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谋划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八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吉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谋划,高速度推进,使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绘就了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升级版美好蓝图。
  科学规划谋发展,合理布局展新篇
  吉林省是农业资源大省,具有东部山区、中部农区、西部草原区三大板块,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差异性强,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2006年拉开新农村建设大幕之后,省委、省政府站在历史全局战略的高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重点突破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吉林省2006年~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06年~2007年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试点工作,2008年~2009年启动了新农村建设10个整体推进县,2010年以后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到现在已建设新农村示范村2000个,对全省10000个村级单位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推进了县域、镇域、村域村庄建设规划,使新农村建设布局更为合理和科学。以大中城市、县城以及重点镇周边为重点区域,引导农民拆除旧房,整理宅基地,规划建设农民新居,“破茧化蝶”,化村为城(镇),建设城镇融入型城镇化新农村。以中部农区、西部地区为重点,选择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心村,引导合村并组,土地集约经营,创建聚居适度、产业优化、基础完善、服务配套、管理民主的社区化新农村。以东部地区为主,充分发挥规模化种植、养殖和栽培以及边境商贸旅游的优势,集中建设高效农业村、工业主导村、商贸聚集村、休闲旅游村、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特色化新农村。到2013年年末,全省建成达到美丽乡村标准的标兵村500个、先进村700个,涌现出了一大批产业发展突出、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洁、文化特点鲜明、干群融洽和谐的新农村。
  壮大产业强支撑,增加收入惠民生
  吉林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切实改善农村民生。重点围绕建设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村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食工程,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人参振兴工程,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土地农场和大户、联户经营,推动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施了玉米、水稻主要农作物全程耕作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标准良田建设,启动开工了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引嫩入白、老龙口水利枢纽五大水利工程,推广了节水灌溉、农田灭鼠、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高光效作物栽培等六大粮食增产技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2年总产量达到668.6亿斤,单产水平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2013年总产量将再次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12年达到8598元,比2011年增长14.5%,2013年可实现继续增收12%的目标。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预计4000亿元以上,成为吉林省继汽车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园艺特产业、畜牧业、林业和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呈现出多业并举、提质增效、互促共进、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基础建设促统筹,环境整洁建新村
  我们通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状况,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多年来,我省采取市带县、城帮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动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扩展。2012年末,全省建设农村公路5.35万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率分别达到100%和99%。解决了672.2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使其告别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基本解决“低电压”问题;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百镇千村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3.35万户;全部完成76.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改造农村危房6.26万户;建设城乡校舍704万平方米;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5554个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乡乡通宽带;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建设农村文化大院6000个,3741个行政村配建健身设施;绿化美化村屯10000多个;推进了2020个贫困村和106.8万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精心组织强推进,合力共建齐攻坚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广泛参与、合力共建。在组织领导上,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挂帅、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领导体系,每年省委、省政府都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部署,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在合力共建上,坚持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建机制,推行军民共建、村企合建、部门帮建、能人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等多种共建模式。全省发动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家企业帮扶1000个示范村,一帮三年不变,明确帮扶任务和要求。到现在8年时间,省财政投入15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360亿元,放大效应达到24倍。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上,2009年吉林省委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农村党员创业带富“三项工程”,全面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一大批能人支书、项目支书、青年支书走上领导岗位,带领农民群众创业致富。2011年吉林省委开展了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的“三帮扶活动”,千名处长进千村,帮贫扶弱,解决实际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批示精神,认真学习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把改善人居环境进而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深入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加以统筹谋划,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村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双侧唇裂直接修复法具有设计及操作简便,术后近期外观较好,但鼻底易裂开或形成凹陷,前唇常形成弧岛状畸形,为此,我们在前唇两侧各增加一个三角瓣插入鼻底,避免鼻底裂开及凹陷,将两侧
2012年12月6日,省农委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省安委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副主任于文波、柳涛,副巡视员吴国良出席会议。委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和安监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主持。  任克军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
目前,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足球战术网络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等方面,并通过初步的教学反馈探讨足球战术网络辅助教学中的可行
教育均衡发展大目标、大背景下,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提倡“创新”,因为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适应均衡发展的目标,这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我们物理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自主学习。
为强化阳光工程培训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培训效果,建设一支能讲课、讲好课,农民听得懂、愿意听的教师队伍,经过省阳光办的精心组织和筹划,第一届“魅力阳光杯”教学能力大赛决赛于
国家发改委最近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把高职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到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那么在音乐表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回到故乡的老庭院,满园的葡萄正红,让人心旷神怡。  最忆那片葱茏的葡萄园,每年春季,洋洋洒洒的春雨一撒,枯黄的老藤上便一夜间冒出点点鹅黄。再过些时日,新绿的葡萄叶便神奇地舒展开来,迎着暖阳,尽情沐浴。很快,新长出的葡萄藤,偷偷爬上事先搭好的架子,挤挤挨挨地往四方打探,给庭院带来一片浓荫。有的藤蔓还试探着爬出墙头,探望外面明丽的世界。  待到炎热的夏日,葡萄园却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是从初三才开始出现的科目,化学教学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由此可见化学知识与我
新课改针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突出了听,说训练的重要性,指出在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运用的很好只靠听,说练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