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das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本文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各个途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保健投资和教育投资。我们用保健投资和教育投资来度量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人力资本各项投资和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保健投资)与家庭收入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字: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农民纯收入
  中国要攻克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而农民的增收与农民个人的素质是分不开的。研究表明,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家庭收入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一、相关理论概述
  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舒尔茨在《人力资本》中将这种综合能力描述为“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的总和。”他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指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就是教育。[1]
  加里·贝克尔在著作《人力资本》中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以及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为人力资本的性质、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2]
  经过舒尔茨、贝克尔等一大批经济学家的长期探索,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外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与界定、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贡献、在经济增长中教育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计算模型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等方面。
  国内人力资本的研究一方面是传播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理论本身进行大胆的探索;另一方面是利用它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
  目前针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农村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特征、农村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和建议等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的一些学者在人力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定义。本文比较赞同徐丽杰的观点,他认为农村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健康投资、迁移投资等形式形成的、凝结在农村劳动力身上的,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3]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有:白菊红运用Mincer收入函数模型对教育和农民收入进行静态考察,得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4]。许能锐、傅国华通过定量研究,分析了海南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对农村人口收入的作用,其主要考虑了教育水平和农村人口的工龄对农村收入的影响[5]。张兴杰、张沁洁通过对12个省份农村的家庭人力资本结构,即家庭规模、家庭成员的年龄和性别特征、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职业和技能掌握因素,与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形成之间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6]。
  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做出了较好的理论铺垫,但研究内容不够完善。实证研究中对人力资本投资存量的核算因素不统一。
  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具有相当广泛的多样性,根据国内著名学者葛玉辉的总结,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至少有以下几种:保健投资、教育投资、职业培训投资、人力迁移投资和信息投资等[7] 。
  我们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各个途径,本文认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保健投资和教育投资两种主要形式。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实证分析
  (一)定性分析保健投资和教育投资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图1、表1)
  (二)实证研究
  1. 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是用保健投资和教育投资来度量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保健投资和教育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衡量保健教育投资时,将医疗、卫生、衣食住行等项服务计入保健因素中,文教娱乐等等治理活动加入教育投资中,这里的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等。
  2. 建立模型
  因此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Y,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保健投资作为解释变量X1,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投资作为解释变量X2,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3. 实证分析
  取1980年—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保健投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投资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投资、保健投资的回归分析
  从解释变量符号及t值显著性检验可以得出保健投资X1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成较显著正向影响;教育投资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成显著正向影响。
  4. 实证结果分析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投资、保健投资存在线性关系,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投资、保健投资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影响
  (1)保健投资X1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成较显著正向影响。
  就个人角度而言,增加其卫生、保健方面的支出会增加其健康资本存量,延长其寿命及寿命期内“无病工作时间”,并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
  (2)教育投资X2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成显著正向影响。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改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一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技能得到提高从而做得比别人更快更好;二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认知和判别能力得到改善从而面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机会,从而做出更有效率的选择;三是使受教育者培养更好的发明创造能力;四是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那个良好的道德品格。因此,教育越发达,农民所蕴含的生产能力或经济能量也就越大。   三、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言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农村教育投资不足
  首先是资源分配不公平,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学质量偏低,使学生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些都严重阻碍农村青少年的人力资本的积累[8]。
  其次是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普遍偏低,人力资本的质量严重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阻碍了农民的增收。
  2、农村医疗保健投资不足
  以前农村地区的公共预防保健服务非常薄弱,预防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医患关系紧张等,随着农村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实施,农民的健康状况水平呈良好的状态,新农合制度保障,程度目前仍然较低,还不能满足农民对补偿受益度的期望。
  (二)对策建议
  根据Eviews实证分析,教育投资和保健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所以我们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有效提高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水平。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农民基本的卫生保健条件,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身体素质,提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存量。
  下面从教育投资和保健投资两方面来就增强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政府应该将公共教育投资的增量适度向贫困地区农村倾斜,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力度,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并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专项管理[9]。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和师资队伍,不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实施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支教,积极培训原有师资,真正由政府承担起义务教育的责任。
  2. 在做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让农民掌握一些实用的生产技术,积极主持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以较小的成本、全新的信息、最快的效益服务农民。从而全面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增加已有的资本积累和优化,推进人力资本的优化升级。
  3. 改革医疗保健制度,提高健康资本存量。普及公共卫生健康知识,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身体素质。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农村医疗保健机构的数量,加强乡镇卫生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医疗保健从业人员素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 1990.1
  [2]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证分析》[M].郭虹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1
  [3]徐丽杰.《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
  [4]白菊红和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01).
