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安钢第二炼轧厂铸流跟踪系统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改造措施,系统得到改善,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连铸机 优化 跟踪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10134-01
一、引言
安钢第二炼轧厂所辖的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是安钢“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项目,也是河南省重点工程。安钢第二炼轧厂集炼钢、连铸、精炼、轧钢四位于一体短流程生产工艺代表当代世界钢铁领域最新发展潮流,其连铸机控制方面采用了当今冶金行业最先进控制技术和手段,现代工艺装备堪称国内领先,电气控制水平国际一流。其中连铸跟踪系统部分的控制系统尤为重要。
二、连铸机跟踪系统设计
铸流跟踪系统包括结晶器到火焰切割机的整个范围。
(一)跟踪系统用于精确动作
1.根据引锭杆、热铸坯和混浇件的移动来开/关(升/降)液压扇形段/驱动辊。
2.二冷(水、空气)的切换开/关。
3.引锭杆脱扣,液压分离热铸坯头和引锭杆。
4.开始第一次切割。
5.计算并显示浇注长度,并将浇注长度传送到连铸机2级计算机系统。
6.连铸机2级计算机系统的切割长度优化的基本功能。
7.显示实际浇注长度。
8.跟踪系统由每流的脉冲发生器组成(分辨率1mm)。2,4,6,8段左上脉冲编码器进计数模板。
9.一个脉冲发生器连接到火焰切割机前面的测量辊上。
10.一个脉冲发生器连接到火焰切割机上(位置驱动装置)。
11.当启动“开始浇注”时(通过按钮或自动),浇注长度计数器校准到固定开始长度。
关于编码器溢出的问题:
在跟踪程序中FC554 DELTCOUN程序块 输入参数TYP应该是0(注:Counter limit0=2147483647; 1=CMAX)。这样就会自动进行编码器的溢出补正了。(见下图)

(二)关于编码器切换时的程序出现跟踪失去主编码器的问题。
可以用时序的方式解决,还有一种方法是在FC555中加一个对输入参数DIM的判断,如果该参数为零就跳转也可以避免此类问题。(见右图)
(三)关于引锭杆穿完后切换模式的问题,需要在控制夹持辊的程序的前面对输入参数穿引锭准备模式加一个判断,看当时穿引锭杆是否结束。
如果已经结束就不在将该参数附值给程序。同时在跟踪程序中要注意每次选择穿引锭准备模式的时候都会将300000MM 的值附值给跟踪值,在附值条件上也要加一个同样的判断。

(四)当引锭杆还在扇形段中就进行尾出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编码器切换的问题,因为有可能会出现6#和8#同
时抬起的情况:NO6 因为尾出而抬起,NO8 是因为要躲引锭杆头。这个情况在安阳的原程序中没有做判断。
(五)修改上引锭模式下扇形段传动辊的控制,原程序中,引锭距结晶器上口小于2100mm时会自动停止转为点动模式,如果跟踪系统出问题(如同步光栅在引锭离开后没有断开等),由于赋值错误会造成引锭上过而顶撞结晶器。为此我们在程序中增加了时间控制模式,保证任何情况下,引锭能在正常时间(目前定位3分20秒,正常上引锭需要3分16秒左右至2100mm)到达以后会自动停止,保证了上引锭的安全。考虑到辊缝测量模式下引锭行走速度较慢,我们只考虑正常上引锭,也就是设定速度为4.5米时,时间控制才起作用。
(六)我们发现8段压下,扇形段驱动启动时,跟踪同步值为18000mm,事实上根据记录计算,此时的实际值应为16240mm,如果我们将18000mm修改成16240mm,那么引锭离开同步光栅时数值应该与14300mm接近,此时如果光栅正常,系统可自动同步成14300mm,如果光栅不正常,那么我们将不再对跟踪系统赋值(也就是如果实际值小于14300mm,就不再赋同步值为14300mm)。
通过程序的优化,我们进一步保证了跟踪系统的稳定可靠。
三、结束语
铸流跟踪系统在安钢第二炼轧厂生产线优化投用以来,目前运行良好,可靠性高,故障率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德才、李恒凯、田彬,铸流跟踪系统在连铸机中的应用及优化[J].连铸.2006.4.41-42.
[2]陈兴宇,连铸机跟踪系统的实现 [J].冶金丛刊.1996.06.19-22.
作者简介:
霍相锋,男,学士学位,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炼轧厂,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
[关键词]连铸机 优化 跟踪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10134-01
一、引言
安钢第二炼轧厂所辖的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是安钢“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项目,也是河南省重点工程。安钢第二炼轧厂集炼钢、连铸、精炼、轧钢四位于一体短流程生产工艺代表当代世界钢铁领域最新发展潮流,其连铸机控制方面采用了当今冶金行业最先进控制技术和手段,现代工艺装备堪称国内领先,电气控制水平国际一流。其中连铸跟踪系统部分的控制系统尤为重要。
二、连铸机跟踪系统设计
铸流跟踪系统包括结晶器到火焰切割机的整个范围。
(一)跟踪系统用于精确动作
1.根据引锭杆、热铸坯和混浇件的移动来开/关(升/降)液压扇形段/驱动辊。
2.二冷(水、空气)的切换开/关。
3.引锭杆脱扣,液压分离热铸坯头和引锭杆。
4.开始第一次切割。
5.计算并显示浇注长度,并将浇注长度传送到连铸机2级计算机系统。
6.连铸机2级计算机系统的切割长度优化的基本功能。
7.显示实际浇注长度。
8.跟踪系统由每流的脉冲发生器组成(分辨率1mm)。2,4,6,8段左上脉冲编码器进计数模板。
9.一个脉冲发生器连接到火焰切割机前面的测量辊上。
10.一个脉冲发生器连接到火焰切割机上(位置驱动装置)。
11.当启动“开始浇注”时(通过按钮或自动),浇注长度计数器校准到固定开始长度。
关于编码器溢出的问题:
在跟踪程序中FC554 DELTCOUN程序块 输入参数TYP应该是0(注:Counter limit0=2147483647; 1=CMAX)。这样就会自动进行编码器的溢出补正了。(见下图)

