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柱家风延安精神代代传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a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政柱有“金身将军”之称,是毛泽东“枣园的老朋友”,彭德怀多年的得力助手,与习仲勋有超过30年的情谊,在5位元帅身边工作过。王政柱的儿子王延称延安是自己真正的故乡,他沐浴着延安精神长大。“军魂”,是王政柱一生写下的最后两个字。他对儿子说:“我把这两个字留给你,是要你永远有灵魂,永远不要忘本,永远记住自己的根!”
  “顾了大家,舍了小家”
  1915年10月15日,王政柱出生于湖北麻城。王政柱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第三。大哥残疾,14岁时病死。王政柱6岁时,他的父亲病故,家中失去顶梁柱,难以为继,只好让姐姐当童养媳,嫁到河南新县大别山北麓。
  王政柱之子王延说:“我爷爷是个木匠,他去世后,父亲帮奶奶放牛、下地干活。村里祠堂办有私塾,父亲上不起学,就把牛拴在树上,在窗外听老先生讲课,用树枝在地上写字。老先生受了感动,把他叫进屋里,免费听了半年私塾,学会了几百个字,为他一生自学成才打下基础,父亲称这位老先生是他的第一个恩师。”
  1927年8月17日,王树声率领农民自卫军活捉了西张店大恶霸、反动民团团总王芝庭。王政柱长期受欺压,早就对王芝庭恨之入骨,在公审处决王芝庭的万人大会上,12岁的他扛着梭标负责站岗放哨,盘查可疑行人。1929年6月,他在家乡参加了童子团(少年先锋队)。1930年农历八月,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授予西张店少年先锋大队“少年先锋队模范营”称号,王政柱任排长。一个月后,300多人的模范营宣布参加红军。经过挑选,最后批准录取不到100人,其中包括王政柱。
  戎马半生,王政柱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尽孝,1950年10月2日,他在汉口写下参军以后的第一首诗——《探母》:
  十五离家当红军,辜负母亲养育恩。
  含泪告别众乡友,盼望穷人早翻身。
  三十五岁回麻城,一心只望见母亲。
  三步当做两步走,只见新坟不见人。
  儿走母亲受尽苦,东逃西逃求生存。
  敌人恨娘赤匪婆,逼娘交出儿红军。
  刘邓大军回老区,母亲带病把儿寻。
  希望变成了绝望,未等儿子尽孝心。
  王延说:“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王树声派人将麻城活着的老红军情况一一通知他们家乡的亲人。奶奶知道了父亲还活着。王树声又打电话告诉父亲,奶奶挺好。父亲当时担任一野的副参谋长,一野要解放宁夏、青海,还要进军新疆。父亲顾了大家,舍了小家。
  “1950年9月,在西北剿灭匪特任务基本完成后,父亲才请假,带着母亲、弟弟和我回到了西张店银杏树湾村。一进家门,叔叔就告诉父亲,母亲一年前就去世了,父亲当时就愣住了。
  “原来,奶奶知道父亲还活着,第二天就到村口等待,左等右等等不来。村口有一条西张店河,六七十米宽,水深过膝。她蹚过河,到对面乡里,向土改队、解放军一一询问,结果失望而归。11月,河水冰凉刺骨。奶奶返回村里的时候,双腿麻木,瘫倒在地,一病不起。她认为父亲肯定不在世了,哪有离开了二十年的儿子知道自己母亲还活着,不赶快回家看望的。奶奶的希望变成了绝望,急出心脏病,于当年12月28日去世了。
  “叔叔还告诉父亲,1932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回到西张店反攻倒算,吊打奶奶,逼她交出父亲。交不出来,他们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床棉被和棉袄都抢走了。奶奶只好带着叔叔和姑姑,北上翻过大别山去找父亲。找不到父亲,他们在河南境内沿街乞讨了三年,受尽了苦难。父亲听到这里痛哭起来,泪如泉涌。父亲和母亲把奶奶带回兰州、安度晚年的愿望成为了泡影。”
  (责编/陈小婷 责校/黄梦怡 来源/《在革命这条荆棘之路上,王政柱將军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与苦楚?》,李令佳/文,《祖国》2020年11月23日)
其他文献
“父亲,女儿不孝,为了追随党组织,继续完成党的事业,  还请您照看吾儿,您的不孝女儿英子上。”  在留下孩子和一封简短的信后,段子英匆匆离家了   段子英(1912-2000),湖南耒阳三顺段家冲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2000年逝世,享年88岁。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安放着许多井冈山老红军的骨灰,他们生前把井冈山当作第二故乡,去世之后,又回到这里,和他们生前
期刊
身无分文,当务之急是混口饭吃,  宋任穷灵机一动,拜了两个耍蛇艺人为师,  幸亏有这条蛇在身边,帮他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一次次盘查   宋任穷(1909-2005),原名宋韵琴,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05年逝世,享年96歲。  1928年冬,敌人开始重兵“围剿”井冈山根据地。湘南籍战士
