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集成电路装备研发获重大突破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一批自主装备、材料、工艺已经或即将进入顶级集成电路工厂,用于制造国际主流的65纳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今天,北京举行会议,相关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负责人对此成果进行发布,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各研发单位签订了首批采购合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
  中国先进集成电路产业的真正崛起是在21世纪初,但直到五年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核心装备、材料和成套工艺却几乎被国外一统天下。这使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升级严重受制于外国的出口限制。近年来,集成电路成为我国最大宗的进口物资,去年进口额逾1300亿美元。
  为突破瓶颈,我国开始举全国之力,着力构建集成电路创新链。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被列为“02专项”,由上海和北京这两个拥有较完整产业基础的地区牵头实施。这是建国以来技术跨度最宽、支持强度最大、参加单位最多的集成电路工艺研发项目。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家为该专项投入资金超过80亿元,已启动58项,其中装备整机15项,成套工艺11项,关键技术与零部件12项,关键材料13项,前瞻性研究7项。全国有18个省、29个市的133家单位参与。目前,“02专项”累计申请专利4200多件,获得一系列技术和产业化突破;在制造环节,有35种装备、材料陆续进入或已经通过大生产线验证;而在封装环节,23种装备和8种材料已通过大生产验证。
  “02专项”总体组副组长、中科院院士王曦告诉记者,目前这些成果,已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差距缩短到2年左右(约一个技术代)。下一步,专项将实施战略转型,从“追赶”向“创新跨越”转变。预计到2020年,在该领域我国将基本抹平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差距。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也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文汇报》
其他文献
一、教师要改变旧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    新课改新形势下,要求重新对教师定位,重新理解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要从“塑造型教育”的灵魂工程师、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目中的圣人,“沦落”为一名实施“服务型教育”的组织者、工作者、服务者、学习者、探索者和创造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