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共振频率测量演示仪理解受迫振动原理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一种能够测量烧杯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的系统,以实验烧杯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感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受迫振动的理解.
其他文献
介绍“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及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思维过程的教学处理及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
摘 要: 练习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合理选题、针对训练,才能有效练习;只有在练习中渗透学法,培养学生能力,才是高效练习;只有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着想,才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高效练习;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仅学习物理教材不做练习题,不可能考高分,只有通过练习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熟悉解题方法、提高了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
以促进学习者的物理学习为根本目的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起点、思维过程、知识表征方式等学习路径的三个维度.在学习路径理论的指导下,具体阐述了如何从
摘 要: 本文通过自制教具多角度多方法创新演示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物理原理,践行、创新和拓展了教材“更多实验表明”的教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关键词: 自制教具;创新演示;压强与流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4节的主要内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材仅通过向两张纸片之间吹气使纸片相吸靠拢的实验(如图1)就得出结论:更多的实验表明,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本文针对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尝试以核心素养视角解构课堂,以多感官教学法重组课堂,以一系列多感官、高见度、强观感的教学设计方案再现课堂,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
摘 要: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实验要更关注低成本实验的开发,本文列举了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纸设计实验或将一些不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行改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物理实验 ;纸 ;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
摘 要: 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实验之一,一直以来教师们都对电热与电阻和电流的关系进行着各种实验改进的尝试.从利用电阻丝对煤油加热,通过比较液体温度的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到用电阻丝给密闭空气盒内的空气加热,看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除了无法定量研究以外,还出现了由于实验器材的复杂,导致学生理解上出现困难.为此,笔者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尝试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定量关系.  关键词: 自制教
学生在长度测量过程中提出:能不能直接测量硬币的半径,无法测量下水管残片直径,生活中的半径测量仪太贵等具体问题,利用数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三点决定一个圆,游标卡尺方
摘 要: 硬币翻转是生活情境中值得探究的物理现象.把一枚五角硬币夹在两枚一元硬币之间,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水平放置,让下面两枚硬币下落到另一只手的手面上,落下后发现硬币发生了翻转.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数据发现,释放方式和释放高度影响硬币下落时的翻转.  关键词: 硬币翻转;科学探究;力矩;情境学习  国际科学教育专家Derek Hodson[1]认为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学习科学(learning
美国中学物理教科书STC/MS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s for Middle Schools(中学科技概念)的缩写形式,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结合美国STC/MS教材的目标,就S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