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装美术设计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装美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学科。集政治、文学、自然、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美学、心理学、商品学、市场学、美术史和服装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服装美术设计的原理,从而提高设计水平。然而,目前我国的学科教育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分工比较细,结果往往造成学生死盯着一门学科而去学习,却不能举一反三,运用其他学科的原理来帮助理解。尤其碰到疑难杂症时,或囫囵吞枣,或似是而非地生搬硬套。这时教师就犹如一个迷宫的导航员,可以启发手足无措的学生进行横向思维。众所周知,知识之间是相通的。一个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中吸取营养,人需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一、绘画是基础
  古今中外的服装虽能千变万化,但却永远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服装是被穿在人的身体上。所以,学习服装设计,首先就要熟悉人体结构和人体运动规律。同时还要掌握人体绘画的基本表现技法。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素描是第一步,其中速写又是极重要的。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人是运动着的。静态的人体固然是美的,而运动着的人体更增添了无限活力。服装的外观美则要通过与人体的结合来表现的。试想,一个连人体结构都不熟悉、不会画的人,设计出的衣服能“穿吗?因而,在教学中必须狠抓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强调素描与速写的重要。
  色彩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师、广告商、舞台设计师甚至厨师都在反复地孜孜不倦地摆弄色彩,试验各种组合效果,运用色彩来创造他的奇迹。服装设计者也不例外。色彩往往在服装设计中起到先聲夺人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还提倡学生去亲手绘制一些色彩画,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色彩世界,这将有助于学生的色彩构思能象画家一样奔放、自由和活泼。你看,蝴蝶、甲虫、花朵、雨花石,它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但它们的色彩是多么绚丽动人呀!人类的服装难道就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吗?
  教学中我还主张引导学生欣赏些中外名画,这样既能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也能使我们从中受到些设计启示。例如,我国古代人物画中,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两种迥异的风格,前者是说东吴画家曹不兴画的佛像生动传神,衣服紧贴人的身体,把丝绸、布匹轻软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的肢体动态透过衣服的遮掩依然能让人感觉得到,人和衣就像刚从水里取出来似的;后者则说唐吴道子笔下人物总是宽袍大袖、飘逸潇洒,就像在风中云里漫步一样。此二者都巧妙地借助了衣服来表现人物。从另一个角度也恰恰说明了服装能烘托人的形象美,服装与人成了一个美的整体。
  二、音乐是桥梁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音乐和美术有着较密切的血缘关系,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的:“在材料的处理方面,美术可发越过边境走入音乐的领域。当我们欣赏<清明上河图>时,不仅为画家散点透视的方式和全景式的构图所吸引,综观全画,更具有一种艺术的节奏感,像一首乐曲从安静柔和的调子--激昂的高潮--井然有序的中调戛然而止。而节奏本是音乐术语,在这里,音、美的界线完全被淡而化之。
  在服装造型中,形与色的变化与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一样要用一定的组合形式去进行。布局气氛也可有高昂激烈与平淡低廉之分;点、线、面色彩的变化,与可体现出轻重缓急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节奏变化。如果这些变化也能给人以无声的旋律之享受,这样的设计就能成为具有旋律美的高水平作品了。而要达到这样的高水平,就需要加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修养,把自己在音乐欣赏中获得的无形的旋律美感,通过运用服装造型中的点、线、面的变化手段,在引导人们视线的过程中传达给人们,使别人在感觉上产生共鸣。修养和感受是很难用语言去阐述的。因而在教学中我还有意安排些世界名曲让学生去欣赏、去感受,如<蓝色的多瑙河>、<二泉映月>等。
  三、文学是纽带
  除了音乐,文学诗词中也很讲究节奏、韵律感。记得我在教服装的“节奏美时,曾用了这样一种导入方式:请学生每人准备一纸一笔,然后一起背诵大家熟悉的李白的<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背的过程中,用线条的方式在纸上将诗的抑扬顿挫、平仄起伏表现出来。实际上,不经意间学生已感受到了节奏、韵律,并在思维上很快地过渡到了服装美术设计中来。
  服装史是一部伟大的文化史,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对服装设计者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史学知识。设计者们常在这珍奇海中遨游,陶冶情趣,吸取前人智慧,古为今用。我在给学生介绍服装史时,讲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妇女流行用飞禽羽毛做帽饰,于是当时捕鸟成风,立即我就联想到了我国古老的<诗经>的开篇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诗中有声,诗中有情,是人类与鸟类声情谐鸣的交响曲。我们从中至少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提示:鸟类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以鸟寄情的传世佳句俯拾皆是。更值一提的是有些益鸟是农民的好帮手,如猫头鹰捉田鼠,啄木鸟捉害虫。突然一个灵感在我脑海中闪现,何不开个主题班会呢?题目就叫<爱护鸟类,保护环境>吧,结果班会课上学生们踊跃发言,慷慨激扬,声情并茂地说出了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爱好文学的热情,同时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有趣的政治课。
  综上所述,绘画、音乐、文学等其他学科在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灵活、巧妙地应用,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是肯定能使我们的课上得更生动、有趣的,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地区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证明,生活情境教学法对小学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如何把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学科中,希望借此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活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生活即是教育,教育服务与生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可以用作教学素材,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探究知识的年龄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编写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教育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而我国为了让教育事业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对教育实行了相应的改革,以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其中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念的逐渐深入,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显露出来,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让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本文所要分析的问题。  ◆关键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基本功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渴望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关键。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就无法进行。  1、多媒体渲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