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标” 灵活施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儿童 教学 思路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基本理念
   2.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2.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3、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4、课程目标
   4.1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4.2分目标
   4.2.1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2.2能力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4.2.3知识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5、实施教学建议
   5.1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2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基于教材,又不受限于教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6.1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
   图书、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
   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
   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
   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
   6.2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7、结束语
   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n元二次式的极值是《高等代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往往容易混乱,搞不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本文就n元二次式的极值作一讨论,给出极值的判定和求出极值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n元二次式 极值 探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
摘要:近几年,在高职校园里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叹息声"现在的高职生真难教"。这句发自同仁内心的感叹不仅仅是无奈,也是当前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高职生学习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那种简单的说教、批评的教育方式早该被摈弃,只是一味叹息更不能改变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追根寻源,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改善现状。本文通过对高职生学习行为现状的调查。以及对现状的分析。从教学实践
摘要:积极提高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本文分析了初中科学教学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与手段,为今后科学教学的有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初中 科学教学 有效性 发展对策   1、引言   由于传统初中教学对升学率的要求,使得教师只注重讲授和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有效提高。
摘要: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留于形式,教学效果极差,根源是教学方式的落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本文结合专业需求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认知方面、数学与专业情趣结合方面、生活实际与数学建模方面、数学元素与专业发展方面出发展开探索,有机地将数学知识与专业需求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并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数学 专业需求 研究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适当复习是必要的。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记忆痕迹”需要不断强化,否则就会逐渐消退或遗忘。其次,因为平时上课受教材编排顺序的限制,某些知识间的联系不便讲解,系统复习能够弥补其欠缺。再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不能一次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复习有助于加速这个过程。  搞好复习需要十分注意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要给予新的信息。因为复习的内容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本
期刊
摘要: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以学生的自主为主要形式;课堂就应坚持寓教于乐,寓学于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努力活跃学的形式,改革学的方法,调整学的结构,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个个参与,使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教学实践 营销课程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在“学堂教科论”一文中写道:“我
数学学科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彻底纠正前往的“题海战术”现象,教师就要在提高习题“品位”上下功夫,以减少学生的习题量。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师必须经历从布置习题到设计习题的观念转变。提倡教师自己动手设计习题,化大力气提高习题的质量。教师习题设计得好,还可以明显改变学生对做数学习题的“枯燥无味”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习题设计的几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成果的结晶,辅导学生写好作文,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中学的起始阶段,七年级还是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抓好这个年级段,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我所在的中学七年级新生来自农村各小学,许多优秀毕业生涌进了城区名牌中学,留下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城区差,他们大多厌烦作文,不少学生不愿动笔,有的甚至不会作文。如何激发他们的
期刊
摘要:新课改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就要变换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老师授课的方式,把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成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尝试应用最多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也不例外。而在听课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些现象使我引发了一种思考,那就是教师在其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到底怎样去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这就是本篇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洛克《教育漫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那么,写字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习惯呢?针对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养成教育。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写字姿势正确,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