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话生物,美在不言中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展开教学,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背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提高教学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学修养。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诗词 美
  
  法国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但也包含了众多的人文社会元素。以我国的古诗词为例,很多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借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特征习性的概括,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作为生物教师,需要有较强的文学底蕴,善于整理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展开教学,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背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提高教学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学修养。
  1、在教学环节中对古诗词进行巧妙运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难点。
  有时运用古诗词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环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可引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名句,也隐含说出了种子中都有发育成新植物体的结构—胚。在研究“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时,以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头,再也恰当不过。
  运用古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唐•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颈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再如,在研究“生物与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引用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词提问,为什么在相同的季节出现了不同的花期?学生很容易知道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发育就慢,开花较缓。
  在创新性的教学环节中设置悬念往往是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的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样,在讲授“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内容时,可运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来设置悬念。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运用诗歌进行课堂教学小结,形式新颖,效果也相当不错。如在讲完有关“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的内容后,可运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句名诗“本体原来只是公,毋将私欲混其中”来进行小结,告诫人们地球也只有一个,自毁家园而不及早悔悟,终将铸成千古之恨。这样的小结,脉络清楚,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2、在教学内容中引入诗词,在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并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在细胞的结构一节教学中,讲到液泡时,引述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提问:“为什么枫叶会红,莲叶是绿,荷花又是红呢?”学生在探索出自然景色所包含的生物学知识时,也领略到枫叶似火,莲叶如碧,荷花如日的景色,深刻体会到一种灿烂的色彩美。
  在学习“生态平衡”知识时,引用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绿水,清波营造了一个宁静、安详、舒适的环境,鹅在这样的环境中悠哉,悠哉,能不欢畅吗?能不引吭高歌吗?鹅是这样,人更是如此。引用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感受春风细雨,鸟鸣雀噪,香甜好睡的生命活力。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人、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之美。
  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温室效应、酸雨、水土流失、山洪瀑发、资源匮乏、能源危机、人口爆炸和环境污染等等。人类究竟该怎样与自然相处呢?适时引入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好一幅江南水乡美景,好美的大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远离人类的掠夺和破坏,这就是自然美,生态美!
  在学习“生物的适应性”时,引用白居易的诗《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这种坚韧刚强的生命力,会强烈的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珍爱生命,勇于拼搏,追求生命之美的美好愿望。在学习“两栖动物—青蛙”时,可引用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使我们可以体会到原来“蛙”一直在唐诗宋词中“千古鸣唱”。蛙何其可爱,何等有益,不值得我们用心保护吗?
  3、巧借生物言诗之志,巧析诗词中情感因素,渗透人文精神,进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许多诗人在诗中,往往都要发出自己的议论,从而给人以有益的教育启迪作用。例如,在讲授“啄木鸟”的有关内容时,可运用诗人朱庆余的《啄木鸟》:“叮叮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音归。终日与君除蠹害,无嗔无事不平飞。”这首诗不仅很详细地描写了啄木鸟的生活习性,而且还把啄木鸟的勤劳、韧性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这种精神品质多么可贵,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和教育。
  许多伟大的诗人在诗中关注着百姓的疾苦,有的则反映了更广泛的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如亲情、感激、同情、敬畏、坚毅等。例如,罗隐的《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屈原《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等等。有许多诗词反映了天人合一思想,表达人在自然中的恬淡心态。例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些诗词所着意的角度,与生物学研究着眼的角度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诗句中所反映的人文情怀,是经过千百年的文明积淀,潜存于人类内心的永恒的情感。而这些精神,是以往的生物学教育中并不太关注的,却是需要通过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的。
  提倡学生多与自然亲近,可以更好地领悟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在大自然中,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山河的壮丽,花朵的鲜艳,林木的葱茏,聆听生命体与生存环境合奏的美妙旋律,真正体味出“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蝉噪林愈近,鸟鸣山更幽”的强烈美感。
  
  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及其与人文的关系,让同学们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美感得以升华。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 策略    课堂是学生求知和成长的主要阵地,甚至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
期刊
培养学生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而科学课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后,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科学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重要场所。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好的情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
期刊
【摘要】网络教育尽管发展迅速,在实践上仍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致使网络学习处于辅助性和边缘化的境地。为此除从技术和形式设计外,通过传统与网络两种学习课程的比较,还需解决网络课程的互补性、独立性、交互性和选择性等问题,以发挥网络课的优势。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认识;实践;网络课程    网络环境时空的开放性、学习资源的多样性、交互的便捷性和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从各个维度进行自主学习的构建,因此自
期刊
x摘要:新课程改革目的在于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本文分析通过分析高中物理的特点,提出高中物理学习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的特点     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  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
期刊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必需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科学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情境,促成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巧妙的导入能显露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能展示教师教学功底和教学才能。在教学中运用正确而巧妙的方法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把他们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根据问题与条件间的关系,恰当地运用辅助构造,会把问题转化或更为直观、简单。运用这种方式比用其它方法来得直接、快捷。辅助构造工具可以构造图形、构造函数、构造模型、构造方程。  [关键词] 构造思想 辅助构造 几何图形 函数 方程 模型     [Abstract]The proper usage of ancillary struct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期刊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应有效提高学生素养,还应有助于有效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只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应试能力 学生素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化学上有提高,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
期刊
摘要 作为高等教育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师,高校外语教师在新世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本文就高校外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扎实的基本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科研是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校外语教师 挑战 教师发展 素质    Abstract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of high education, whos
期刊
数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数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课本中的一些习题,看似平常,但却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应善于寻找、发现这类习题,引导学生多向剖析、拓展引申,通过挖掘其潜在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知识的深化,视野的开
期刊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山区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己在山区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山区中学、兴趣、学习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