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子我总想写诗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下徜徉
  伦敦的雾,似乎最先从海德公园湖水的涟漪中荡漾出来。那雾,闪动着水色与橙黄的灯影,丝丝缕缕,烟一般从湖面升腾起来。周围的景色也生动起来。
  湖水安详平静,水波不兴,番红花的落英,星星点点地漂浮在上面。被一个梦境切掉了半轮的月亮,静静地游弋在上面。菩提树的树冠撑起一面面硕大的伞,曦光从伞盖中透露出来,斑斑点点抛洒在湖面上,湖水如同一张唱片,那些无声无字的歌便飞扬出来。
  对于那些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的学子,这月光灯影下的湖畔,使海德公园更具有一种别样的风情。
  那年,林徽因17岁,已是风姿绰约的纯情少女。她的美丽,令许多青年男子倾倒。然而,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以一个诗人独到的慧眼,从她谜一样的眼睛中,读出她与生俱来的忧郁。他便是25岁的徐志摩。
  他们总是踩着泼洒下来的月光和雾,静静地在湖畔的石板路上漫步。远处尖顶教堂里晚祷的钟声,在他们身后幽远而苍凉地响起。那金属的声音是一种感召,总是让他们怀想起一样的隔山灯火。
  他们走上海德公园长湖和九曲湖之间的一座小桥,徽因耳边响起波浪一样的话语:“徽因,在这样的时候,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她微笑不语,伸手摘下一枚菩提树的叶片,轻轻地衔在嘴上。白衣白裙的金发少女,三三两两,用长篙撑着小船从桥洞下穿过,把一串串青春烂漫的笑声远远带开去。雾和月光的帷幕被掀开,又迅即合拢在公园中,只看见叶子一样飘过水面的白色影子,让人心驰神往。
  “我很想像英国姑娘一样,用篙撑起小船,穿过桥洞,在水中箭一样划行,可惜我试过几次,那篙在我手里不听摆布,不是原地打转,就是没头没脑地往桥墩上撞。”志摩说。
  徽因默默地走着。
  “你知道泰晤士河最美的是什么吗?是那伦敦的雾和月光,像母亲一样梳理你的发丝,擦你眼角的泪滴。有了这雾、这月光,你才不会感到无家可归。它成了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志摩继续说,“你知道吗?不是谁都有这种感受的。这美总是给你一种战栗,这才是美的真正品质。没有战栗,美也就没有了。”
  她总是默默地听他说话,看着他的镜片后面,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她觉得,他笑的时候很沉郁,笑容常常在中途就被那长长柔柔的下巴很吝啬地兜了回去。一个25岁的青年,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有这种笑容。
  “我想,我以后要做诗人了。徽因,你知道吗?我查过家谱,从永乐以来,我们家里,没有谁写过一行可供传诵的诗句。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入金融界的。徽因,我的最高理想,是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可是现在做不成了,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想写诗。”
  他娓娓地说着,眼睛定定地看着湖水,仿佛他的满腹心事已交付给荡漾在水波里的影子。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一如既往地怀念着,1920年那一个个酒一样浓烈的月光之夜。
  十年后,徽因写下注定要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册的名作《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照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两岸里闪映着灯光,
  你眼里含着泪,我心里着了慌。
  ……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心弦颤动
  初相识的时候,志摩的目光就让她的心不可名状地颤动了一下。
  那天,在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的陈通伯带志摩去拜访林长民。林长民很快就喜欢上了志摩。他们谈得很开心。更多时候,林长民谈起徽因,甚至当着这个陌生青年的面喊她的乳名“徽徽”。
  徽因莫名其妙地发现,志摩的目光里有一种异样的神情。她不时地注意到他那长长柔柔的下巴。当那下巴总是恰如其分地收回他的微笑时,她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趣。
  林长民问志摩:“徐先生府上在海宁什么地方?”
  “硖石。”
  “硖石?”林长民的眼睛放出光来,“家严曾任海宁知县,硖石我是去过的。镜一样的平原上,镇两侧兀自矗起两座秀丽的山峰,你们那里叫双山。东山很美,那时我还小,常爬到山坡上去。那山坡上有种浮石,放在水里沉不下去。西山有一种芦苇,丢到水里却一下就沉下去了,你说怪不怪?”
