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常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句”;写感人的事时,总少不了“雨夜妈妈抱着发烧我的冲向医院”;写景时,学校旁边的公园成了不二选择;就是说个比喻句,也总是“小朋友的脸像红苹果”。怎样鼓励孩子写真,是我们急需反思的问题。
一、为什么缺失 “真话”
韩寒说过一句话“人生的第一次撒慌常是从写作文开始的”,是什么让学生不会写出真心话,不会抓住生活的细微之处,让“千篇一律”成为了作文挥之不去的伤痛?教师要常常反思让孩子写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如何来待学生可能出现的另类思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一定要有所写才写,教师辅导作文忽略内涵,过于注重文章结构套路,孩子要按老师的要求写,非得写够规定段落,就会说出一些空话、假话来。
二、阅读教学为说真话写真心做好准备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真”,发现作者“写真”至关重要。当下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普遍认为阅读是写作的一种积累;写作是阅读的一种再延伸。这样的读写结合是一种对学生被动的牵引,学生的习作往往词语生硬堆砌,或者假话连篇,习作成了现代的八股文。那么面对阅读课时,怎么办?
1. 对话是尊重、是倾听、是倾诉、是思想的碰撞,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对文本的理解是一种倾听,转而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成为倾诉。这种倾诉需要一定的技巧。而课堂上,学生在倾听作者,老师和同学的倾诉后,又将如何找寻自己现实生活与作者有所呼应?将自己的倾听转化为自觉的倾诉——写作。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写作思考
2.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中包含感恩,文章就是一种感恩方式。《怀念母亲》就可以理解为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作者就是用写作这种方式来怀念母亲。课堂中我调动学生童年记忆呼应文本理解的同时使学生明白写作也是感恩的一种形式,自此生在习作中有了具体的倾诉对象自然就会说真话,露真情。
3让学生知道,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阅读世界,思考万物的感受,所有的文章都是“读后感”。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真诚主动的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回顾,对知识仓进行清点,从而有所发现。例如有一次孩子们写《灰姑娘》的读后感,开始都是歌颂灰姑娘善良,谴责后妈的残暴。我安排了一次讨论先让学生找后妈的优点,再让他们当侦探找文章的一处漏洞。
孩子们大胆想象,说出了“后妈尽管很坏,但是她也很爱自己的孩子这一新论调”;有的孩子找到了大作家的漏洞:不是说12点后一切都变回原样,拿遗落王子手中的水晶鞋为什么没有变?讨论越来越激烈,有的孩子甚至提出了更有趣的观点:要守时。要是灰姑娘不守时,现场恢复原样多难堪;注意着装,是礼貌的表现等等;讨论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我顺便安排了自作训练灰姑娘故事的读后感,这次习作孩子们就倍感轻松,有话写,写自己的观点,不再人云亦云了。
三、抓好习作的讲评,在“文心技巧”上下功夫
1. 作文讲评是最好的作文指导,抓住讲评这一环节,才能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让他们爱上真话作文,讲评应该重于技巧的指导。
2. 课标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也是“文心技巧”的核心
“自我表达“是为了“与人交流”。孩子们写日记喜欢锁起来不让家长看,但是写日记的背后往往有一种动机,可以给应该看到的人看。教师就可以采用“展示”这种最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扩大文章的传阅,给写作者带来内心的尊严和荣耀。这样的方式可以刺激写作的人以更好的姿态写作。展示的方法多种多样,作文墙,班级博客,班级小报等。例如是班级小报,可以随时随身携带,流通传播更远,办报周期短而快能不断刺激学生写作。这样坚持去做,学生就会知道,写作就能发表展示,作文有人读,有人评,有人对话,交流,一旦说了假话有人质疑质问。
3.美国的课标中说:“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选择一个你认为读者会感兴趣的主题”,“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等。写作时,你要假想你的“读者对象”知道或不知道什么,喜恶哪些内容。学生在写作中,会自觉地虚拟读者的形象,审视自己的写作。有了发表,才有真正的意义上的讀者;有了读者,有了广大群众的雪亮的眼镜,写作就有了真正的“监督”,写作上的“打假”就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文字技巧,关注的写出来的那篇“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文字技巧”和“文心技巧”的区别所在,也是我所追求的作文教学和当前病态的作文教学的区别所在。
四、习作过程呼唤全透明
当下的习作工程仍是隐蔽的,只有作文过程面向每一位学生全透明了,我们的习作过程才能够真起来。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1.没有那为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全班同学的每次习作和老师的评语读上一遍,家长就更不用说了。
2.学生写完作文就直接交给老师,老师几乎是全班作文的唯一读者,学生从写到上交作业,预示着一次刚刚起步的技巧练习和心灵体验的基本结束。
3.教师和学生往往都忽略收集保存交流已有的习作作品,培养学生持续性的发现和创造力不够。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写循环日记。我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人每天写一篇日记,内容不限。唯一要求是,写完后要请家长当读者,写上几句话,还可以对别人写的评价留言;以后以此类推,家长学生互动交流起来;每周五阅读日,小组互换阅读,填写留言。这种活动一直从四年级坚持到六年级,深受学生喜欢。循环日记的形式学生们十分喜欢,循环的方式也在不断完善。每一组的循环日记都有了好听的名字,每一篇日记被他们自己画上插画,孩子们乐于看别人写的,主动留言,自己也把这本日记当成了说真话,写生活感受,倾诉内心的一个平台。
让孩子写真话作文,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一些变革,但这些变革不是一蹴而就,每个教师都要坚持坚持行走在真话作文的路上,有坚定的信心,用有效的方法,把握正确的方向,孩子们一定能够幸福的写作。
一、为什么缺失 “真话”
韩寒说过一句话“人生的第一次撒慌常是从写作文开始的”,是什么让学生不会写出真心话,不会抓住生活的细微之处,让“千篇一律”成为了作文挥之不去的伤痛?教师要常常反思让孩子写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如何来待学生可能出现的另类思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一定要有所写才写,教师辅导作文忽略内涵,过于注重文章结构套路,孩子要按老师的要求写,非得写够规定段落,就会说出一些空话、假话来。
二、阅读教学为说真话写真心做好准备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真”,发现作者“写真”至关重要。当下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普遍认为阅读是写作的一种积累;写作是阅读的一种再延伸。这样的读写结合是一种对学生被动的牵引,学生的习作往往词语生硬堆砌,或者假话连篇,习作成了现代的八股文。那么面对阅读课时,怎么办?
