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的“虚指”研究与“实指”研究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634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翻译学研究中的所谓“虚指”,亦称“借喻”或“喻指”,是通过隐喻类比将生态学的理念和原理影射到翻译学领域中的研究.文章指出,以往的生态翻译学研究绝大部分具有喻指特征的研究取向,主要是借用生态学原理解读翻译现象、类比翻译生态为自然生态以及投射生态理念于译论构建之中.而生态翻译学研究中的所谓“实指”,即关于自然生态作品和特定绿色主题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研究;也包括生态翻译与生态语言、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等“他者”关于生态视角的贯通研究.具体包括:选择自然生态素材、翻译自然生态内容;发掘文本生态意义、揭示作者(及展现译者)生态思想;践行生态理念、关注生态环境;贯通“他者”的生态研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翻译实践、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翻译发展等等.生态翻译学中的“实指”研究,既是生态翻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又是完善和提升生态翻译学理论话语体系适用性和可解释性的一项重要发展.文章指出,“虚指”和“实指”是生态翻译学研究的“一体两面”,两个研究取向并行不悖、互促共进,合力践行“译有所为”.
其他文献
因果复句是概念化主体对有因果关系复杂事件感知、体验和表征的象征结构.本文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CCL和BNC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从入场视角对汉英因果复句认知工作机制做探究.研究认为,言者或作者通过外显/隐含有定因果从属连词入场元素,将处于不同注意窗中的射体和陆标连接起来,并凸显在注意台上,从关系类中“标明”一个具体因果关系实例,而将自身“置于”注意台下或“隐现”在注意台上,客观描述或主观推测由射体和陆标组构的因果关系复杂言语事件;听者或读者借助外显/隐含有定因果从属连词入场元素,在言语行为域内与言者或
针对当下译学研究相对割裂和学科边界模糊的问题,本文采用历史化的阐释路径,参照中西译学传统和趋势,重释翻译理论家和词典编纂家张柏然的语言观,阐发其翻译美学思想.张柏然的语言观呈现出语言的工具性和“人化”性、语言和文化历史的辩证圆览特征.基于这一辩证圆览的语言观,其翻译美学思想具有两大特点:一1是翻译学科思想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二是其翻译观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将翻译活动的参与者、文本和世界等多维要素在跨文化对话中融为一体.
本文对日语的“视角”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将其与前人的视角研究进行比较,旨在把握日语各主要视角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已有研究相比的理论特点以及该理论特点形成的原因.结果 发现,日语的视角研究主要从“移情理论”“识解理论”“叙事基准”“认知结构”这4个角度展开;与前人的视角研究相比,日语视角研究的理论特点主要体现在研究角度的多样性、理论构建的完整性、解释对象的丰富性等方面;日语的强主观性特征是促成日语视角理论特点的原因.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语言学视角研究的3点启示.
自然语言中相当数量的表达式具有等级性.这一特性对以真值条件为基石的当代语义学造成了挑战.为缓解真值条件的离散性和等级性表达式真值不确定性这两种张力之间的冲突,当代语言学把“程度”概念引入语义表达体系,发展出一套以程度为核心的新理论思潮,为分析自然语言中与等级性有关的结构,如形容词修饰结构、各种类型的比较结构等提供了直观的理论工具.这些研究成果深化了人们的认识,也催生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
语音信号复杂而多变,在连续语音识别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语音知识可以帮助机器克服信号限制提高识别率.音系是一套完整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以数量有限的基本单位产生数量无限的形式单位.在土耳其语中,音系单位的排列组合是有章可循的,分析土耳其语的音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取音系规则,研究音系和形态之间的交互关系,是面向土耳其语连续语音识别任务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本研究尝试从认知负荷视角探讨策略准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口语产出的影响,比较有策略准备和无准备条件下学习者的口语产出和各类认知负荷,并考察了口语产出和各类认知负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策略准备提高了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准确度和整体表现;2)策略准备促进学习者积极地投入产出任务,因此自我评价的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都更高;3)除内在认知负荷外,其他类型的认知负荷与口语产出指标都显著相关.从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看,学习者投入量越高,产出结果越好;总认知负荷的增加不利于学习者的在线表现
本研究通过自控速实验考察了中国学生对英语弱跨越结构中前、后照应语的习得情况.在弱跨越结构中,代词约束不合法.研究结果显示,在前照应语加工中,二语母语者无法有效地运用填充词-语缺线索对句子后续结构预测,未展现出弱跨越效应;在后照应语加工中,二语者虽受弱跨越机制的影响,但对后置先行语的预测慢于母语者.这两个现象表明,二语者较难对句子结构或后置先行语预测.本实验结果对二语加工理论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心理空间是人们在交际或思考时构建的概念包,语言交际的默认心理空间为话语发生的现实空间.违实空间是与现实空间相反或相去甚远的心理空间.本文尝试系统地探讨英语违实空间的构建和违实事件的表达及其语义功能.研究发现,在特定语境中说话人通过词汇语法手段构建违实空间,根据事件的违实程度可分为假想空间、愿望空间、假象空间、低概率空间和强意愿空间;英语违实空间中虚拟语气对违实事件的表达体现出事件的非真实性或远离现实性,发挥了重要的构建经验和维持人际关系功能.
本研究采用3个200 ms、400 ms和600 ms SOA的系列启动实验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复合词加工时间进程中的词素位置和语义透明度进行考察.结果 发现,英语学习者在加工复合词中存在稳定的词素激活通达现象.这种词素信息的通达与词素位置显著相关,且表现为“左位强右位弱”的位置效应.复合词的语义透明度效应则随着加工时间进程的推进而逐步减弱.
学界通常认为,英国女校小说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进入全盛期,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成为20世纪英国女童小说的主流.英国女校小说能够在20世纪初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女性教育改革的推行让大量少女进入学校读书,女性阅读市场因此不断壮大;二是随着女性教育理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对读物有了新的要求;三是20世纪初女校小说从巅峰期儿童历险小说中汲取养分,艺术性和思想性日臻成熟,对女性读者产生了长久的吸引力.在多重作用下兴盛起来的女校小说颠覆了传统文学中“充满男子气概的宇宙”,参与引导了知识女性形象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