  志摩笑了:“浮石沉芦,是硖石两件罕事,难得您还记得那么清楚。”
  两人欣然一笑,不由自主地用硖石土话聊了起来。
  从此,志摩成了林家常客。林长民写字陶然忘机,有时徽因便同志摩在里屋聊天。一天,徽因、志摩双双从里屋出来,林长民放下笔,竟脱口对陈通伯等客人叫道:“你们看,我家徽徽和志摩是不是天生的一对?”
  徽因和志摩顿时红了脸。陈通伯也感到突兀,张大了嘴巴。
  为你写诗
  有时,聊得晚了,林长民也让女儿代自己送徐志摩一段路。他们沿着石板路缓缓地走着,浓重的雾气悄悄地弥漫开来。头上不时有几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那个季节已退到时光的边缘。
  “又是一叶便知天下秋了。”志摩感叹着。
  “徽因,你知道我最怕秋天。”他捡起一片叶子,放在鼻子下嗅着,仿佛要把那生命的余烬吸进肺里,“这是离人心上秋啊!三年了,我感觉自己就像这片叶子,在不定的风里飘来飘去,不知道哪儿是我的归宿。”
  他的眼里噙满泪水。她哪里知道,长期以来,这种莫名的忧伤何曾离开过志摩一时。
  志摩在美国学经济学期间,接触到罗素的哲学,毅然决定到英国投师罗素门下,罗素却因与校方意见相左被解聘,已去中国讲学。志摩与心中的圣哲失之交臂。被希望折磨得几近绝望的他,只得先考取伦敦大学的经济学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知名作家狄更生。狄氏费了一番周折,才推荐他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读特别生。
  徽因默默地听着,多想把纤细的手搭上他微微抖動的肩头。
  “徽因,我真的写了一首诗,可以读给你听吗?”志摩问。徽因点点头,心跳仿佛加快了。
  草上的露珠儿
  颗颗是透明的水晶球,
  新归来的燕儿
  在旧巢里呢喃个不休;
  志摩那夹杂着硖石官话的男中音,在夜雾里缭绕着:
  嗤嗤!吐不尽南山北山的瑶瑜,
  洒不完东海西海的琼珠,
  融和琴瑟箫笙的音韵,
  饮餐星辰日月的光明!
  徽因不由自主地接下去:
  诗人哟!可不是春在人间,
  还不开放你
  创造的喷泉!
  志摩的眸子倏然亮了:
  这一声霹雳
  震破了漫天的云雾,
  显焕的旭日
  又升临在黄金的宝座;
  柔软的南风
  吹皱了大海慷慨的面容,
  洁白的海鸥
  上穿云下破浪自在优游;
  徽因又接下去:
  诗人哟!可不是起航的时候,
  还不准备你
  歌吟的渔舟!
  志摩亢奋地说:“徽因,你的句子真是妙极了!”他朗诵的语调更加昂扬了:
  你是高高在上的云雀天鹨,
  纵横四海不问今古春秋,
  散布着稀世的音乐锦绣……
  徽因双手捂住脸庞,不敢让志摩看见,泪水已涌出她的眼睛。晚祷的钟声苍老地在远处咳了两声,志摩停住脚步。半分钟之后,他把手伸给徽因,徽因却把手电筒塞到他手里。
  她有几分怅然地望着那缕光束,如一片橙黄的叶子,朦朦胧胧地飘进远处的雾岚。
  (摘自《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图/亦心)
其他文献
一次度假,安云去了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在岛上散步游泳,感觉太好了。假期结束后,她深深爱上了这个小岛。安云找到小岛的所有者一聊,对方说:“只要给我50万美元,我就把小岛让给你。”  买个小岛当岛主,成了安云最大的梦想。积蓄不多,她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做一个小岛经纪人。  安云找了一个名叫维德拉的年轻律师,帮忙处理与岛屿买卖有关的手续。她则收集发布信息,帮助购买者与当地政府打交道,办理手续。  维德拉好
期刊
整人是一种无聊的行为吗?其实,它是一件非常给力的事。这件事很对我的胃口,我成了在整人的爱好上越走越专业的成员。  小S自诩电脑高手。一次,趁她离开时,我把她的笔记本电脑桌面按print键截屏截下来,设置为桌面背景,然后把桌面上的文件统统移到一个内存盘的文件夹里。如此一来,电脑桌面看上去和平时一样,但不管她如何点鼠标,电脑都没有反应,重启了十几次,问题仍然存在。  当小S最后不得不决定放弃重启重装系
期刊
她和他是同乡,在一次业务洽谈会上碰见了。她有些惊喜,不为别的,只为听到乡音。  那晚,两个人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用家乡话攀谈着,像两个兴奋的小孩子,带着对家乡的想念。  之后,他们平淡地联系着。除了老乡的身份,事实上,彼此并不熟悉。他们是在这个城市里求生的最平凡的男女,没有任何社会背景,一切全靠自己,在生活压力面前,甚至連恋爱都顾不上。  他与她所熟悉的家乡的男子一样,皮肤微微泛黑,不英俊,也