1. 对话是尊重、是倾听、是倾诉、是思想的碰撞,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对文本的理解是一种倾听,转而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成为倾诉。这种倾诉需要一定的技巧。而课堂上,学生在倾听作者,老师和同学的倾诉后,又将如何找寻自己现实生活与作者有所呼应?将自己的倾听转化为自觉的倾诉——写作。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写作思考
2.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中包含感恩,文章就是一种感恩方式。《怀念母亲》就可以理解为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作者就是用写作这种方式来怀念母亲。课堂中我调动学生童年记忆呼应文本理解的同时使学生明白写作也是感恩的一种形式,自此生在习作中有了具体的倾诉对象自然就会说真话,露真情。
3让学生知道,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阅读世界,思考万物的感受,所有的文章都是“读后感”。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真诚主动的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回顾,对知识仓进行清点,从而有所发现。例如有一次孩子们写《灰姑娘》的读后感,开始都是歌颂灰姑娘善良,谴责后妈的残暴。我安排了一次讨论先让学生找后妈的优点,再让他们当侦探找文章的一处漏洞。
孩子们大胆想象,说出了“后妈尽管很坏,但是她也很爱自己的孩子这一新论调”;有的孩子找到了大作家的漏洞:不是说12点后一切都变回原样,拿遗落王子手中的水晶鞋为什么没有变?讨论越来越激烈,有的孩子甚至提出了更有趣的观点:要守时。要是灰姑娘不守时,现场恢复原样多难堪;注意着装,是礼貌的表现等等;讨论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我顺便安排了自作训练灰姑娘故事的读后感,这次习作孩子们就倍感轻松,有话写,写自己的观点,不再人云亦云了。
三、抓好习作的讲评,在“文心技巧”上下功夫
1. 作文讲评是最好的作文指导,抓住讲评这一环节,才能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让他们爱上真话作文,讲评应该重于技巧的指导。
2. 课标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也是“文心技巧”的核心
“自我表达“是为了“与人交流”。孩子们写日记喜欢锁起来不让家长看,但是写日记的背后往往有一种动机,可以给应该看到的人看。教师就可以采用“展示”这种最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扩大文章的传阅,给写作者带来内心的尊严和荣耀。这样的方式可以刺激写作的人以更好的姿态写作。展示的方法多种多样,作文墙,班级博客,班级小报等。例如是班级小报,可以随时随身携带,流通传播更远,办报周期短而快能不断刺激学生写作。这样坚持去做,学生就会知道,写作就能发表展示,作文有人读,有人评,有人对话,交流,一旦说了假话有人质疑质问。
3.美国的课标中说:“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选择一个你认为读者会感兴趣的主题”,“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等。写作时,你要假想你的“读者对象”知道或不知道什么,喜恶哪些内容。学生在写作中,会自觉地虚拟读者的形象,审视自己的写作。有了发表,才有真正的意义上的讀者;有了读者,有了广大群众的雪亮的眼镜,写作就有了真正的“监督”,写作上的“打假”就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文字技巧,关注的写出来的那篇“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文字技巧”和“文心技巧”的区别所在,也是我所追求的作文教学和当前病态的作文教学的区别所在。
四、习作过程呼唤全透明
当下的习作工程仍是隐蔽的,只有作文过程面向每一位学生全透明了,我们的习作过程才能够真起来。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1.没有那为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全班同学的每次习作和老师的评语读上一遍,家长就更不用说了。
2.学生写完作文就直接交给老师,老师几乎是全班作文的唯一读者,学生从写到上交作业,预示着一次刚刚起步的技巧练习和心灵体验的基本结束。
3.教师和学生往往都忽略收集保存交流已有的习作作品,培养学生持续性的发现和创造力不够。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写循环日记。我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人每天写一篇日记,内容不限。唯一要求是,写完后要请家长当读者,写上几句话,还可以对别人写的评价留言;以后以此类推,家长学生互动交流起来;每周五阅读日,小组互换阅读,填写留言。这种活动一直从四年级坚持到六年级,深受学生喜欢。循环日记的形式学生们十分喜欢,循环的方式也在不断完善。每一组的循环日记都有了好听的名字,每一篇日记被他们自己画上插画,孩子们乐于看别人写的,主动留言,自己也把这本日记当成了说真话,写生活感受,倾诉内心的一个平台。
让孩子写真话作文,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一些变革,但这些变革不是一蹴而就,每个教师都要坚持坚持行走在真话作文的路上,有坚定的信心,用有效的方法,把握正确的方向,孩子们一定能够幸福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