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媒体的发展与高校德育工作创新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五媒体”——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已经风靡整个大学校园,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切实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关键词]第五媒体 高校 德育
  [作者简介]郭超杰(1976- ),男,河南尉氏人,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河南 新乡 45300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20-02
  
  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的《2007年7月通信行业统计月报》显示,截止到2007年7月31日,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50856.4万户,较之上年末新增4748.2万户,平均每天有超过3亿条短信在用户之间传送,手机短信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另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些手机用户中,在校学生占46%。可以说,中国通信的主要使用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笔者所在单位的毕业生中,使用手机者竟达到99.5%。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已经在高等学校得到普及,而且正在迅速发展。“第五媒体”的发展,一方面借助信息交换与传播的快速、便捷和时空压缩等优势改变着高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剂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它又把社会及其成员带入一个全新的生存与发展技术及人文环境中,使大学生面临着价值观辨别上的“可能”与道德上的“应该”的严峻挑战,直接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确立。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第五媒体”的发展,切实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第五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第五媒体的特点。报纸是第一媒体,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被称为第三媒体,互联网则被称为第四媒体,而移动网络的无线增值服务为第五媒体。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受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第五媒体具有以下特点:(1)用户可以互动和参与;(2)个性化和自由化的传播方式;(3)随时随地获得和接受信息,信息量丰富;(4)第五媒体受众量巨大;(5)传播成本较传统媒体更低。
  2.第五媒体的发展趋势。第五媒体的未来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认识,另一个是技术。从认识上来看,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第五媒体的媒介本质,把手机与营销更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技术来看,信息产业正在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第五媒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媒体,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无线应用的互动营销将向更先进的多媒体方向发展。
  
  二、第五媒体的发展与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机遇
  
  手机短信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先进媒介,本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给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新的工作载体、新的发展机遇。
  1.思想教育的新型载体。手机短信的出现使得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有了新的载体,大学生思想教育最忌讳教育方式的单调生硬、刻板僵化,而手机短信的出现使得高校各级学生工作组织能及时结合时事政治、青年热点等开展有针对性、富有时效的教育活动,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型载体。
  2.就业工作的信息服务。当前,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通过建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构建网上就业平台、举办校内就业市场、发布单位用人信息等多种手段来服务学生就业,但工作中也存在着如何结合学生特色、特点、个性需求等客观情况使就业信息做到及时发布、针对性发布的问题。手机短信群发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得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又多了一种信息工具、服务载体。
  3.学生工作的信息反馈。当前,很多高校都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学生工作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虽然并不排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它突出强调了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就学生工作而言,尊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注重学生各类意见信息的反馈,改变学生工作原有的单向教育管理的旧模式,采用双向互动的引导服务新模式。当前网络已成为学生工作双向互动交流的新型沟通平台,而手机短信和相关手机短信网络交流软件的出现,使得这种双向沟通交流更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使得师生互动交流在广度、深度、密度上能得以更大的推进。
  4.校园活动的信息沟通。许多高校在开展校园活动时,经常存在着“既要搭台唱戏,又要拉人看戏,还要担心观众离戏”的现象。究其原因,固然有校园活动是否适合同学现实需求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是跟学校师生能否全面、及时、准确地获得校园活动信息密切相关的,有时喜欢此类活动的同学不知道活动信息,而不喜欢此类活动的同学又被强拉着去参加活动,导致了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出现上述现象。而手机短信能使现在大部分同学在第一时间准确获得校园活动信息,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是否参加的选择,这就提高了活动的实际效果。
  
  三、第五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大学校园的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时尚的传播方式,在给大学生带来了便捷和使校园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成大学课堂手机污染,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手机走进大学校园,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手机铃声产生后,大学校园便不再安宁。大学课堂刮起了一股来势凶猛的手机旋风,昔日宁静的课堂变成了手机的天堂。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短信发得津津有味。尤其是上大班课时,经常有阵阵美妙的手机铃声响起,甚至是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秩序。
  2.手机短信为大学生逃课和考试舞弊提供了便利。当前,我国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而手机在高校校园的泛滥为学生上课缺勤、考试舞弊等提供了便捷条件,助长了他们上述行为的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在大学校园本来比较普遍和严重,而信息时代手机的微小性与隐蔽性更为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他们利用手机短信作弊,无声互发客观题的答案。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加重了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刺激了其虚荣心的滋长。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往往不顾实际情况,热衷于追求新奇,遇到好玩、有趣的短信,在短时间内频频相互发送,每月发送上千条短信的大有人在,这无疑会加重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另外,手机短信还在无形中助长了大学生的攀比心理。
  4.容易使大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妨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由于手机短信发送的便捷和无声性,发送双方的表情和神态无法直接显现,有些学生可以假装快乐或痛苦欺骗对方,用以获得一时的快乐和宣泄,这妨碍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手机短信在方便交流的同时,也使情感交流进入了新的误区,原本通过书信、电话甚至见面方式来维系的情感交流被短信取代了,特别是短信具有群发功能后,一条短信一次可发给数十个亲朋好友,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交流使得各种感情越来越流于形式,加剧了情感危机,也会造成人际交流障碍。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患上了严重的手机或短信依赖症。
其他文献
购买食品时要留心包装上的日期标准,免得落入商家"偷换概念"的陷阱.近日,曾先生向笔者反映,称他在一家大型超市购买的蛋糕不新鲜,而且蛋糕包装上都只标明包装日期,没有生产日
中国近代的职业指导得益于黄炎培先生的发起与推动,而经亨颐的人格教育思想是对职业教育忽略人格陶冶的纠偏,青年杨贤江则试图将两者的教育思想统一协调起来,以此丰富和发展
消除白色污染的"禁白令"规定从1999年至2001年3年之内全面禁白.时隔数年,目前"禁白"状况如何?令人关注.
期刊
高速公路的某些地段 ,土层变形较大 ,变形历时过长 ,必须进行路基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在大量现场试验和监测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对软土地基变形机理的分析 ,提出并采用排水固结法的地基处理方案 ,设计了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加压系统中的第一级荷载和排水井径计算的正确与否是该方法能否成功的关键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形成了一批以中国名牌为龙头、江苏名牌为重点,各市地方名牌为基地的名牌产品群体。
期刊
由美国包装机械制造协会主办的"2004年美国国际包装机械博览会"(Pack Expo International 2004)将于11月7日至11日在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麦考密克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为了研究不同生态地球化学区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山西离柳地区西部 ,以氟为例 ,运用地下水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及统计分析 ,得出 :(1)地氟病患病率及病情轻重程度 ,与水 (土 )中F-总量 (F总)及活度 (aF- )、络合物活度 (aMF)及其饱和指数 (βMF)呈正相关关系 ,符合一般规律 ;(2 )氟的不同存在形态的致病作用是aF- >F总 ,aNaF0 >aCaF+>aMgF+
【正】 “所”字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名词,当“处所”讲;一是辅助性代词(有人称为助词),通常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使之成为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两种用法之间有联系,后者
长白山火山1000年前大喷火,火山泥流堆积物沿松花江中上游分布。距火山较近的是火山泥流的岩屑流堆积,远离火山变为火山泥流的超高密度流堆积。探讨了火山泥流的成因,并指出长白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