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的抗组织胺效应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刺治疗荨麻疹、支气管喘息等过敏性疾患效果良好,其机制则迄今尚未阐明。鉴于组织胺在这些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观察了针刺对组织胺致血管通透性升高作用的影响。实验用成年白色家兔,将脊柱两侧各10×10厘米区域仔细剪毛,暴露皮肤。静脉注入3%伊文思蓝溶液后向暴露区皮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组织胺。30分钟后观察注射局部情况。伊文思蓝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结合,正常情况下不能从血管漏出。皮内注入生理盐水处无皮肤蓝染。注入组织胺处则由于使血管通透性升高,色素漏出、局部皮肤乃蓝染。蓝染程度与组织胺剂量平行,在0.025微克到5.0微克(碱基)之间,蓝染区平均直径与对数剂量呈线性相关。如在注射组织胺之前先给以抗组织胺药盐酸异丙嗪,则组织胺的这一效应显著受抑。家兔双侧“章门”及“足三里”穴受到电针刺激一小时后,再按上述方法测定组织胺活性,发现同样剂量组织胺引起的皮肤兰染区平均直径比未接受电针的对照组者减小17.4~51.0%。将蓝染皮区切下,用甲酰胺提取色素作此色定量,也证实针刺显著抑制组织胺的致血管通透性升高作用。众所周知,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局部组织中的组织胺释出,是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发病环节,对抗组织胺的作用仍然是当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则。本文结果证明针刺有明确的抗组织胺效应,至少部分地解释了针刺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喘息等)的疗效机理。作者过去的工作已证明针刺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组织胺酶的活性,加速组织胺的降解。这可能是针刺抗组织胺效应的途径之一。由于组织胺也是炎性渗出的在重要发病环节,本文的结果也为阐明针刺抗炎效应的机理提供了线索。
其他文献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强调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今天,产科医疗服务模式也在悄然变化。一种替代传统的产妇需多次转移的产科医疗服务模式——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应运而生,
在现在信息化时代,视觉信息占人类获取信息的80%-90%,数字图像作为视觉信息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图像处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信息的内涵。然而,在数字图像产生、传输和获取过程中
球形棕囊藻作为一种会产生毒素的金藻,近来在国内外沿海一带港口海岸出现大规模类似的赤潮问题,然而沿海一带赤潮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解决。本文总结了赤潮的产生原
自稻叶及其它禾本科杂草叶片表面分离纯化985株细菌分离物,分别培养在NB液体培养基中,经8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加入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液中,测定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发芽,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
通用设计理念的设计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本文主要对于通用设计理念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对通用设计原则进行阐述,主要是对公共设施设计当中通用设计理念的运用进行分析,从而促进
教学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则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实施“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时,“纪录”是
从明年元旦开始,我国的律师出庭时将穿律师袍。
期刊
<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的一三五单元为期中考试的内容,教研室之所以如此安排,是有他的独到之处的。写景文章,相对都集中在第三单元,对于七年级作文景色描写的训练,笔者觉
法律援助制度 ,是基于对人权的尊重这一立法目的而产生的。在刑事诉讼中 ,其意义体现在为辩护制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被告人通过获得律师辩护的方式 ,不致使自己该享有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