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就是思品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所关心的人、事、物作为切入点,灵活引导,步步深入,变空洞的说教为潜移默化和自我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生活、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体验中获得道德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 思品课 社会实践活动 整合
所谓教学中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就是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中问题组织教学”、“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教育和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确立的信条式的教育命题,分别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即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生活实践”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指突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重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崇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民主、崇尚主体性、崇尚整合方法论。“回归生活实践”概念引入教学理论的教学意蕴在于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发展。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的调查探索
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传授式德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教师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确定以实践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二、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的策略探索
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每项活动都从生活实际中来,与学生的道德观导向等相吻合,同时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生活实践把德育、心育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行为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的发现、唤醒、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探索
1.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实践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可以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3.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学校各班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进行了艺术教育主题班、团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各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以生动活泼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展了艺术特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同时,在中学思品课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应注意以下几个字方面: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社会实践探究活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与思想品德课紧密结合,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多发挥些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把教材、教学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才能发挥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真正作用。通过实践探索建立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构建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中学 思品课 社会实践活动 整合
所谓教学中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就是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中问题组织教学”、“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教育和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确立的信条式的教育命题,分别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即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生活实践”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指突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重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崇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民主、崇尚主体性、崇尚整合方法论。“回归生活实践”概念引入教学理论的教学意蕴在于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发展。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的调查探索
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传授式德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教师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确定以实践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二、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的策略探索
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每项活动都从生活实际中来,与学生的道德观导向等相吻合,同时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生活实践把德育、心育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行为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的发现、唤醒、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探索
1.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实践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可以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3.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学校各班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进行了艺术教育主题班、团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各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以生动活泼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展了艺术特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同时,在中学思品课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应注意以下几个字方面: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社会实践探究活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与思想品德课紧密结合,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多发挥些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把教材、教学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才能发挥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真正作用。通过实践探索建立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构建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