期刊
为自由歌  阿翔做流浪歌手纯属意外。23岁那年,他大学毕业,从南京到上海,找了份广告公司的工作,做了几个月觉得没意思,辞了。  一天,他去新公司面试,路过中山公园地铁站,看到一个流浪歌手在唱歌,歌声让他有所触动。从高中起,阿翔就喜欢音乐,自学吉他,跟同学组过乐队。他看了一会儿,有点儿手痒,上前问:“哥们儿,能不能借我唱一会儿?收入全归你。”那人爽快地答应。不到十分钟,就收获了五十多元钱。阿翔心想,
期刊
爱美爱到丧心病狂  说到爱美,連大S都承认自己有些“变态”。为了体形纤瘦,她每天只吃苹果和优格,结果患了胃炎,连夜进医院打吊瓶;为了有苗条的小腿,她把号称能消耗脂肪的东西贴在腿上,结果皮肤又红又痒;为了达到心目中“日光灯式的白”,她不惜代价,尝试所有美白秘方,几乎天天往脸上敷面膜、红酒、维生素C……尽管叫苦连连,麻烦多多,可她对成为“美容大王”的目标毫不放松,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
期刊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总穿着时尚的衣服,一件普通背心就值2000元,用市价6000元以上的手机,时常拿起电话旁若无人地谈论国际黄金和纽约股市价格……开始我以为他是某大公司的高管,后来才听说,他只是外地一个小城里的普通职工。  他的确只是个普通人:他有名牌西装,但只有两套;手机价值6000元,但平时多半是假打……我没敢揭穿他,这在我看来太残酷了。虚荣心在传统意义上,总和谎言、欺骗、自我麻醉联系在一起。但
期刊
沃尔特法利,美国作家。他一生共写了34本书,在22个国家出版发行,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八岁时,我家经营着当地的货运站。本来日子过得还可以,但是有个人常来捣乱。  他叫高个儿皮特,是最卑鄙、最丑陋、最该诅咒的害群之马。他好逸恶劳,喜欢赌博,总是带着把柯尔特式自动手枪。他玩牌作弊,谁不满就杀谁,甚至枪杀试图逮捕他的治安官,没有人不怕他。  镇上的人们走投无路,只好悬赏两万美元,谁能把他从镇上赶走或送
期刊
我一直以为我和敏敏是兄弟。  我是在广告公司那会儿认识她的。同事们每天中午搭伙吃饭,她和老板点菜,讨价还价,笑起来非常甜,偶尔收住笑容,定定地看谁一眼,那人会有被火燎着的惊慌。  重逢是在几年后的一次看片会上。有个女孩蹲下身,在捡一地的塑料袋和纸片,T恤下端露出一小段腰身,侧灯打在她脸上。遇见她有一种遇见岁月的亲切。我说:“请你吃饭。”我们就这么慢慢熟了。  她偶尔会叫我过去帮她整电脑。我有慢性肠
期刊
198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冠军。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山田本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只说了“凭智慧战胜对手”一句话。  1986年,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还是一路遥遥领先,轻松摘取桂冠。赛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记者问了同样的问题,山田本一的回答还是两年前的那句老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这个矮个子日本
期刊
甲去买烟,烟价29元。他没火柴,就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答应。  乙去买烟,烟价29元。他也没火柴,就跟店員说:“便宜一毛钱吧。”最后,他用这一毛钱买了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情况,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情况,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感觉指数为2。店主当然倾向于第二种情况。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