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7313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为省教育学院、市县教师进修学校或电大,中小学教师在以上机构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某些市县规定教师参加市县一级的大型教研活动、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各种教学竞赛也可获得一定比例继续教育学分。实力较强的小学开展的校本培训也可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这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内容难以满足教师的需要
  培训的内容即培训的课程设置没有充分地征求教师们的意见,因此不能针对一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教师以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培训的内容比较陈旧,不能随着新课改的进程而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需求;培训内容缺乏层次性,而新任教师与经验丰富教师、强校与弱校、山区学校与城市学校对培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教师培训课程中,教师是基本没有选择权的,无论教师是否需要都要被动地接受。虽然某些时候安排了课程选修“自助餐”,由市里提供一个参考的课程目录,各区县结合本区县培训师资及中小学教师需求的具体情况选择开设哪些课程。但是由于培训师资力量的限制,开设的课程十分有限,再把课程表传到学校时,校长可能根据课时安排选择与教师时间安排没有冲突的培训课程,而并没有让老师参与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的课程选择。而校本培训所开设的培训课程往往局限于本校师资力量,开设的培训课程非常有限。所以实际上教师在培训选修课程选择上可能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2.培训的组织形式不完善
  培训组织形式单一,基本上采用短期、集中、统一、被动的课堂授课和讲座形式,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使教师感到落不到实处,无法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新任教师班主任培训,通常是采取外请专家的授课方式。但经过信息反馈之后发现专家往往理论讲得挺好,但是这些理论不能直接指导新教师入职后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培训课程安排指令性非常强,通常都在寒暑假或周末,教师不能自己选择参加培训的时间,缺乏灵活性和选择性。
  3.培训缺乏实效性
  由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完善,造成培训的实效性较差。一方面,教师在新课改中急需得到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培训机构的培训又不符合教师的需要,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功利主义又使培训工作扭曲变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因为经济利益和种种关系,往往选择一些资质不高的培训机构,出现管理中重学分、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观念陈旧
  从前的培训是学历补偿教育,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是查漏补缺,其目的是适应当时教育的发展状况,使教师的学历达到国家规定。主要采用的模式是对职前培训模式的模仿,即模仿师范学校的教师培训模式。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小学教师各方面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培训机构仍停留在旧观念中或者是不能在探索改革之路上走得更快一些的话,那么必然不能适应基层中小学教师对于在职培训的需要。某些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人员仍欠缺为一线教师服务的意识,让许多基层教师认为是“被指导”“被给予”“被教给”的感觉,而不是“共同探讨”“帮助”的关系。
  而中小学教师个人则不能很好地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只是当成评职称、完成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要求,被动地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终身教育的思想没有得到普及。
  2.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人事制度尚处于探索与改革的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优胜劣汰为原则的人事制度。这使得培训机构中一部分不合格的教师无法辞退,而培训机构之外的优秀人才又难以引进的困境。另外,对培训教师的培训以及评价尚缺乏一套比较健全的制度来进行规范。
  3.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人事制度的限制,兼职教研员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加上经费上的原因,文革的影响,人才出现断层,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观念陈旧,使得教师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培训教师数量不足;二是指培训教师总体水平不能满足需要。并且培训教师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对教学实际情况不了解或了解不多,因此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师资力量不足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是不能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满足教师多样化的需求;二是开设的相关课程质量不高,对教师缺乏吸引力。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效的对策
  
  1.保持“大继续教育观”理念,进一步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新规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索、总结并遵循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及时调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理念。在培训理念上,由过去的以补偿型和适应性为主的理念转变为引导型和超越性的培训理念,倡导“大继续教育观”。参加教研活动、参与各项比赛以及校本培训都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开拓视野、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考虑到减少基层学校“工学矛盾”的问题,把凡是能纳入继续教育的内容都增加到继续教育学分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应以切实服务于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主旨,一切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使教师在培训中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让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具有更大的选择权,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与学习积极性。
  2.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各项制度
  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选课制度,建议在确定各科课程之前,通过多种途径广泛了解基层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期待及需求,然后再以此为依据确定应开设哪些课程,制订出两年计划或五年计划初稿并将该计划公布给各校教师征集修改意见。修改后,让需要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安排来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此外,在选修课这一模块中,提高广大教师进行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度,真正将选修的权利放到一线中小学教师手中。这样一方面使教师能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培训安排欠妥造成的基层学校工学矛盾的问题。各市县可开设教师继续教育专题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意见征集、通知、选课、搜集反馈意见等各项工作。
  要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将“关系户”彻底清除,确保人适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培训机构师资力量逐步增强。由于某些教师培训机构的在职培训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年龄较大,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解决知识、观念更新的问题;另外由于培训教师主要承担培训工作,平时对一线教学进行了解和考查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在安排培训内容的时候往往在“理论与实际怎样更好地结合”这一点上“犯难”。对此可逐步采用“专职教师为辅、兼职教师为主”的策略尝试解决上述问题。相信随着兼职培训教师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将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3.培训内容分层次设定,尽量满足教师们的不同需求
  在培训内容上,可以根据不同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都能够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各得其所。建议根据教师教龄、所在学校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有层次、有差别地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
  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工作问题也不断发生着改变,因此教师对在职培训课程的需求也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培训机构要想使自身工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就必须了解基层学校、研究基层学校、服务基层学校,与基层学校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建议培训机构的教师以参与督导、教学视导等方式定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搜集和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倾听和了解教师和学校的需要、困难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及时掌握一线课程改革的真实进展状况。然后密切结合这些情况,及时调整培训的内容和重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油画创作的研究丰富而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下,静心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就更加难能可贵。该文主要分析马志明的油画创作。
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蔡康永刚做主持人的时候,经历了一段无比郁闷的日子。刚刚出道的蔡康永勤奋能干,知识渊博,在工作上特别用心,很快就引起了电视台高层的注意。一位高层
政治巡察与政府审计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两种手段,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完善国家反腐败机制的有效工具,对国家治理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政治巡察和政府审计监督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固然明显,但是,随着惩腐防变工作的不断深入,政治巡察与政府审计监督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一是政治巡察与政府审计监督具有重叠性,多轮的巡视巡察和审计不断增加被
一、巧设导课,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导课,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
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着学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完成具体指令操作,却不能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创作出一个完整作品。针对这一问题,本
目的:微小RNA(mi RNA)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出血后mi R-18a是否通过靶向结合RUNX1导致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相
教育改革的深入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也得到了重视。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必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保险市场已经发展成熟。此时的美国艾滋病泛滥,且该病尚属于最严重的致命疾病之一,病人为延长生命必须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罹患艾滋病的寿险保单被保险人无法承受巨额的医疗支出,于是将其拥有的寿险保单出售给第三方,以此来获取资金。这时,美国保险市场首次出现了保单贴现业务,保单贴现公司应运而生。保单投资人为罹患重病的寿险被保险人提供了资金来源,对被保险人的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8年1
“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或曾有过肥胖‘挣扎期’,这个阶段最宝贵,千万别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