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巧用“研学问题”实现“后教策略”的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d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教学实践,思考“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后教策略”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结合教学理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巧用“研学问题”实现“后教策略”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学问题;后教策略
  一、“研学后教”教学理念
  “研学后教”是继国内课堂改革“先学后教”“讲学稿”“导学案”等成功模式,再进一步深入探究所形成的。1997年浙江省金华一中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借助学案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二学案”。之后陆续出现了江苏省泰兴市洋思初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案导学模式、南京漂水县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等。笔者尝试以“研学后教”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博论文上进行搜索,鲜有与其相关的资料;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搜索,该关键词均与笔者所在教学区域“广州市番禺区”相关联;“研学后教”是番禺区域教学针对番禺区教学发展阶段而提出来的教学理念:在该模式下,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自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钻研学习,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思维走向刚好相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在前,学生的“学”在后;而“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学”在前,教师的“教”在后。在该理念的的区域教学大背景下,笔者的教学教学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由此“教”“学”翻转的“后教”策略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有价值吗?又该如何实施呢?
  因此,笔者思考,在此理念下,利用“后教”策略能给教学带来哪些收益?又能解决教学中的哪些困惑呢?
  二、“后教”策略的实质与误区探析
  1.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方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深度与广度,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的重要目标之一。
  2.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后教”策略,可以避免教师产生的教师“嚼碎”了知识点“喂食”学生产生的学生无法自主消化知识的教学问题。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在“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进行“后教”策略,教学成了有趣味的过程:教师课前摘取“知识点”食材,加以“油盐酱醋”进行精心烹饪成一道道课堂“佳肴”,学生在课堂“自主点餐、进食”,以达到知识点自主消化的过程。教师的功能绝大部分隐藏到了课外的烹饪“研学案、研学问题”菜肴上,课堂上的则是指导学生“进食”,控制课堂秩序的功能。
  3.“后教”策略在初中信息学科教学中的误区
  但在初中信息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误区:“后教”的教学翻转往往成了在线视频的代名词。每当人们听说翻转课堂,第一个念头就是视频,用视频、在线课程替代教师,学生没有了教师指导。学生整堂课都盯着电脑屏幕。学生孤立地学习,没有社交和互动。其实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
  那么,“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后教策略,该如何趋利避害,在初中信息技术中有效开展呢?
  三、巧用“研学问题”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后教策略”教学案例
  1.“研学问题”注重知识逻辑,深入浅出
  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研学后教”中,我们常常是对每个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逐步逐个进行研究并解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欣喜的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和学习明显深入了很多。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逻辑性被断开了,表现在学生在每个知识点的了解较深,但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却没有理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思维很片断。
  案例一:以广教版第一册第一章《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为例,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新阶段的学习,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信息围绕在我们生活中,学会身边挖掘信息,并用有效的(图、文、声、像)等方式合理的表现出来,掌握信息信息处理的科学方法,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后续学习打下第一层地基。
  2.巧用学习线路串联课堂问题集合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为了解决研究问题时的片面性,我们在对“研学案”的结构设计中在“研学过程”前增设了一个“学习路线图”模块是在于弄明白我们要掌握的研学目标后,再进一步的弄清楚这些需掌握的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及潜在的逻辑链,巧用学习线路串联课堂问题集合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案例二:现以《走进自选图形的精彩》的“研学案”为例对其“学习路线图”进行详细说明。
  基于本课时教学重点——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填充效果,设置透明效果,设置边线和突破“灵活自如的运用自选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难点出发;并满足学生在学习用图片、背景、艺术字来修饰演示文稿,希望有更具特色的修饰演示文稿的方法,这种学习需求;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体会,而不喜欢教师过多的告诉他这是什么以及学生学习技术时,喜欢一些挑战性的学习,在挑战中得到学有所成的的成功感受”的学情分析,而设计有学科特色的 “‘金银铜铁’四阶学习路线” 系列研学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展示学习”和“教师后教”,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技术时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主动创新和思考能力;设计“学习路线图”,如图2:
  从上图案例中,笔者在应用软件课课时教学研学案的设计中采用“析(分析章节主题任务中,必须掌握哪些应用软件技能,分解学习课时任务);导(要完成本课时任务,必须掌握的技能);读(读教材,明晰知识概念,找出学习内容的关键词);练(掌握操作技能);用(完成專题任务中的课时任务);评(自评反馈系统的应用)”六环节开发本课时课堂研学问题线路图,并根据课时教学特点作适应调整。   3.以章节主题为纲,环环紧扣设置研学问题
  案例三:在广教版《信息技术》第四章《电子表格的应用》章节教学。
  在本章节中,因为章节知识点间联系紧扣,因此,笔直在开发研学案的过程中采用了从章节统筹教学的研学案开发策略:如图(3):章节学习路线图:“红蓝黄绿青橙紫棕粉金”excel学习十色高手进阶:
  在该章节研学案中,①采用excel软件开发,集成的广教版第一册第四章《电子表格的应用》各知识点;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就是熟悉软件的过程;如下图4中:本章所有的“研学案”在一个excel工作簿中,每张表格设置一个研学问题,不仅问题任务明晰;学生在该研学案中,也能在完成研学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清晰的辨析工作簿与工作表的的关系,工作表标签的重命名、设置标签颜色等软件的知识点。如下图(4):
