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育误区,促进幼儿一生的发展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学了,家长们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今天在幼儿园学什么了啊?”“今天写字了吗?”“你的肚子饿吗?”“今天谁打你了吗?”……似乎这就是进入幼儿园的主题。每次听到家长和孩子这样的对话我的心灵都受到震撼,很少听到家长这样问孩子:“今天你快乐吗?老师和你玩了什么游戏,能教教爸爸吗?”家长很少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认识能力、自理能力、自尊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发展,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内容,甚至有家长会说:“这所幼儿园教的东西没有某某幼儿园多”……
  一、分析幼教误区产生的多方面原因
  当前学前教育备受关注,因为过分关注所以使学前教育有着很大的问题,走进了误区,产生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有来自家庭的,有幼教机构的,社会上的传统教育旧思想导致的……
  首先,是来自家长方面的原因,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
  其次,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玩童才是健康儿童。幼儿园要教育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正确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这种“隐形教育”远远比单纯的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的“显性教育”重要得多。然而目前我们的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走进了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走进幼教的误区,阻碍幼儿的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走出教育的小学化
  家长和社会要端正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家长要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教育,不以教学识字、演算为主,以培养兴趣和学习习惯为主。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是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的,但它不是小学,更不是中学、大学。我们不能拿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明白了这一点,我想大家对一个幼儿的要求就不会这么高,大家也就明白该不该那样惩罚孩子了。
  另一方面,幼儿的好动和“坐不住”是必然的,普遍的,正常的。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安排活动。长时间让学生“坐板凳”,肯定不行。应当更多地安排游戏,唱歌,跳舞,跑跑跳跳这样的活动,让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在幼儿园中,让孩子们开展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因此,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幼儿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技能素质等等,幼儿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我们经常从报纸上看到类似的问题:素质教育从幼儿抓起、法制教育从幼儿抓起、低碳生活从娃娃开始等等,这就充分说明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迫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学校首先要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素养,其次教师对幼儿要实施全方位的培养,更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庭对幼儿的素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注重对孩子创造潜能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其次,家长要充分树立民主、平等的轻松家庭气氛,而不是粗暴的“家长制”让孩子言听计从,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再次,在素质教育中家长要利用爱心、细心、耐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真正得到素质教育。此外教师、家长也应该积极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孩子日常行为的榜样。
  四、规范办学机构,扼杀社会不良之风
  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组织培养、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能够健康成长。
  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管。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对一些错误宣传及时制止,使幼儿园之间生存竞争的条件不再是以看谁教得知识多,而是以谁的幼儿园办得好、办得正规、更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竞争的条件。
  五、利用讲座、培训提升家长教育理念
  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即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儿童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注意力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亟待解决,即使有再好的园舍、设施、教师素质……如果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受教育时机。所以,我们还应继续探索研究幼儿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可行措施,全力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给广大幼儿创设一个舒适、安全、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还给他们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促进孩子一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特异性的靶点来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避免了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来,靶向治疗新药不断涌现,在许多临床试验或正式临床应用中取得很好的疗效。
科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并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很多科学概念和公式难以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成绩难以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科学,上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因此,在科学课堂组织中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一、尊重爱好,从生活走进科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在吃汤圆,汤圆也叫圆子。它意味着团团圆圆,阖家幸福。它是我最喜欢吃的美食。  在我的老家,每年的元宵节、冬至都有吃汤圆的习俗。那时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动起手来自己制作汤圆。首先,我们用水来和面粉,把面粉搓成面团,再拿起一小块放在手心,把它压扁、压平;然后,我们把馅放入白皮中,再把皮的两边对折;最后,我们用顺时针方向来回搓圆。汤圆里的馅可以多种多样,有花生的,芝麻的,
谷氨酰胺是合成核苷酸的必需物质,是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肿瘤进行性生长干扰了器官内谷氨酰胺的循环,由此导致宿主的恶液质.补充谷氨酰胺能够降低化疗的毒副反
【摘 要】 概念是我们认识知识的关键要素,只有将概念学透、能完全理解,才能灵活地运用到各种领域。当然,初中数学概念是数学授课内容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数学基本知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和方法,注重概念的演变过程,运用一些创新的途径和策略,给学生的思维以启发。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且知道一定的解题思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加大,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抽象,所以教师要
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构建。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行为要紧扣教学目标而展开,否则,脱离了目标,课堂时间就会被浪费,从而影响教学效率。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教师很多时候的行为是多余的,需要改进。文章就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无效行为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与DNA疫苗相比,RNA核酸疫苗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更具有优势.树突状细胞(DC)作为人体内功能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现就RNA转染DC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