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是西方国家的惯用语言,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学习时必须要注意其中的文化差异。本文,结合职高英语教学的实际,分析了在教学时需要注意对英语中的语言表达、习俗习惯、节日传统等文化差异有所了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职高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意识;文化渗透
语言是自人类出现就存在的,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成今天这样一门系统性的文化科学。语言产生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文化。语言与它所在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学习语言就必须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职高英语教学中,也要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了解了英语中的文化内容,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用语习惯等,有助于提升学生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一、注重细节、了解语言表达差异
细心的学生可能都已经发现,英语的表达习惯于汉语是有很大差异的。例如语法结构中汉语一般按“主谓宾定状”的顺序安排的,且无补语;而在英语中状语一般会置前、补语作用较大。又如英语中的“No,I am not.”按时汉语思维,翻译出来是“不,我不是”;实际上应该翻译成“是的,我不是”,重点突出对提问人的回答。正因为西方民族和我国民族在思维习惯、方式上的不同,所以导致在用语习惯、语法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上面出现异同。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引导学生们通过了解其文化的不同,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二、了解背景、理解习俗习惯差异
中英两国由于地域位置、地理环境、气温气候等不同,所以许多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性、生活习惯等也有所差异。这也是学习英语时,必须注意的文化差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了解中西文化习俗习惯的差异。
例如教学《English Meals》这课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英国饮食文化,与中国的饮食文化作对比,了解其中的差异。通过阅读课文,可以发现英国人的一日分为四餐:breakfast、lunch、afternoon tea、dinner。早餐以甜食、面包、牛奶为主,午餐为了节约时间,通常吃盒饭和快餐;下午茶是三明治、饼干等点心;而晚餐则是每日的主餐,以牛、羊、鸡、鸭肉为主菜。所以,英国人用餐习惯用刀叉盘。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与英国截然不同,中国人的习惯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中国人多以大米和面粉作为主食,所以用餐也习惯于用碗筷。又比如教学《School life》这课时,可以了解到英美国家的中学学校生活是什么样的。相比中国而言,他们的学校学习时间更短、学习课程的选择性也更加自由、校内学生可以自主参加的校园活动比较多,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锻炼。这与英美国家的学校教育理念分不开的,他们提倡人性化、自主性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中国深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在中学教育中,思想观念还相对比较保守。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学生们对中西文化的背景有了更多了解,对中西文化中的习俗习惯差异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合生活、掌握节日文化差异
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与英美国家的节日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有关节日的课例,结合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对比了解英美国家的节日文化。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节日,进行跨国文化渗透。通过教材与生活的巧妙结合,教师可以很自然地位学生们讲解有关节日的小故事、小知识、各国庆祝节日的不同方式等等。
比如在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Christmas),它就像中国的春节一样盛大、隆重。如恰逢在这一天上英语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圣诞节的知识。在西方国家,为了迎接圣诞节,家家都要用红、白、绿三种圣诞色来装饰,点亮圣诞树(Christmas tree),挂满各种圣诞礼物(Christmas gift)等等。而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什么特点?是怎么过节的?学生们都会想到四处张灯结彩、挂大红灯笼、放鞭炮、包饺子、煮汤圆、吃团圆饭、穿新衣服等等,全国各地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这与东西方传统历史、宗教文化背景相关。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们既能够体会到西方节日文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有关圣诞节的模拟游戏,让一个学生扮演“圣诞老人”,给“孩子们”派发礼物。过程中,“圣诞老人”与“孩子们”必须用英语口语交流。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到西方文化的乐趣,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可见渗透文化意识和了解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素材,加以衔接利用,从而渗透文化意识的教学。学生们只有将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才能更加透彻地掌握这门语言的特点、规律和技巧,才能跨越文化的门槛,理解外语与母语间的差异;同样只有树立了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语言的听说读写、交际运用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管林燕.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J].《读写算》,2012年第9期.
[2]欧阳玲珑.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思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年第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职业教育中心校)
【关键词】职高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意识;文化渗透
语言是自人类出现就存在的,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成今天这样一门系统性的文化科学。语言产生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文化。语言与它所在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学习语言就必须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职高英语教学中,也要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了解了英语中的文化内容,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用语习惯等,有助于提升学生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一、注重细节、了解语言表达差异
细心的学生可能都已经发现,英语的表达习惯于汉语是有很大差异的。例如语法结构中汉语一般按“主谓宾定状”的顺序安排的,且无补语;而在英语中状语一般会置前、补语作用较大。又如英语中的“No,I am not.”按时汉语思维,翻译出来是“不,我不是”;实际上应该翻译成“是的,我不是”,重点突出对提问人的回答。正因为西方民族和我国民族在思维习惯、方式上的不同,所以导致在用语习惯、语法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上面出现异同。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引导学生们通过了解其文化的不同,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二、了解背景、理解习俗习惯差异
中英两国由于地域位置、地理环境、气温气候等不同,所以许多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性、生活习惯等也有所差异。这也是学习英语时,必须注意的文化差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了解中西文化习俗习惯的差异。
例如教学《English Meals》这课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英国饮食文化,与中国的饮食文化作对比,了解其中的差异。通过阅读课文,可以发现英国人的一日分为四餐:breakfast、lunch、afternoon tea、dinner。早餐以甜食、面包、牛奶为主,午餐为了节约时间,通常吃盒饭和快餐;下午茶是三明治、饼干等点心;而晚餐则是每日的主餐,以牛、羊、鸡、鸭肉为主菜。所以,英国人用餐习惯用刀叉盘。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与英国截然不同,中国人的习惯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中国人多以大米和面粉作为主食,所以用餐也习惯于用碗筷。又比如教学《School life》这课时,可以了解到英美国家的中学学校生活是什么样的。相比中国而言,他们的学校学习时间更短、学习课程的选择性也更加自由、校内学生可以自主参加的校园活动比较多,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锻炼。这与英美国家的学校教育理念分不开的,他们提倡人性化、自主性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中国深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在中学教育中,思想观念还相对比较保守。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学生们对中西文化的背景有了更多了解,对中西文化中的习俗习惯差异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合生活、掌握节日文化差异
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与英美国家的节日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有关节日的课例,结合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对比了解英美国家的节日文化。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节日,进行跨国文化渗透。通过教材与生活的巧妙结合,教师可以很自然地位学生们讲解有关节日的小故事、小知识、各国庆祝节日的不同方式等等。
比如在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Christmas),它就像中国的春节一样盛大、隆重。如恰逢在这一天上英语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圣诞节的知识。在西方国家,为了迎接圣诞节,家家都要用红、白、绿三种圣诞色来装饰,点亮圣诞树(Christmas tree),挂满各种圣诞礼物(Christmas gift)等等。而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什么特点?是怎么过节的?学生们都会想到四处张灯结彩、挂大红灯笼、放鞭炮、包饺子、煮汤圆、吃团圆饭、穿新衣服等等,全国各地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这与东西方传统历史、宗教文化背景相关。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们既能够体会到西方节日文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有关圣诞节的模拟游戏,让一个学生扮演“圣诞老人”,给“孩子们”派发礼物。过程中,“圣诞老人”与“孩子们”必须用英语口语交流。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到西方文化的乐趣,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可见渗透文化意识和了解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素材,加以衔接利用,从而渗透文化意识的教学。学生们只有将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才能更加透彻地掌握这门语言的特点、规律和技巧,才能跨越文化的门槛,理解外语与母语间的差异;同样只有树立了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语言的听说读写、交际运用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管林燕.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J].《读写算》,2012年第9期.
[2]欧阳玲珑.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思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年第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