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诱导持续高钙血症伴骨质疏松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jie8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肾移植术后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THPT)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3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合并高钙血症受者的血清矿物质、骨密度、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骨代谢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6例受者血清总钙持续增高(6~170个月),最高达(2.97±0.20)mmol/L;术后1个月高钙组血清磷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3);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295.73±194.22)U/L;骨密度T值下降(腰椎T值为-2.78±0.84,髋关节T值为-2.09±0.66)。11例(30.6%)合并骨外钙化。17例(47.2%)甲状旁腺增生。术前和术后1周,高钙组iPTH分别为(859.50±495.44)和(759.25±907.07)pg/ml,显著高于血钙正常组的(345.56±216.55)和(197.45±249.31)pg/ml(P=0.001,P=0.001)。高钙组末次iPTH为(198.26±155.22)pg/ml(高于正常值),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其增高与术前iPTH、血钙,术后血磷、ALP、25OHD3相关(P=0.024,P=0.002,P=0.001,P=0.037,P=0.026)。

结论

肾移植术后iPTH增高伴持续高钙、低磷、骨质疏松、骨外钙化等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建立同时进行PCR克隆和重组蛋白快速表达的方法。方法通过TA载体将包含目的基因和全部蛋白表达元件的蛋白表达单位引入大肠埃希菌后,无需使用任何限制性酶,直接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编码的蛋白质。结果通过小规模或大规模表达多种不同蛋白质,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用该方法获得的绿色荧光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特异性VH的可溶性蛋白表达量分别达到30和20 mg/L。结论该法设计灵活,且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检测异丙醇消毒剂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B-1气相色谱柱,尺寸为30 m(长)×0.53 mm(内径)×3.00 μm(膜厚)。色谱条件如下:程序升温;以氮气为载气,恒定流速5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00 ℃,检测器温度为275 ℃;分流进样,进样量1 μl。对该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耐用性验证。结果异丙醇气体和正丁醇气体完全分离,分离度为25.4。该法在考察范围
目的应用影像后处理技术测定脾体积评估终末期肝病合并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脾亢)受者接受原位肝移植后脾亢缓解的效果。方法纳入5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脾亢接受原位肝移植的受者,移植前后利用影像后处理系统Advantage Workstation 46(AW46)测定脾体积的变化,观察移植前后脾厚度、门脉流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55例受者移植后脾体积为(562.90±49.16)cm3,较术前的(850.
目的探讨高致敏受者接受ABO血型不相容(ABOi)供者供肾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总结文献经验。方法2018年5月,1例O型血高致敏受者成功接受了1例HLA 7/8相配的B型血死亡后器官捐献(DD)供者供肾的二次肾移植,回顾性分析该病例的临床资料。受者术前抗B-IgM水平为1∶16,无针对HLA的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术前行单次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抗CD20单抗处理
目的评估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3月54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儿童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来源不同,将受者分为无关供者组(URD组,27例)与同胞供者组(MSD组,27例),通过与MSD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估URD allo-HSCT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结果URD组中1例难治AML患者未植活并死
目的研究针对大鼠内皮素受体A(ETaR)的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通过改变肾脏局部免疫微环境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仅切除大鼠右肾,不建立左肾IRI模型。IR组:切除大鼠右肾后建立左肾IRI模型。阴性siRNA组(阴性对照组)和ETaR siRNA组(实验组):操作同IR组,在左肾缺血时分别经左肾静脉逆行
目的比较应用小剂量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与巴利昔单抗两种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对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受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40例ABOi-KT,其中使用巴利昔单抗诱导17例,rATG诱导(25 mg/d,连用3 d)23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2 d,观察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周、1个月的移植肾功能,随访期内移植肾存活率和并
坏死性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一个关键环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作为引发坏死性凋亡的分子之一,其抑制剂的应用可减轻由IRI引起的脑、心脏、肾脏和肠道等器官的损伤。对坏死性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与缺血再灌注诱导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IRI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接受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受者1年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HIV筛查阳性并确诊感染后,接受正规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3个月后HIV RNA转阴。受者术前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331个/μl,无机会性感染等并发症,群体反
目的探讨小檗碱抑制内质网应激及自噬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IR)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4只,给予高脂饮食连续喂养12周,于8周末随机取2只大鼠的肝脏行病理学检查,确认脂肪肝模型建模成功。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行开关腹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建立大鼠肝脏冷IR损伤模型)、小檗碱组(小檗碱300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