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研究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_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适时有度、增添梯度、选准角度、拓展宽度、挖掘深度”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优化化学课堂提问。
  关键词:适时有度;梯度;角度;宽度;深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2-003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不间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注重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通过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发展化学思维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优化化学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情绪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一、适时有度——不宜过频,讲究节奏
  
  一节课只有45分钟,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做到适时有度,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给予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教师本人也会感到索然无味。
  首先,课堂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满堂灌”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是被否定的。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盲从,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适当的时间。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而应讲究变化和节奏。例如,在学“乙醇”时,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O,教师提出:
  (1)在乙烷的结构中增加一个“O”,就可以得到C2H6O,那么这个“O”的位置可以放在哪里?(停顿数秒)
  (2)根据插入的“O”的位置。你能够写出哪些结构式呢?(停顿数秒)
  (3)你又能如何证明乙醇属于哪种结陶呢?
  这样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过的内容,便于“教”和“学”的顺利进行。
  
  二、增添梯度一架设阶梯,度过难关
  
  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难易程度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越深越好。好的提问应当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引导着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去思考,并使知识点逐渐渗透到问题当中。此外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需启发学生思维的地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都应尽可能考虑到。内容可以是疑点问题。对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疑问,通过提问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高屋建瓴,统筹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架设适当的阶梯。
  例如:讲授《盐类的水解》一课时。演示了用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后进行泡沫灭火的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泡沫冲出”,希望老师尽快作出解释,这时老师可进行如下提问:
  (1)碳酸氢钠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2)硫酸铝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3)两溶液混合后原来的平衡是否受到影响?
  (4)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怎样?
  这些富有逻辑、层层推进的问题。既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因此。教师通过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导学生步步深入。拾阶而上。
  
  三、选准角度——视角独特,事半功倍
  
  同一个问题,由于提问角度不同,效果也往往不一样。所以提问应当尽量回避“是不是”、“怎么样”等一般化、概念化的套路,变换出新颖的角度。适当地转换提问视角,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驰骋,发展其扩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教师提问:“Fe是不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Fe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不是。有的学生甚至困惑不解。显然这时学生的思维受阻。急需教师予以点拨:“电解质必须是什么样的物质?”这一提问使学生猛然醒悟,异口同声的说:“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按照定义来解答问题。
  显然,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纳入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拓展宽度——设计话题,激活想象
  
  教师巧妙的课堂提问固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回答问题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在提问的互动中,教师扮演什么角色?首先教师要做到忘记自己是教师,又时刻不忘自己是教师。忘记自己是教师是要把自己处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不忘自己是教师,就是要牢记自己是平等交流的引导者,有责任去点拨、去诱导学生。其次教师要把教材编写的意图搞清,把教材的内容吃透。把学生认知现状摸准。提出更多的一些“话题”,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平等“交谈”。这样就不难使课堂成为师生和谐对话、互动的平台。
  例如交流话题: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请讨论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话题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空间大,学生不只是简单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围绕话题发表不同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有目地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话题,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更能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挖掘深度——深入启迪,学之有味
  
  深度提问是指课堂提问应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抓住问题的本质来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本源,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积极探寻为什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应该思考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后能否引发新的问题。或者继续联想到其他问题,或者解决此类问题的其他途径。
  如做铜、锌、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实验时,同学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铜棒上有大量的气体产生,收集检验此气体可以燃烧,成功验证铜棒上周围氢离子获得电子被还原为氢气的事实。其实本实验尚有可开发领域,此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锌棒上的现象,通过质疑、讨论和答疑等步骤。引出相关知识点,据此继续追问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是用粗锌还是用纯锌好等问题。
  总之,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提问,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成为推动学习的有效的内部动力,使教学中被迫教授知识转变为主动求学,积极钻研,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爱华著,课堂教学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5
  [2]王祖浩等,上海市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
其他文献
本文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思考,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角度,探讨了高职人才的能力培养问题,论述了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要素.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climate change require that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Nepal be managed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es. The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但很多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了实验的过程,忽视了对实验本质的总结和反思,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实验教学的目的。笔者结合对近几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的分析,从反思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巩义瑞康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
目的观察自拟温宫逐瘀汤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5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8例。
研究性学习已被列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在试验中的初中新课程计划也把它列为重要内容,这引起了广大中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本文主要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阐述研究性学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 对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123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
臭氧是一种高效的“绿色消毒剂”,具有很好的杀菌特性。本文提出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臭氧治疗仪系统设计方案,并给出系统软硬件设计结构和抗干扰措施。经过半年的老化实验和EMC
针对目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尚未能引起国内师范教育界足够重视的情况,本文在概述教学模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运用教学训练模式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