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昆剧服装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昆剧被称为我国的百戏之祖,2001年5月18日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个承前启后的剧种,其服装艺术与昆剧表演艺术一样,自元末明初起,也经历了兴起、繁盛、衰落和复兴四个阶段,创立了完整、细致、严谨的穿戴规制,并经历了“从生活化引向艺术化”的过程。近年来人们对于昆剧曲调与行腔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关注昆剧服饰的人相对要少些。其实,昆剧是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剧种,因此舞台美术也是昆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促进了昆剧的进一步发展。而昆剧服饰又是其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烘托人物的作用,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关键词】苏州昆剧服装 艺术形式 艺术特色文化 内涵
  一、苏州昆剧服装的渊源
  昆剧发源于元代末年的昆山地区,是宋元南戏的支脉之一。昆剧服装(行内称昆剧戏衣),在昆剧表演艺术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历来戏曲服装和戏曲的发展关系密切,而昆剧服装与昆剧的发展关系也不例外。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史籍己有关于剧装、戏具的记载。到了宋元代,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演出活动频繁使得戏曲得以发展空前。而宫廷与勾栏的同台演出,促使了宫廷与民间的交流,产生了职业剧团、戏班的出现,从客观上提出了戏曲服装制作的专门化和商品化的需求,出现了专事生产戏曲服装的行业,从而结束了官方制作服装的一统局面。明代中叶以前,上层社会偏重于北曲,宫廷演出的一直是北曲。而源于宋代杂剧的弋阳、海盐、昆山诸腔一直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进入宫廷,奠定了昆剧的地位。昆剧的盛行,也推动了戏曲服装的发展。而由南戏发展到昆剧这一历史特点,这就决定了昆剧的装扮艺术不会像元明杂剧那样死板。它在演员穿着的服装上,既保持了民间戏剧服装的活泼性和多样性,又进行了艺术加工,同时对各个剧目中各个角色的着装色彩、式型都制定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昆剧发展到清代中叶,其服装的穿戴规制已经相当细致、严谨,这也为后世戏曲服装的定型化奠定了基础。尽管随着四大徽班进京促成了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但其穿戴规制的基本内容还是沿袭昆剧服装的形式。
  二、苏州昆剧服装的艺术特色
  (一)美如冠玉一一装饰性
  装饰性是昆剧服装的一个重要形式特征。昆剧服装的装饰性主要通过装饰工艺、纹样、色彩、样式等手段来体现。首先,精湛卓越的苏州刺绣工艺赋予了苏州昆剧服装精致雅洁的装饰艺术特色。其二,由于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服制化、程式化等制约,故而服饰造型相对单调,缺少变化。其三,昆剧服装的颜色,除了前面所说的程式性、象征性外,还具有装饰性的特征。其四,尽管生活服饰样式相对单调,缺少变化,但昆剧服装的样式还是十分丰富,通过其样式来装饰人物。
  (二)长袖善舞一一表现性
  昆剧服装的表现性,即主要是可舞性,就是其服装有助于演员舞蹈。这里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就演员而言,舞台上演员的舞蹈表演需要服装来配合,才能使表演更加完美;二是就服装而言,服装的物质形态包括样式、质地要与演员的舞蹈动作相适应,不但不能约束演员做动作,而且还能够为演员表情达意、伸展动作创造条件,从而创造出美的舞台角色形象。
  (三)宁穿破,不穿错——严格的穿戴规制
  昆剧有句行话:宁穿破,不穿错。这不仅表现了演员对穿戴规制的严肃态度,同时也体现了昆剧服装的程式性。
  (四)衣冠寓意一一象征性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服装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衣冠服饰来分等级、辨贵贱,各种不同的服装和饰物成为一定身份、地位的标志物,这种象征性在不同的国家都有所体现;二是在服装的装饰物或装饰形式上,以不同的内容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体现出特定的内涵。无论服饰贵贱,都有象征性的内在意义。
  三、苏州昆剧服装的文化内涵
  (一)追求形式美,体现诗情画意
  苏州昆剧服装创作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注重意境的表现。所谓有意味的形式
  美,说明是昆剧在表现剧情和人物时,其蕴含的内容是概括又是具体的,是具有个性的。当舞蹈化的程式服装与唱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有意味的美的境界。苏州昆剧服装有意味的形式美对于昆剧表演中的舞蹈艺术有着积极意义。这是由于苏州昆剧及昆剧服装创作者多为文人画家,能诗能文又能画。在他们的设计或参与下,苏州昆剧及其服装得到了诗画般的高度提炼。他们运用中国画原理,通过昆剧服装这一外在形式来达到“以形传神,重在传神”,为更好地表现昆剧人物的角色服务。如明末清初时期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李玉创作的昆剧剧本及服装能够结合昆剧舞台实际,便于戏班的演出,同时能够继承苏州文人的优良传统,重视昆剧的内容意境,运用优美词藻进行创作。还有明代戏曲家祝允明曾著散曲集《新机锦》供人演唱。朱素臣、朱佐朝等一大批江南文人投身于昆剧创作,同时有的文人还亲自设计舞台美术,使昆剧具有很高的文学性,透着高雅的气韵,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追求含蓄的和谐美,表现文人气质