期刊
寻党途中,他始终抱着一个信念:  不能坐等党组织来找自己。  漆鲁鱼在重庆的积极主动工作引起了中共中央的注意   漆鲁鱼(1902-1974),重庆江津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救国会总务干事,重庆工委书记。1974年逝世,享年72岁。  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漆鲁鱼深受叔叔漆南薰烈士之死刺激,决心投身革命。1929年,27岁的漆鲁鱼成为共产党员,踏上了革命之路。5年间,漆鲁鱼两度
期刊
又饥又渴又累的宋时轮实在支撑不住了,  拔出几个红薯大口生吃。从树林里钻出一个手持猎枪的中年男子,  喊道:“谁在偷吃我的红薯?”   宋时轮(1907-1991),原名宋际尧,湖南醴陵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9兵团司令员和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1年病逝,享年84
期刊
“踹稳了脚跟做人,拿很好的心肠待人,大家力争上游,一个个携手向着共同的大道上走”  黄炎培100多年前提出的关于家庭建设的主张,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父母都在人生壮年去世,这成为黄炎培心中的一个阴影。后来,他先后和两位夫人生了十六个子女(三个早夭)。人丁兴旺,儿孙绕膝,黄炎培自撰了一副对联:“勿忘孤苦出身,看诸儿绕膝相依,已较我少年有福;切莫奢华过甚,听到处向隅而泣,试问你独乐何心。”  黄
期刊
前清举人,辛亥元老,  北洋两辞教育总长而埋头办学数十年,  抗日烽火中创建民盟,1949年出任政务院副总理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号楚南。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盟和民建两大民主党派的创始人和首任主席。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轻工业部部长、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黄
期刊
日军侵占沈阳的当天,中共满州省委随即遭破坏,  省委一大批重要干部被捕,阮啸仙因外出执行任务幸而走脱。  他决定只身冒险潜回上海,向党中央请示下一步的工作   阮啸仙(1898-1935),广东河源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1935年牺牲,时年37岁。  1931年
期刊
刘伯承三请手下败将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刘伯承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为请昔日的手下败将陈颐鼎出任教员,刘伯承曾“三顾茅庐”。  第一次是陈颐鼎家中。一阵寒暄后,刘伯承直奔主题,请他出任学院教员。陈颐鼎说:“敝人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没有什么本事。”刘伯承说:“陈先生,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教员也有,但不够用,还要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才行。”  两天后,刘伯承和秘书第二
期刊
“郡县治,天下安”,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90年前,邓小平在瑞金担任县委书记;70多年前,华国锋在湘阴担任县委书记;30多年前,习近平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虽然县委书记的这段经历在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不算长,但在当地人民的心里,永远镌刻着这三位年轻“老书记”的身影。他们当年是如何当县委书记的呢?  史有古训“郡县治,天下安”。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
期刊
李先念(1909-1992),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曾任国家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992年逝世,享年83岁。  1992年6月11日,正在住院的李先念交代妻子林佳楣:“将来我的后事要节俭,一切按中央规定办。我只有一个请求: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  沉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