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课堂教学问题设置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xjzxjzxjzxjzx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新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问题是“教”与“学”过程的基础。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应采取以下策略,即地理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设问、最近发展区内设问、问题设置体现梯度。三个策略体现了以学习目标为基准,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策略;生长点;最近发展区;梯度
  最新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等强调了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和“学”过程的基础,是由一系列课堂教学问题组成的。如何基于地理新课程标准理念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呢?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地理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设问;最近发展区内设问;问题设置体现梯度。
  一、 地理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设问
  地理知识的生长点是指学生已有的地理认知结构中,和新知识联系最密切、最接近,能够同化、“固定”新知识的地理知识或经验。例如热力环流可以作为三圈环流学习的生长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性质可以作为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洋流分布规律学习的生长点;城市的区位条件可作为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的生长点;整体性和差异性可以作为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培养的生长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作为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生长点等。
  在地理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设问,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地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同化新知识,扩大原有地理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高二区域澳大利亚各气候类型成因、特征描述这一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讲是学习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围绕这个地理新知识的生长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洋流分布规律,设置以下问题: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气压带风带和洋流分布图,指出影响①地的风带名称和沿岸洋流的性质。
  2. 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指出冬季和夏季影响②、④两地的气压带和风带。
  3. 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指出影响③地的气压带和风带。
  4. 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指出影响⑤地的风带名称。
  5. 结合东亚季风成因,判断⑥地冬季和夏季盛行风向、性质有何不同。
  6. 在此基础上描述各地气候的特征,尝试分析各气候类型的成因。
  从课堂上学生表现来看,学生能够借助生长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洋流分布规律来积极思考分析,并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准确地表达出结论,同化了新知识,完善了认知结构。可见,围绕地理知识的生长点,可以有效设置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利用生长点同化新知识,转变了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念。
  二、 最近發展区内设问
  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认知水平,即学生独立学习就能回答、解决地理问题的水平;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认知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问是指教学问题的设置,不是以教师水平或教学参考书为标准,而应该针对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标准,问题不宜过难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导致学生望而生畏;也不宜过易导致学生的回答脱口而出,失去了思考价值而降低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 问题设置要体现梯度
  问题设置要体现梯度是指把信息量和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一个教学问题拆分设置成若干个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相对独立但逻辑紧密的小问题,由浅入深,形成一系列由低到高的“认知台阶”,指导学生“拾阶而上”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目的,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能提高回答的正确率,落实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体验回答成功的喜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
  最近发展区内设问和问题设置要体现梯度,这两个策略往往是彼此联系的,在设置教学问题时应同时考虑,尤其是在新课教学导入时设问更要坚持这样的策略。例如在湘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新课教学中,第一次上课导入时设置的问题如下:读我国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分布示意图,思考回答什么是荒漠化?学生反应不积极,回答效果不好。课后反思应该是回答这个课堂教学问题需要考虑的信息量较大,难度超过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导致学生难以找到回答的角度和思路,学习效果自然不佳。第二次上课把这个教学问题进行修改,拆分成以下两个小问题:
  读我国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分布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出现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 在此基础上说说什么是荒漠化?
  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回答比较积极,学习效果比之前有了提升。对比思考两种问题设置方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问题的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并设置梯度,由浅入深,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地理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设问、最近发展区内设问、问题设置体现梯度三个策略体现了以学习目标为基准,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也体现了“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等新课程标准理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
  [2]布鲁纳,邵瑞珍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潘军,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主要面向电子类专业,而面向机械工程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内容涉及较少。为了满足该课程在机械工程的应用,提出围绕机械工程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方案。围绕机械工程测试和控制的典型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方法与环境建设目标和举措,通过面向机械工程的课程建设,使学生深刻理解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机械工程的实
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供应、环保及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展望了国内外太阳能光伏的大好形势,提出中国应以更大的热情迎接新千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曙光.
中国光伏发电的地面应用自1973年首次用于天津港的航标灯以来,已经有近30年之久,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和市场28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应用形式上,有光伏分散式户用发电系统,
对变面积,变间距InSb光伏二级管线列阵器件进行了零偏压阻抗,量子效率和小光点扫描测量分析,得到在目前材料和工艺水平下器件的最好RA值为6.45×10
摘 要:高中地理是重要的学习科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其的重视。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地理知识之间的区别,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高中地理大多是让学生了解地形、地貌及风土人情,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利用。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进行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师的一项任务,其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能力;解决问题 
摘 要:让地理思维融入生活之中,让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融入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学科知识源于生活中的各样现象总结。只有让生活中的地理常识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更加的理解我们的地理知识,才能让学生贴近生活,理解生活中的常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将地理教学生活化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一直提到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将以本人的个人观点来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展开一些个人观点。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电网覆盖不到.本文通过新疆太阳能资源量及分布的统计数据,说明新疆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新疆日照时数及分布表可以看到,新疆的太阳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高中地理教学本土化案例的开发与利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还有利于课程目标的优化,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本土化案例的开发与利用的作用。最后提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