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不上学真幸福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ng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班上的一名很要好的同学星期一没有到校上课,女儿连忙电话询问。當得悉对方因感冒发烧需要在家治疗休息几天时,女儿不是道以问候与慰安,而是无限感慨地说:“你真幸福!”其神情,端的是不胜向往之至。只要不必到校上课,哪怕遭点儿小病小灾也被视为是一种幸福,不难看出,读书上学在孩子心目中已成了一种被逼无奈、极端痛苦的事情。
  上学读书,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上一代以至上上代人的眼中,曾是多么令人神往、叫人眼馋的事情。可如今竟出现了不少以逃离课堂为“幸福”的孩子。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学、读书、探求未知世界的奥秘,应当说是每个孩子最为热切的梦想。可在他们走进学校的大门之后,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一下子变得视求学为畏途,甚至想方设法逃学、旷课,看学校若地狱,视老师如寇仇呢?
  其实,只要去分析一下时下学校的教学内容,去看一看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去查访一下学校的管理制度,去掂量掂量孩子的书包,去计算一下学生的在校时间,去问一问孩子们每天需要完成的作业量……你大概就很容易明白上述问题了。
  曾经有人用“起得比鸡都早,睡得比狗还迟”来形容教师。其实,孩子与教师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君不见广大的城市乡村,多少孩子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上学放学,从来都是“两头茫茫皆不见”;多少孩子从无双休日寒暑假,甚至被克扣了无数的睡眠时间;多少学校一个月只给学生半天的“月假”用以回家补给粮饷盘缠;多少孩子在校期间受到的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吃进的都是“罐装食品”,很难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多少孩子被逼着参加不感兴趣的“兴趣班”、毫无特长的“特长班”,只为了中考高考能赚取一点可怜的加分;多少孩子在校遭老师奚落,在家遭家长痛“扁”,只因难以达到他们那过高的期望值;多少孩子累垮了身体熬坏了双眼,使得“近世进士尽是近视”成了可怕的现实……请问,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孩子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只有在这种状况下,孩子们才会觉得“有病就是福”,因为得了病才会受到家长的关照与呵护,才能赚得一点可怜的休息时间!
  教育界的一些头面人物,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为我们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上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可有多少人想到过这背后的巨大成本,想到孩子们为此付出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煎熬。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名记者对一位国际少年钢琴大赛获奖者的采访。这位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少年在回答记者关于平时练琴的感受时,突然忿忿地指着面前的钢琴说:有时我真恨不得砸了它!这可是受过多年音乐熏陶的孩子啊。
  到底谁偷走了孩子们读书的幸福和学习的乐趣?
  【原载《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正是爸爸事业大展宏图的时候。《文艺报》对何迟先生的相声作品——《买猴儿》组织过讨论,一些知名人士对作品热情赞扬、支持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方法。另一种意见认为《买猴儿》的作者丑化新社会的商业职工,给社会主义抹黑,甚至说相声里群猴闹干货公司的情节象征着一帮作家“大闹”社会主义。何迟先生的发言强调了作品艺术的真实性,相声的夸张语言和喜剧效果。对于一些人给作品扣了很多帽子他表示莫名其妙,
期刊
梁晓声小时候家中经济状况不佳,尽管每月的收入无法维持家中的生活开支,孩子们经常挨饿,母亲还是非常支持梁晓声读书。   我的父母对我亦非常关爱。我父亲驼背,我母亲有关节炎,当时家里生活异常困难。即便如此,家里只要有一口好吃的,父母都要留给我吃,而且父母对读书非常看重。自己忍饥挨饿,也勉励我要认真读书。我全凭国家给的助学金和自己省吃俭用,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现在父母都已去世多年,我
期刊
不久前,朋友圈被一段短视频刷屏了:   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小男孩,讲述了自己的妈妈是外卖配送员的故事,让无数网友泪奔……在他看来,妈妈是一名认真敬业的配送员。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尊重这份职业。   有的客人会莫名给差评,甚至无理取闹。   有一次,因为妈妈在规定时间最后两分钟才把外卖送到,客人十分不满意,抓着她妈妈要求必须赔钱,他为此而十分心疼自己的妈妈,但是妈妈听到这里却这样回应:“无理
期刊
去年,一位朋友邀我去他老家过春节,说过年的乡下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虽然早年曾下乡务农,但一到过年就回家探亲,从来没在乡下过过年。于是应邀去了,果然大开眼界。   那个村子平时几乎空心,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了;过年时,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回家,热闹非凡。最重大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面子的比拼:哪家带回的钱多,哪家开回的车好,哪家带回的女子漂亮,哪家办的酒席丰盛……特别有钱的几家,夜里放炮仗、
期刊
我的一个中国朋友,有一回在美国跑步,飞来横祸,对面走来一条大狗,虽然被主人牵着,但力气特别大,一张口就把朋友的腿给咬了。   朋友赶快到当地一家很有声名的医院去就诊,包扎完毕之后,医生说:你可以回去了。朋友说:不用打狂犬疫苗吗?   医生:不用。   朋友:为什么?   醫生:因为美国所有的狗都打过疫苗。   朋友:那咬我的那只狗也打过疫苗吗?   医生:肯定也打过。   朋友:你怎
期刊
今年六十一岁的特纳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郊外的一名农夫,他的农场里养着五十三只羊。每天,他的工作就是打理他的庄稼和喂养这些羊。   2017年5月初的一天,特纳像往常那样从庄稼园里割来很多菜叶去喂羊,但他的羊似乎对这些菜叶并不感兴趣,所以都不肯过来吃。特纳就发起了脾气,对着他的羊骂骂咧咧,并说了很多大粗话。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骂”起了作用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他的羊没多久就慢慢聚了过来吃起了菜
期刊
昨天收到请柬,今天接到电话。   老张公子升学,老李千金出嫁。   战友三次结婚,同学二胎生娃。   大伯六六寿辰,二爷八十有八。   鄰居建房上梁,同事乔迁新家。   宴请应接不暇,经济不堪重压。
期刊
打折季的法国到处都是“SOLDES”字眼,服装店前的塑料模特也不再衣着各异的做产品展示,而是穿着统一单调的“打折工作服”面对橱窗,创意很有趣味。   这个季节,只有爱情不打折,爱情在法国人的生活中如氧气一样不可缺少,若将它打个折扣,人们势必会因缺氧而窒息。   因生活压力增大,现代法国人已不如过去那么浪漫,情人桥上还有年轻男女旁若无人地接吻,却不再是普遍现象。法国人越来越腼腆,越来越不愿意表达
期刊
四十多年前,我在北大荒一个生产队的小学校里当老师。两间草房,除了校长,就我一个老师。我要教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算术包括美术和体育所有的课程。   有一次,六年级算术课讲勾股定理,我带着学生到场院,阳光斜照下的粮囤,在地上有一个很长的影子,等到影子和粮囤大约成四十五度夹角的时候,我让学生量量影子的长短,告诉他们影子的长度就是粮囤的高度。这种实物教学,让学生感到十分新奇。   那天放学后,教室里
期刊
周末,和朋友们上广式茶楼。遇上峰期,里面熙熙攘攘。负责带位的年轻男子问我多少人,我说七位。他问,全齐了吗?他此举是为了预防“霸位”。我说已到五位,两位在路上。他说好,领我们去一张圆桌就座。十分钟过去,“在路上”的朋友夫妇说已在附近,正找停车位。   同一位带位员在旁边的桌子上摆位,看椅子不够,从我们的桌子旁拉走两张。我见状,说:“喂,这些椅子我们需要!”“没问题,你的客人来时,我补上就是。”然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