  苏州昆剧大多为当时文人士大夫所追求,他们精通中国书画的原理,追求野趣,隐逸情调,讲求淡雅,情景交融。在对其服装要求上,讲求艺术哲学中的内外结合,最终达到服装与剧情的完美结合。昆剧词曲格调高雅,流丽悠远。这就要求其服装与之呼应,融入情景中,体现出高雅的艺术风格,才能传达其人物的情感。这就要求其服装不仅要与剧情吻合,与场景吻合,也要与其人物性格相配,达到内外结合,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在其如意绣花被上,以梅、兰、竹、菊等为装饰物,这都体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四、结论
  昆剧作为百戏之祖,“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剧种,自明代中叶梁辰鱼第一
  次将其搬上舞台以来,已走过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兴盛衰落。它的服装艺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其中很主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苏州的地域优势和文化底蕴。因此如果离开了苏州明代资本主义的基础,离开了苏州民营昆剧戏班的发展,特别是家庭戏班的参与,离开了苏州这一刺绣之乡、丝绸之乡的土壤,离开了苏州人文环境等等,也就不会昆剧服装衣箱的分工,也就不会有服装穿戴上的定制,当然也就谈不上昆剧服装的艺术特点与发展了。昆剧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不仅是扮演角色的艺术,而且是用种种美的手段来表现角色的艺术。作为重要手段之一昆剧服装当然也不例外,它通过样式、色彩、纹样、工艺及面料等变化,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形象来美化和塑造角色,美化舞台,从而使昆剧服装赋予了其表现性、象征性、程式性及装饰性等形式特征,由此产生的美传达给观众予以享受。
  【参考文献】
  钱缨主编.苏州戏曲志[M].古吴轩出版社,1998版.
其他文献
目的浅析在手术室中运用细节护理手段后,对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意义。方法探究目标是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医治的病人,一共120例,作为第一组,给予一般护理
《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小学阶段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是汉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识字写字教学的质量关系着汉语教学质量,关系着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工具的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小学阶段民族学生需要学会3000个汉字. 而小学一年级民族学生就得学会1100个,其中350个必须会写,750个会认读. 对于小学一年级民族学生来说
目的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卵巢囊肿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边防涉外警务是边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将原"边防外事"选修课扩充并修订为"边防涉外警务"必修课,现已纳入武警学院新的教学大纲并组织教学.但因该课程产生、
针对ADI Blaekfin 533 DSP,本文首先阐述该DSP和TI的视频解码芯片TVP5150构成的采集系统,然后讨论视频采集软件中数据的传输模式以及缓冲区参数选择问题,分析和试验表明,本系统能
为了全方位改善人体周围的微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个性化送风方式,此个性化送风方式基于一种方形的条缝型风口,这种风口不仅在结构方面与传统个性化送风口不同,在送风机
【摘要】本文对林徽因诗歌中的“时间”这一哲学意象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同时也对林徽因诗歌中出现过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向进行赏析,探讨诗中的特色和意蕴。  【关键词】哲学 时间 意境  林徽因接受了中西方两种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进行创作,她自己曾经说过:“我是在两种文化教养下长大的,不容否认,两种文化的接触和活动对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两种文化的力量使得林徽因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文学史上打下了深深
三阳开泰灵猴去,万象更新金鸡来;迎寒送暑二十载,送春迎秋结硕果。百期刚过,又逢创刊庆典。伴随着2005年的春潮春韵,《武警学院学报》迎来了她20周岁生日。值此盛世佳节之际,本刊编
软边界是边界管理研究领域内的新理念,初见于上世纪90年代。相对于硬边界而言,软边界有利于国家间和平相处,有利于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联合国、欧洲联盟已经在不同环境下成功地实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