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飞扬在国学的天空

来源 :世纪之星·交流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强调人实现价值追求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积蓄自我要求的正能量,踏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与伟大;老子修养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育智慧,化解人生的困惑与虚无之感;庄子则“外化而内不化”,顺其自然而不失己,与道同游而逍遥自在……国学的天空如此博大深邃,引人入胜,然而现实中,青春却往往和它失之交臂……而当下中国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堪忧,道德滑坡,行为失范……一系列社会问题令教育者在痛惜中反思,在反思中痛惜。我们好比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把分数的巨石推向高峰时,我们的素质教育仍次次滑落,甚至落入谷底。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理智而清醒地提出: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今,它仍如黄钟大吕,震响耳边。推动现有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创新的步伐,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不能再在这种屡屡缺位的教育中做永无止息却劳而无功的西西弗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就让青春飞扬在国学的天空,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塑造真正的“中国人”!由此,我设立了三个主题目标,即“寻根”,“追梦”,“创新”。
  一、寻根
  一个人,没有内心的原则,是难以自立的;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的精神是会被奴化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就是民族精神的底蕴,民族屹立不倒的基石。如果我们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失去了对自我的认同也会失去了他人的认同,失掉了自信力也失掉了“他信力”,像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我们应该把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血液,锤炼进我们的生命,让它成为“中国人”最响亮最醒目的标识。
  冷漠源于疏离,正是因为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所以不了解它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所以无法认同和自豪。因此首先要让他们去接触,在寻找的过程中体会到根之所在,并吸收和加强精神营养。
  1.从有趣的民俗文化入手
  ⑴“节庆文化”课题组,负责整理各地节日习俗,搜集相关的诗词歌谣,探究这些种类众多、意蕴丰富的文化现象所包含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特色,之后做专题报告。
  ⑵“服饰、饮食和民居文化”课题组,负责搜集服饰的发展演变、饮食(包括酒)风味特色以及民居特点的有关资料,并了解其中蕴含的审美心理、精神追求和理想价值寄寓,之后做专题报告。
  ⑶“生活礼俗”课题组,负责典故、书札、名言警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并汇编成册,或作主题演讲。
  ⑷“民间工艺”课题组,我国有许多精湛而瑰丽的民间工艺,它们代表着广大民众的情趣和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请课题小组成员搜集相关资料并作介绍,雅俗共赏,了解我国民间的独特审美视角。
  2.诵读经典,每日一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特别是其中的经典篇目所蕴含的智慧结晶,如 “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教养,如“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正义力量,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如无为无不为的人生智慧,还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修养,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行为能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世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对学生的文化思维、人文素养、个性特长、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求学生广泛诵读经典文学,从《论语》开始,每日一解。争取长期涵泳其中,让经典的要义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骨髓,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丰富它,磨砺它,让它绽放出动人的光彩,也让学生成为光彩的中国人。
  3.熟读唐诗宋词元曲,做诗歌国度的娇子
  习主席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盛唐的丰雅浪漫、积极进取,两宋的婉约豪放、摇曳多姿,宋诗的理性思辨,深折透辟,元曲的俚俗有趣,琅琅上口,无不骚动着我们的灵魂,滋养着我们的性灵。让学生每天坚持诵读诗歌,每月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诵读心得,建立古典诗词研究性学习网站,师生共同研习探讨,感受诗歌情韵之美,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国文人”,有中国文人的情趣情怀胸襟气魄,自觉自豪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和传播者。
  二、追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青年学子,都应该有一个蕴含了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元素的中国梦,它应该有赤子的热情、理想的高远、人格的高尚以及追梦的脚踏实地。我们要注重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实现学生的理想提供动力。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以他的实际行动展示了知识分子济世的强烈使命感;孟子的“浩然之气”“集义所生”,为理想而坚持奋斗的正气和力量震撼人心……经过一定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强化学习后,让学生就“我的中国梦”展开讨论,并解析梦想中的传统文化底蕴;第二阶段坚持写“梦想”周记,在周记中援引相关资料支撑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成长的动力。第三阶段总结演讲:我是中国人,我的中国梦。
  三、创新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鼓励结合现实,古为今用,可以在班刊上开辟“争鸣与创新”专栏,把新思想新观点展示出来加以讨论争鸣等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傅佩荣:《国学的天空》.
其他文献
[摘 要]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丰富多样的想象能力才能激发对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热情。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进行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打开想象之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图像与语言的联系与结合早已有之。视觉艺术作品或呈现“诗性”审美特质,或于创作形式中整合绘画与文字资源。随着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艺术家对各种媒介元素加以调用和综合,语言文字基本作为纯形式元素得以依托报纸、书籍、海报等包含文字的创作材料呈现于作品中;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语言文字成为观念艺术家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
  芭芭拉·克鲁格是一名以摄影拼贴而闻名、极具先锋性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在创作形式上,她将现代艺术开启的挪用、拼贴手法发挥至极,通常将主流印刷媒体上的图片与大胆醒目且极具挑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从而制定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及时改进活动方案,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样一来,语文课改成效就会愈发显著。在评价中进步,进步中成长,学生全面发展,人才价值快速提升,有助于时代教育的创新发展,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善构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布置阅读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因材施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这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课堂逐渐从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这些可喜的现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后在这种“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浮躁与放任,这种虚假的“繁荣”引得我们深思: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小学科学教堂教学的实际结果显示,现实中许多教学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是摆在广大师生和家长面前的重
期刊
[摘 要]区域认知能力是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其既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也是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还是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和初中生认知特点以及国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课改。新教法重点在于正确认识新课改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与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节,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掌握课堂内容。  [关键词]
期刊
本文以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为核心,将之还原到1980年代初现代派发生的语境中,厘清其中的核心问题及其争议,并从技术与文艺、现代与传统两个方面,辨析高行健为现代派文艺“迂回”辩护中的“突破”。
  首先,梳理“十七年”时期西方现代派小说在我国的译介和传播。“十七年”时期的中国并非如许多人所直观认为的那样“闭关锁国”,而是组织翻译和引介了大量的西方现代派小说。虽然这些“黄皮书”并未公开出版,而是以内参书的形式存在,但随着“文革”时期大量内参书流散“民间”,现代派的传播范围暗中扩大。可以说,正是这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设计既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新课改实施的必然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联系现实生活、角色模拟、文献材料等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问题情境是支架探究教学中“锚式问题”的同义词,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调
期刊
从法归国以后,巴金在现实革命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使他开始怀疑作为政治信仰的安那其主义,面临身份认同的巨大困境。1935 年,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成立为巴金缓解精神的痛苦带来新的转机,巴金将在现实中难以付诸实践的政治信念转化为一种工作精神、岗位意识,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坚守安那其主义“正义、互助、奉献自己”的价值追求,坚持为青年出版能读、可读的书籍,构建知识分子的新的民间价值系统,传递思想的火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巴金看来,抗日战争同西班牙内战一样,是民众与法西斯之间的较量,是自发的民众运动,
[摘 要]“主持人”式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教师充当节目“主持人”,学生充当嘉宾与观众,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持人”式教学法;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应用研究  众所周知,节目主持人是连接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一个好的电视节目离不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学生的一堂好课,同样离不开优秀的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