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解的现象中探究数学的本质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ei666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以已知点为中点的直线交已知圆锥曲线于两点,求该直线的方程” .这类问题我们经常称其为“中点弦”问题.解决的方法多采用先设两个交点的坐标,再将两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后将这两个方程相减,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和斜率公式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从而利用点斜式求出直线方程.这就是我们中学老师自己命名的“点差法”.别外韦达定理也是圆锥曲线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喜欢,用的也比较熟练.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一些不可思议,似是而非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反映了学生没有很好地抓住数学的本质,所以在求解时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作者在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建构为目的,设计了一个错解评析过程,意在强调抓住数学本质的重要性.
  [案例过程]
  问题1:(课本习题)已知双曲线 ,过点P(1,1)能否作一条直线 ,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展示学生的错解: 设A(x1,y1)B(x2,y2),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1)
   … (2), 由(1)-(2)得 ,
  由题意得代入上式得直线AB的斜率为2,所以直线 存在且方程为y=2x-1.
  错解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1) 数形结合:让学生画出已知双曲线和求得直线的图象,观察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很容易发现所求的直线根本不与双曲线相交.
  (2) 本质分析:让学生思考在上面的解题过程中到底忽略了哪个最本质的数学条件? (直线 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这个题的本质就是考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的条件,而题中的中点信息使得学生更青睐于点差法,而在解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了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的本质特征.
  (3) 抓住本质:让学生思考怎样完善解题过程?(将所求的直线与双曲线联列成方程组,利用消元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可得方程无解,因此这样的直线不存在).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始终抓住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的本质特征,那么也可以选择以下的通法通解.而且高考中对通法通解更加重视.
  (4) 通法通解:根据题意可得若直线 存在,则它的斜率存在,设所求直线为:y=k(x-1),将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列成方程组,消去y得 由题意得 即 且 且k=2,显然同时满足上面条件的k不存在.所以这样的直线不存在.
  问题2 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F恰好是椭圆 的左焦点,且两曲线的公共点的连线过F,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多少?
  展示学生的错解: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 ,椭圆的左焦点为F1(-c,0),由题意得F恰好是在F1,所以 ,因此p=2c,将抛物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列成方程组,消去y得 -----(1),设两交点为A(x1,y1)B(x2,y2),根据图象得两交点关于x轴对称,又交点连线经过F,所以x1= x2= <0,又由(1)得 >0,显然这两者相互矛盾.于是学生认为题意有错.
  错解辨析,正本清源
  (1) 数形结合:观察图形已知抛物线与椭圆的交点,交点能反映方程(1)的根有几个?(只有1个)
  那么当方程(1)满足什么条件时,它的根只有一解.
  (2) 本质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判断常用判别式,而判别式所得是在实数集中的根的个数,那么这个题中根有什么要求?(方程(1)要求有且只有一个负根)
  (3) 抓住本质:根据韦达定理,可得方程(1)有一负根和一正根,由于交点在第二和第三象限,所以正根应舍去,从而方程只有一解,应此题意中并没有矛盾.事实上直接利用x1= 代入方程(1)即可得关于a,b,c,p的一个关系式 ,又p=2c, ,化简得 ,所以 ,又 ,所以 .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错解评析,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这些问题中的错解成因,以及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加强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思维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锻炼。
  新课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更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要求学生能挖掘问题的背景特征,透过一些数学现象看到本质.学生若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悟。当前的高考已经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的考察正是高考的真正目的。如果在课堂内外能真正把握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把数学思想落到实处,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x摘要:新课程改革目的在于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本文分析通过分析高中物理的特点,提出高中物理学习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的特点     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  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
期刊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必需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科学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情境,促成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巧妙的导入能显露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能展示教师教学功底和教学才能。在教学中运用正确而巧妙的方法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把他们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根据问题与条件间的关系,恰当地运用辅助构造,会把问题转化或更为直观、简单。运用这种方式比用其它方法来得直接、快捷。辅助构造工具可以构造图形、构造函数、构造模型、构造方程。  [关键词] 构造思想 辅助构造 几何图形 函数 方程 模型     [Abstract]The proper usage of ancillary struct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期刊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应有效提高学生素养,还应有助于有效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只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应试能力 学生素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化学上有提高,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
期刊
摘要 作为高等教育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师,高校外语教师在新世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本文就高校外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扎实的基本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科研是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校外语教师 挑战 教师发展 素质    Abstract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of high education, whos
期刊
数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数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课本中的一些习题,看似平常,但却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应善于寻找、发现这类习题,引导学生多向剖析、拓展引申,通过挖掘其潜在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知识的深化,视野的开
期刊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山区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己在山区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山区中学、兴趣、学习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
期刊
[摘要]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展开教学,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背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提高教学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学修养。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诗词 美    法国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但也包含了众多的人文社会元素。以我国的古诗词为例,很多古代的文人墨客
期刊
内容摘要: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大熔炉。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通过开放化学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开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自江苏实行新高考方案以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减弱了很多,特别是高一新生由于还没选科,不知道今后的选向问题,整天就只忙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认为只有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因文得义、以文悟情的过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融融乐趣。只有情感这条“根”扎深、扎牢了,才会有“枝繁叶茂”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的情怀、蓬勃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理念观照下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 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饱含着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