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3mx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才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关键词】课堂提问;质量;反馈;情景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提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更加关注每个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这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然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教师预设的问题流于表面,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样的话,不但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预设有效问题。对于如何预设有效的问题我自己有如下体会:
  一、课堂提问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实际上由于问题不鲜明突出,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课堂教学时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变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课堂提问中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二、课堂不光要重提问,更要重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
  有些时候上课之前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从而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说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但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所谓“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就是这个道理。
  三、课堂提问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有经验的老师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解函数图像的时候,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了初中里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图像,在讲解如何画出函数y=︱x-2︱+1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复习函数y=x,再进一步变形在老师的帮助下画出y=︱x︱的图像,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假如直接让学生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可能学生就有些困难。
  四、课堂提问要注意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合适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景,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如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让同学们观察教室内上房梁的任何一条线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这时再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假如直接让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就会感觉很困难。再比如我在讲解集合的概念这一节的时候,在给出集合的性质之前,给出问题“请大家挑选出班上个子高的人”,这时肯定学生不知所措,那再问“请班上个子在185cm以上的站起来”,这时学生肯定会在老师的两次提问中找出答案。在这样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很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最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学生发展和创新的活力,给予学生机会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其他文献
宝宝出生了,带着无限的欢欣眨动着睫毛,睁开了双眼,似乎要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但是许多新爸爸新妈妈并不知道,这时宝宝的视觉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他们还要经历许多成长、改变、适应,慢慢才能达到理想的视觉状态。  刚出生的宝宝能看到什么呢?这是许多家长都好奇的问题。其实,新生儿的眼睛只有光感,也就是只能感受到光的刺激。能分清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是以后的事儿!  在生命中的第一个月,宝宝的眼睛能对光线刺激有反应也
期刊
行业研究专家 马 修  此番APP卖酒,无论是从理念还是实际操作上,均已走在了酒水企业的前列,是一次大胆的突破。手机终端客户端之争,其实很多商家都在做,比如KFC。洋河此番举动虽然战略对,战术也对,但时机不对,只能像率先起义的农民军流于失败,给后来者提供借鉴的经验。一个成功的手机客户端是抓住客户的必要需求,给用户提供足够的方便,比如嘀嘀打车。客户安装APP是方便买酒,可过于超前,单一的洋河无法满足
摘 要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外界的眼里,中职学生似乎都是些学习不好,品行有问题的学生。他们上学只是为了混日子,或者说是把年龄混大点好参加工作,甚至还有人说中职学校就是一个“幼儿园”。其实中职学校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它可以使一部分人获得再次学习的机会,并为他们走入社会打下基础。当然社会上的诸多因素,像用人单位的学历限制、中职学生普遍收入不高、中职学校教师资源有限等等,都影响着中职学校的发展,中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的听讲,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往往造成一言堂,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交流互动,教学效果不乐观。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极为不利,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的改变这种沉闷局面,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经过这几年的英语教学,我总结了一些方法。  第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活教科书,把学生的眼
小时候吃过一种饼干,长方大块,模样敦厚,口感扎实哏就,还带点儿“面起子”的味道.长大后时不时地就会想起.自己试着烤过,街上也曾买过,新滋却从未完好贴合过旧味.于是当田庄
期刊
期刊
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1)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2)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由此,我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规定,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
期刊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非遗文化的传承是非遗手艺人、引领者、护航者、实践者、发展者一辈子引以为荣的终身事业。  非遗传承之路,基于传承,根在创新。  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根基;不善于创新,非遗文化就没有活力。传统文化的根基越深,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的底子就越厚,融合创新的着力点就越多,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期刊
涂护肤品刚刚好就行,切忌“叠罗汉”式保养rn唐旭华认为,保养既要保护肌肤,还要修护滋养.所以每天的护肤流程不管多少步,都要做到“清洁-滋润-修复-防护”,同时不能给肌肤增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从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对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学生学习本课程是为了培养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因此,教学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讲授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