  ②问题设置适应性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调节课时教学内容; ③问题设置适应学生学习分层;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跑”在前面;④体现“研学后教”教学理念,學生学习具有交互性、部分知识点有自动评价功能,如下图(5):
  通过章节研学案有序引导,学生可以自主、能动进行学习,教师的功能的主导隐藏在课堂之外;在课堂中,教师的起着管理、释疑的作用。
  在研学反馈中,一是问题题量少,主要对本节课最为关键的问题进行练习;二是选题精,我们一般从区或市统考题中选择题目进行练习。而“巩固练习”完成后,是一定要对题目进行认真的解答,以使学生全体对重点进一步把握。“研学自评”则是结合“学习路线图”模块进行,对完成的任务,打“√”或“X”的形式进行自评,是解决“学成怎样?”的问题,而老师根据学生自评情况,进行逐个或小组讲解。
  4.巧设问题情景,实现学生先学,教师后教
  案例四:在广教版《信息技术》第四章《电子表格的应用》教学中,笔者开发了在《过五关斩六将——Excel操作题即时反馈复习》研学反馈系统,如下图(6)
  该研学案反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运用教学策略:①设置学习情景,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状态中;②游戏教学:与学生构建“过关、斩将”这一游戏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玩中学,使课堂氛围轻松起来;③演示教学:通过教师短小精湛的演示,将知识、技巧进行传授、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在信息技术研学案的开发中,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利用“研学问题”设计学习过程,融入教学问题反馈的研学案,从而在教学中实现了“研学后教”理念下“教”“学”翻转。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师教学用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2]李师贤.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 信息技术 初中第一册[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08).
  [3]涂红梅.信息技术主题教学的理性思考[J].信息技术教育,2007(11)
  [4]曹凤芹.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5]王中荣.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252).
其他文献
从主题墙的观赏性、与课程的契合度等方面,在参评的339幅作品中,評选出一等奖6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30个,优秀奖57个,进步奖151个。  本版责任编辑: 丛钰文 宣传策划:广州汉源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人们常说:“享受快乐”“享受生活”,而“享受”与“学习”仿佛相隔甚远,无法接轨。为什么呢?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本来就是一份“苦差”,学生早已对繁重、呆板、重复、单一的作业感到枯燥、乏味、沉重了,更何来“享受”呢?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形式并未得到多大的改观,还是老调长谈。仅仅靠课文后的几道思考题或是课辅材料中的标准化试题来巩固孩子的学习。这些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的作业大大地禁锢了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学效益的问题。为贯彻落实新课改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为了切实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初中生物教师应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索,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激发兴趣,是有效教学的起点;第二,以生为本,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第三,实践培养,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摘 要:审美情趣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学科美的因素,通过讲述数学史和数学故事、玩转几何形体、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美情趣;核心素养;学习兴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
【摘要】一直以来,初中语文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结构,更是对中华名族古典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因此,如何能够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多元化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均有所提升,深切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将对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
本报综合消息 9月26日-27日,由江门市教育局、江门市文明办、江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联合主办,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江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承办,江门市心理卫生协会协办的“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行动启动仪式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識培训班”在该市金凯悦大酒店中华会议厅成功举办。来自江门市直、蓬江和江海的医疗工作者、专兼职心理教师、公安民警、社会工作者等共300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师资雄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人类思想文化道德建树的教育事业受到了国家及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其中把乡土资源融入日常的游戏教学中,也成为了现阶段幼儿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不仅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提升他们各项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乡土资源的相关内容,并对其促进幼儿园语言特色化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度剖析,以期确保幼儿在游戏
【提要】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活动能活跃小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综合素养,陶冶情怀,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是排解心理压力,学会享受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镇小学生来说,参加艺术类培训的机会不多,家长意识不到位,加上支持力度不大,使大部分学生错失了学习艺术的最佳时期。本文从斗门区农村小学的艺术社团发展现状出发,调查研究现有状况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社
一、发现问题  开学第2周,教授完Unit1Part B Let’s learn的之后,笔者布置学生尝试写篇简短的英语作文。话刚落,学生一片哗然:“怎么写呀,怎么写呀”。学生们个个很疑惑地看着,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听说要用英语写作文,马上出现了畏难的情绪。结果,笔者巡视了全班一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是东一句、西一句拼凑而成,毫无条理,而且语法错漏百出。课后,笔者进行了深刻反思。  二
【摘要】作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之一的数学建模素养,现在已经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数学教学已经势不可挡。本文以两道统计概率高考题为例,探究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炼数学模型,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 素养;高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数学教育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