  [5]许能锐和傅国华.《海南农村人口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实证研究?》[J].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
  [6]张兴杰和张沁洁.《家庭人力资本结构与农村贫富差距?》[J]社会科学家.2008(01)
  [7]葛玉辉.《人力资本原理—给予经济与管理相结合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6
  [8]周艳丽和蔡东宏.《海南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08.(32)
  [9]王丽莎.《浅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26)
其他文献
摘要: 信贷扶贫越来越重要,然而其中的政府贴息贷款却一直实施效果不佳。本文以泗洪县为例,分析了江苏省扶贫小额贷款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扶贫小额贷款的确有助于缓解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但对贫困农户总收入影响却没有人们想的那么明显,对农业收入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扶贫小额贷款目标偏离问题仍然存在。  关键词: 扶贫小额贷款;效果  扶贫贴息贷款自1986年实施至今,普遍面临运行效率低的局面。张伟,胡
期刊
摘要: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情况和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当前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连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下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对于提高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发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张家界市农业科技发展状况以及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做法及成效,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农业科技;调查  为了解当前全市农业科技发展状况,探寻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近期张家界市中支通过统计表格、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张家界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发展水
期刊
摘要: 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通过“关系”嵌入,使得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长期合作均衡,但是由于政府往往参与其中,一旦干预过度往往打破这种平衡,对于农业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更是如此,原因不仅是政府的主动介入、干预,还在于农业先天的弱质性。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互助联保  一、引 言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原因(可抵押物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生命周期短、市场不成熟等等)很难从商业
期刊
摘要: 本文从金融理论出发,提供了股票与国债投资替代效应的理论依据,并利用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上交所股票、国债交易金额、价格指数、M2的月度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对股票与国债投资之间的替代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该替代效应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金融产品创新让资金具有广阔选择余地,第二是上交所国债交易日益冷清,与银行间国债市场发展失衡。  关键词: 投资替代效应;股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票指数为样本,通过GARCH模型建模,从不同发展阶段的样本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引入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减小了,但是长期来说影响更为显著,同时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逐渐完善,市场信息传递效率得到了增强,长期内新信息对现货市场的冲击相较于短期有所提高。  关键词:
期刊
近年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发展变化十分迅速,风险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现行会计核算内控管理体系分散,重核算、轻管理,以及事后监督“复审型”操作模式等问题存在,难以达到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要求。探索对各类风险实施分级管理,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现实要求。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和湘潭市中心支行以“风险控制”为着眼点,以操作风险导向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新型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AH银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包括业务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产品分布等情况,提出了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的未来策略。  关键词: 应收账款融资;营销模式;审批模式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作为商业银行适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而产生的重要公司金融业务种类,自深圳发展银行提出“1+N”的概念以来,商业银行
期刊
摘要:上海等地2012年开始“营改增”试点。截止目前,企业整体税赋下降显著,但也出现了诸如地方政府税收减少,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如何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营改增”,成了管理当局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营改增”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运用定性和数据搜集的方式,呈现试点地区“营改增”的现状,针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协调等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中央和
期刊
摘要:财产保险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很高,因此风险管理和掌控更加重要。本文研究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发展现状,并且引入风险度量方法,选取TailVaR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还介绍了经济资本的概念以及配置,并利用TailVaR方法对于两家财产保险企业的经济资本进行计算,分析了两家公司的各业务线的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TailVaR;经济资本;RAROC  一、引言  保险行业是负债经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