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是西方国家的惯用语言,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学习时必须要注意其中的文化差异。本文,结合职高英语教学的实际,分析了在教学时需要注意对英语中的语言表达、习俗习惯、节日传统等文化差异有所了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职高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意识;文化渗透
  语言是自人类出现就存在的,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成今天这样一门系统性的文化科学。语言产生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文化。语言与它所在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学习语言就必须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职高英语教学中,也要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了解了英语中的文化内容,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用语习惯等,有助于提升学生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一、注重细节、了解语言表达差异
  细心的学生可能都已经发现,英语的表达习惯于汉语是有很大差异的。例如语法结构中汉语一般按“主谓宾定状”的顺序安排的,且无补语;而在英语中状语一般会置前、补语作用较大。又如英语中的“No,I am not.”按时汉语思维,翻译出来是“不,我不是”;实际上应该翻译成“是的,我不是”,重点突出对提问人的回答。正因为西方民族和我国民族在思维习惯、方式上的不同,所以导致在用语习惯、语法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上面出现异同。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引导学生们通过了解其文化的不同,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二、了解背景、理解习俗习惯差异
  中英两国由于地域位置、地理环境、气温气候等不同,所以许多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性、生活习惯等也有所差异。这也是学习英语时,必须注意的文化差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了解中西文化习俗习惯的差异。
  例如教学《English Meals》这课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英国饮食文化,与中国的饮食文化作对比,了解其中的差异。通过阅读课文,可以发现英国人的一日分为四餐:breakfast、lunch、afternoon tea、dinner。早餐以甜食、面包、牛奶为主,午餐为了节约时间,通常吃盒饭和快餐;下午茶是三明治、饼干等点心;而晚餐则是每日的主餐,以牛、羊、鸡、鸭肉为主菜。所以,英国人用餐习惯用刀叉盘。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与英国截然不同,中国人的习惯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中国人多以大米和面粉作为主食,所以用餐也习惯于用碗筷。又比如教学《School life》这课时,可以了解到英美国家的中学学校生活是什么样的。相比中国而言,他们的学校学习时间更短、学习课程的选择性也更加自由、校内学生可以自主参加的校园活动比较多,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锻炼。这与英美国家的学校教育理念分不开的,他们提倡人性化、自主性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中国深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在中学教育中,思想观念还相对比较保守。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学生们对中西文化的背景有了更多了解,对中西文化中的习俗习惯差异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合生活、掌握节日文化差异
  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与英美国家的节日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有关节日的课例,结合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对比了解英美国家的节日文化。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节日,进行跨国文化渗透。通过教材与生活的巧妙结合,教师可以很自然地位学生们讲解有关节日的小故事、小知识、各国庆祝节日的不同方式等等。
  比如在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Christmas),它就像中国的春节一样盛大、隆重。如恰逢在这一天上英语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圣诞节的知识。在西方国家,为了迎接圣诞节,家家都要用红、白、绿三种圣诞色来装饰,点亮圣诞树(Christmas tree),挂满各种圣诞礼物(Christmas gift)等等。而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什么特点?是怎么过节的?学生们都会想到四处张灯结彩、挂大红灯笼、放鞭炮、包饺子、煮汤圆、吃团圆饭、穿新衣服等等,全国各地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这与东西方传统历史、宗教文化背景相关。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们既能够体会到西方节日文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有关圣诞节的模拟游戏,让一个学生扮演“圣诞老人”,给“孩子们”派发礼物。过程中,“圣诞老人”与“孩子们”必须用英语口语交流。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到西方文化的乐趣,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可见渗透文化意识和了解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素材,加以衔接利用,从而渗透文化意识的教学。学生们只有将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才能更加透彻地掌握这门语言的特点、规律和技巧,才能跨越文化的门槛,理解外语与母语间的差异;同样只有树立了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语言的听说读写、交际运用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管林燕.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J].《读写算》,2012年第9期.
  [2]欧阳玲珑.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思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年第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职业教育中心校)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楚辞>和<诗经>没有直接的承传关系,只有南方广阔的楚国大地和江汉流域的独具特色的楚国历史文化,才是<楚辞>赖以产生和生存的肥沃土壤.由于楚史典籍久已销亡,楚辞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我认为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
分析了目前高校新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班级干部培养、辅导员的助理作用、辅导员的素质等方面论述了对高校新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作了计量分析和评价.试图揭示安徽省地区市场化的差异及市场化程度滞后的原因,并对相应的改善策略进行了探讨。
在毫米波产品设计中,芯片的安装方式及连接路径是影响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的手工操作方法不能满足高性能产品设计的需要,同时也是批量化生产的工艺技术瓶颈。介绍了一
即时通讯系统是为了满足异地用户之间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而设计的一套系统,当前即时通讯广泛使用,很关键的是在于即时通讯软件给用户提供在线可视交流环境。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也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考查学生建模思想和意识的题目有许多,比较常见类型有以下四类:  一、建立“函数”模型  函数反映了事物间的广泛联系,揭示了现实世界众多的数量关系及运动规律。现实生活中,诸如最大
以千佛沟矿排矸立井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滑动模板筑壁的工艺,提出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