(二)关于编码器切换时的程序出现跟踪失去主编码器的问题。
可以用时序的方式解决,还有一种方法是在FC555中加一个对输入参数DIM的判断,如果该参数为零就跳转也可以避免此类问题。(见右图)
(三)关于引锭杆穿完后切换模式的问题,需要在控制夹持辊的程序的前面对输入参数穿引锭准备模式加一个判断,看当时穿引锭杆是否结束。
如果已经结束就不在将该参数附值给程序。同时在跟踪程序中要注意每次选择穿引锭准备模式的时候都会将300000MM 的值附值给跟踪值,在附值条件上也要加一个同样的判断。

(四)当引锭杆还在扇形段中就进行尾出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编码器切换的问题,因为有可能会出现6#和8#同
时抬起的情况:NO6 因为尾出而抬起,NO8 是因为要躲引锭杆头。这个情况在安阳的原程序中没有做判断。
(五)修改上引锭模式下扇形段传动辊的控制,原程序中,引锭距结晶器上口小于2100mm时会自动停止转为点动模式,如果跟踪系统出问题(如同步光栅在引锭离开后没有断开等),由于赋值错误会造成引锭上过而顶撞结晶器。为此我们在程序中增加了时间控制模式,保证任何情况下,引锭能在正常时间(目前定位3分20秒,正常上引锭需要3分16秒左右至2100mm)到达以后会自动停止,保证了上引锭的安全。考虑到辊缝测量模式下引锭行走速度较慢,我们只考虑正常上引锭,也就是设定速度为4.5米时,时间控制才起作用。
(六)我们发现8段压下,扇形段驱动启动时,跟踪同步值为18000mm,事实上根据记录计算,此时的实际值应为16240mm,如果我们将18000mm修改成16240mm,那么引锭离开同步光栅时数值应该与14300mm接近,此时如果光栅正常,系统可自动同步成14300mm,如果光栅不正常,那么我们将不再对跟踪系统赋值(也就是如果实际值小于14300mm,就不再赋同步值为14300mm)。
通过程序的优化,我们进一步保证了跟踪系统的稳定可靠。
三、结束语
铸流跟踪系统在安钢第二炼轧厂生产线优化投用以来,目前运行良好,可靠性高,故障率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德才、李恒凯、田彬,铸流跟踪系统在连铸机中的应用及优化[J].连铸.2006.4.41-42.
[2]陈兴宇,连铸机跟踪系统的实现 [J].冶金丛刊.1996.06.19-22.
作者简介:
霍相锋,男,学士学位,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炼轧厂,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