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翻转课堂视角下教师的课前准备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hu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已经在全球盛行。它以教师录制的微视频为载体,颠倒安排了课上知识传授和课下知识内化过程,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准备更充分的教学资源。文章以“甲烷”这节课教学资源的准备为例谈一谈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所做的课前准备。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视频;导学案;问题预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1-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1.01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统一讲”,学生“集体听”,这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当“传道、授业”不成为课堂的主流,当“解惑”只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时,一场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变革诞生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视频结合课本开展自主学习,课堂上主要是与同学交流、探讨疑惑问题,完成练习。这与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练习教学方式完全颠倒,因而被称为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同,提出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他们可以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翻转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近日,在浙江绍兴一中举办了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特色发展与教学改进”研讨活动,我代表学校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开设了公开课“天然气的利用与甲烷”。我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备课和磨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和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在课堂上把重难点讲透就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心移到了课前,学习前置要求教师做更多的课前准备来帮助学生实现课前自主学习。下面我就以“甲烷”这节课的教学资源准备为例谈一谈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需要做的教学准备。
  一、准备微视频
  微课程或称微课,是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通常以微视频为表现形式,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应用视频播放器的暂停及回放功能,及时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并方便一段时间的巩固复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课上享用校内资源,社会环境中提供的云端资源更加为学生的课下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甲烷”这节课研究的重点是甲烷的空间构型和取代反应。甲烷的空间构型这一重点我设计成课堂探究环节,同学们在课堂上动手搭建模型来探究。由于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需要时间长,涉及有毒气体,在课堂上完成费时费力,所以我在实验室录制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剪辑制作成微视频。微视频全方位地展示了反应过程,反应现象。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能清晰地看到集气瓶中黄绿色褪去、瓶壁有油状液滴生成,集气瓶口有白雾生成等一系列实验现象。学生根据白雾这一现象,再根据甲烷和氯气的分子组成,可以推断出白雾是氯化氢,为后续反应产物的探究做好了铺垫。本节课还有一个演示实验是甲烷的燃烧,考虑到教材已经删去甲烷的实验室制法,课堂上制备甲烷较慢,点燃前需要验纯等因素,我在实验室完成了该实验,制作成了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观看。
  二、制作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顾名思义重在“导”,即要求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每节课前都事先能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把握学习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设计一般重点突出以下三方面。
  1. 查阅资料的布置
  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化学与生活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化学学习富有生命力。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查阅资料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因而翻转课堂模式中的导学案,需要围绕课题设置一些相关资料的查阅,来培养锻炼学生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甲烷”这节课中,我设置了以下资料的查阅任务:(1)瓦斯爆炸的原因,如何防范瓦斯爆炸。(2)沼气的来源,用途。(3)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瓦斯、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这三个名词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听说过,但多数属于一知半解,通过查阅资料能让他们了解瓦斯爆炸的原因、防范措施;了解沼气的形成、作用;了解可燃冰的开采和应用,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甲烷的相关性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导学问题的设置
  以往的导学案往往会以填空的形式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学生只要在课本上找到相应知识点搬抄到学案上即可。翻转课堂模式中的导学案要求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甲烷”这课的导学案中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⑴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是0.717g/L,含碳75%,含氢25%,利用这些数据怎样确定它的分子式?⑵根据甲烷的分子式,写出电子式,预测甲烷的空间构型。⑶观看微视频,记录甲烷和氯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试根据现象推出产物。⑷根据甲烷和氯气的反应试归纳什么是取代反应,有何特点。
  甲烷是同学们接触的第一种典型的有机物,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机物分子式计算的一般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求算所有烃的分子式,具有代表性。同时它为问题2的结构探究做好了铺垫。问题2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电子式思考甲烷的空间构型,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线路是结构决定性质,问题2 为后续甲烷性质的学习做好铺垫。问题3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尝试由现象来推测可能的产物。问题4是在问题3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取代反应。这4个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引入实验,充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3. 过关练习的配置
  翻转课堂中的过关练习是为了帮助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因此在配置练习时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组合。例如在设计选择题时,尽量把学生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编制到每个选项。这样教师通过批改统计,能准确判断出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出了差错,同时思考这些错误的成因,整理出具有探究性的典型问题,为组织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在“甲烷”的导学案中我设置了如下的过关练习:
  1. 下列分子中呈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A.甲烷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中各种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与反思,指出设计的科学性及实验操作的可行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为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设计;科学性;可行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8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摘要:文章以“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金属材料”这三个课题为例,介绍在初中化学课件中运用简单而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简易度;简洁化;简约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04  当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來的问题
Cake is one of the most delicious things people have ever made to eat. But do you know we have a fun holiday—Cake Day?  蛋糕是人们做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之一。但是你知道我们有一个有趣的节日——蛋糕节吗?  Cake Day is on November 26. Cake Day al
摘要: 本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放接口进行功能二次开发,架构微信公众平台与本地微网站融合的完整移动学习环境。提出了环境体系结构、资源的分类与组织、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的综合方案。选择Eclipse PhP Studio开发工具和AppServ环境,使用PhP技术、MySQL数据库技术、XML技术、HTML5技术和jQuery Mobile技術,选择云服务器新浪SAE作为开发者服务器,将其与微信公众平
摘要:在简述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本质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加强对化学史实的研究,精选化学史料作为课程资源并开展探究式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关键词:化学史;课程资源;科学本质;质量守恒定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3-000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化
摘要:概念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化学键”教学为例,通过背景分析和教学片断描述,分析化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包括:利用前认知建构新概念、采用问题链驱动深思考、借助小模型获得微体验和通过对比法形成真认知等。  关键词:概念教学;前认知;问题链;对比;建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4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
摘要:为适应普职融通办学实验中化学校本课程计划和特定学生群体,通过以“石油”为主题的教学案例介绍了“以新闻时事为情景引领,以问题组串为教学驱动”的化学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校本课程;时事;问题;石油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6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2
摘要:PIC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探究—建构(Problem-Inquiry-Construct)”为主线的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体系。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以各个问题情景为明线,以知识建构为暗线。  关键词:PIC教学模式;实验探究;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48-04
摘要:文章从汉语的造字法、构词法及其句式特点等角度对化学名词、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了剖析,力求有效地突破化学原理教学的难点,降低化学原理学习的枯燥性,使教学变得更有文化气息。  关键词:造字分析;构词分析;句式分析;化学概念和原理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3-007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高中起始年段,我一直思考如何让学生能从汉语的视角,从本源的视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2-007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2.035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的过程,从而引出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离子。本课难点比较集中,有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