地满足了市民观众对南戏文化的需求和好奇。
  到场观众欣赏到的不仅是永昆经典折子的演出,而且经历了一次温州民间文化的熏陶和体验:在一净一丑的捧哏逗哏中,领略了南戏的历史和剧目;在一生一旦的悲欢离合中,品尝了永昆的独特韵味。除了昆曲,观众还会欣赏到温州著名词师的鼓词表演。这种庭院式小剧场的演出活动,不仅为观众营造了浓郁的宋代文化情调,而且体现出温州传统艺术的源远流长。
  一般来说,观众到剧场观演,允许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主要以席位空间为主,其他都是不允许参观、走动的,比如后台和化妆间。在观众眼里,后台是演职员的私密空间。正因为禁限、私密,观众对它们反而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比如演员是如何化妆的,那些道具近距离接触会有何种质感等。
  《琵琶记》则采用开放式的观赏形式,在演出前,观众除了参观博物馆里的橱窗和实物展览,还可以走进化妆间,观看演员化妆,参观道具间,了解戏曲演出前的全过程。而且演出时,与大剧场舞台上传统的上下场不同,演员会从不同方位出现在台上,时前时后,时左时右,时近时远,加上琵琶、笛子、洞箫三位演奏员或在舞台正中间出现,或在二楼阳台出现,或在舞台二道幕后出现,导演采用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现代舞台表现方式,让观众在传统的庭院式剧场里,体味到当代最前卫的舞台观剧感受。
  南戏博物馆好戏连台
  永昆《琵琶记》之后,驻场演出活动还会推出南戏经典系列,由温州的瓯剧、越剧等剧种来演绎南戏剧目,如《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洗马桥》等。
  南戏是温州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大多数市民对于它是陌生的、有隔阂的。现在这种开放式的观赏模式,极大地缩小了温州市民与传统文化、与南戏文化的距离,让他们以视觉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在南戏博物馆建立之前,到温州旅游的人,会感叹无以寻觅南戏的踪影。现在,温州人不仅可以相邀亲朋好友到南戏博物馆坐坐,看看《琵琶记》,还可以大方地约请外地朋友来温州看戏。南戏博物馆已成为温州本地人、外地游客看戏聊天的场所,成为温州人的会客厅堂。
  四营堂巷本是条寻常小巷,小巷深处,除了南戏博物馆,还隐藏着朱自清故居。如今,这条小巷变得显赫、不寻常起来,因为南戏博物馆和朱自清故居,它成了温州文化的新地标。
  如果你来温州,去南戏博物馆看看“南戏印象”吧。
  听着那忽远忽近的笛声,看着那悲喜交集的故事,品着那高山云雾茶,尝着那温州特色糕点,人们仿佛回到了宋元时期……
其他文献
舞台上战旗猎猎,戚家军抗倭场景气壮山河。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颂扬民族英雄戚继光,5月13日,台州乱弹剧团新编历史剧《戚继光》在台州市椒江区戚继光纪念馆内举行开排仪式。来自浙江省文化界的知名人士、艺术家代表等400多人参加活动。  活动以“崇敬先烈、感恩戚公”为主题,通过各种仪式环节和实景表演全方位进行展现,内容由开场、仪式、乐舞等三部分组成。仪式开场后,先
期刊
今年这个春天里,浙江卫视推出8集系列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这是浙江卫视继成功推出《人文深呼吸》《华少爱读书》《中华好故事》等精品人文节目之后的又一力作。这几年浙江卫视拓展视界,屡屡以集群方式,浓情展示浙江卫视的人文精彩,以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浙江广电集团提出了内容品牌建设“美丽(立)富强”的新格局,即“新闻要立起来、人文要美起来、电视剧要富起来、综艺要
期刊
积极传播,有益尝试  5月27日至29日,2015年美国国际图书博览会()在纽约雅各布—贾维茨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为主宾国。美国书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书展之一,其所呈现的图书出版动态,常被视作国际出版业的风向标。  在本届书展上,中国图书首次进入美国主渠道图书市场。浙江出版界在书展上收获不小,除参展图书、输出版权外,并举办了浙江渔民·农民画展等多场文化交流活动。5月28日,全球最大的数字内容图书发行商
期刊
一个闯荡上海滩的宁波人,从撰稿通讯员起步而进入新闻界,声名鹊起,他就是1944年惨死于日寇屠刀下的抗日烈士冯梦云。  允文允武  冯梦云,1901年8月15日生,慈溪河姆渡镇弯里头(今属余姚)人。他读过三年书,因父母亡故而辍学,到上海一家五金行打工。冯梦云喜读报章,但深感自己墨水太少,后来他鼓起勇气投考了有免费生名额的光华大学。  入学之后,冯梦云贪婪地阅读书籍,并勤奋地习作投稿。20世纪20年代
期刊
去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著名抗日英烈名单,浙籍文学家郁达夫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浙江省政府参事、本刊副社长何一枫提交的《著名抗日英烈郁达夫杭州故居“风雨茅庐”宜尽快恢复对外开放》建议,受到了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风雨茅庐重新修整后将在近期对外开放。这将重新唤起人们对郁达夫的关注和缅怀。  风雨茅庐是郁达夫
期刊
2015年5月27日早晨,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落地,我才第一次亲身深切体会到,中国球迷有多么热爱和记得罗伯特·巴乔这位意大利球星。走出国际到达区,我们发现数以百计的球迷在等待我们,他们穿着印有巴乔头像的T恤,举着旗帜和照片,微笑着欢迎他们的偶像来到中国。  这是巴乔和他的经纪人维图里奥第三次访问中国。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他正在为AC米兰效力。第二次是2007年,他来中国推广奥林匹克纪念章。这一次他接受
期刊
当不幸袭来时,她不改初衷,用平凡、朴实的行动演绎人间大爱。  袁晓恩,浙江省天台县最美志愿者,她从踏入社会那刻起,生命就与奉献和回报紧紧联系在一起,敬老、助教、义卖、献血……今年初,她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授予“2014年度浙江省优秀志愿者”,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然而,2015年6月23日,袁晓恩因结肠癌不幸与世长辞,但她如愿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留下了一双明眸继续“看”世界。  不
期刊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1942年中国军民冒险营救在太平洋战争中轰炸日本东京的美军飞行员这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宁波市鄞州区政府暨咸祥镇政府建立起“营救美国飞行员纪念亭”,用以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并见证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  鄞州地处浙东沿海,历史上一直是抗击海祸外侮的地区,人民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投入血与火的搏杀,经受风和雨的洗礼,慷慨悲歌,与中国人
期刊
近日去杭州“御街”看《牡丹亭》,同一出昆曲的两场演出因为不同演员的演绎,让我这个外行也能感觉出高低——标准其实很简单,好的演员不走神。  所谓走神,并不指演员的职业精神或者态度,而是说他总是在角色和自我中进进出出,于是想得太多,没有用戏曲和角色的方式在思考,而是以评论家或者思想家的态度在表演。所以,演戏的人的精气神散了,戏也就乏力了。  从“牡丹亭”回来,我想到了一位画家——钱慧溟。他曾说:“画画
期刊
6月24日,国家级非遗项目“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过江布扎染”以及民间手工面塑、布艺、剪纸、棕编等十余个项目的传承人,在杭州湖滨步行街同场展示、现场传艺,以互动“非遗文化秀”的形式,向过往中外游客宣传介绍杭州这座“双世遗”(西湖、大运河)城市所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王维诗 李忠 文/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