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恐怖

来源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hat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事夏令营在荒无人烟的山野扎了营,宣布值夜班站岗的第一天,我被安排在晚上10时至12时站岗。
  整整一天,我都提心吊胆。我好几次走到辅导员跟前,想请求他增派一名哨兵——我宁可连站两班!但我没敢说出口。营里有规定:女生才两人一岗。男孩子呢,一律的“孤胆英雄”,谁也别想例外。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太阳就滚进了西山坳了。我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逃过这一关吧!拼着吃批评,我也不能坐以待毙呀——独自在野外的黑地里站两小时,我一定会被吓坏的。
  决心下定,我趁游泳时偷偷溜进河对面的芦苇丛。没人发现。可我包在塑料膜里的衣服全被水浸湿了。我顾不了那么多,胡乱拧了拧,穿上,顶着凉浸浸的晚风就往城里跑。
  也不知跑了多远,天完全黑了。身上的湿衣服也被体温焐干了,怎么还望不见城市的灯光呀?
  小半边月牙儿映着一条白生生的机耕道。我认准了大方向,顺着机耕道猛跑。只要方向不错就行。哪条机耕道不通公路呢?上了公路,离城市就不远了。
  机耕道上了一个草岗子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我竟走到了它的尽头。
  往回走吗?不,城市分明是在这个方向!再说,那银钩钩似的月牙儿也快要沉下山,我得趁月光找到通向城里的大道。
  我想,走到草岗子边上,一定能望见城市。可是,哪里才是它的边呢?我东跑一程,西跑几步,没找到边也没看到路。前面有几块石碑,是指路碑吗?我走上去认了石碑上的字,脊梁上的汗毛不禁一根根竖起来——石碑上写的一律是“某某之墓”——我窜到乱坟岗子上来了!
  风在树梢呜咽。
  嗷咕!嗬嗬嗬!有个古怪的声音在怪笑。别怕,一定是猫头鹰!我安慰自己。那么又是谁在我身后,朝着我的颈窝里吹气呢?如果我回过头,会不会看到那红脸或蓝脸的鬼怪?冷汗激起全身的鸡皮疙瘩,电视里见过的那些妖魔鬼怪一个个都现了形,落到淡幽幽的月色下。于是,草木动了,树木活了……我简直不敢睁眼,朝自己认为安全的方向急走。
  总算在月光消失之前找到一个干干净净的石凹。我背靠干硬的石头,心里平静了很多。
  石凹外面只剩淡淡的星光,耳中挤满了远远近近的虫鸣。书本上、影视片中接触过的那些恐怖情节又在脑瓜里不安份起来。我强迫自己去背课文,这样能使我丢开那些恐惧……
  忽然,我浑身一激灵,啥都背不出来了。石凹之外,离我不到20米远的地方,有一条狼或者……狐狸!我看不清它的毛色,只见它努力拉长柔韧的身子,就有一个软软的波浪从它的头顶掠过它的全身。它把头朝这边转过来,我看到了两道蓝闪闪的幽光!想到故事中的狐狸是会变的,我惊恐万分,禁不住尖声哭叫起来。那只野兽惊悸地一转身,逃得无影无踪。
  它是被我的尖叫声吓跑的吗?我干嘛还要怕它呢?
  我擦干眼泪,大声唱起雄赳赳的进行曲给自己壮胆,跑出石凹,捡了几块石头,垒在石凹口上。这堆原始武器使我更勇敢了些。要是还能找到一根棍子就好了。
  我没找到棍子,却用更多的石头补充了我的“弹药库”。我觉得自己像被风浪抛上荒岛的鲁滨逊。我开始假设抵御各种猛兽的方式,用石头不断地加固我的“掩体”,这个游戏让我忘乎所以。我一直玩到我自己再也抵抗不住疲劳……
  我醒来时,天已大亮。身上被露水弄得潮润润的,我才注意到,我整个儿睡在我自己辛苦垒的“掩体”外边!
  怎么没被吓醒呢?
  我爬上一道高岩。哇,我脚下原来是城边的南塔岭,从这儿下山,到家不到1000米!我从挤挤挨挨的大楼中找到了自家的单元,我看到我家窗台上那丛窗帘般茂盛的茑萝,还看到了在屋顶平台上打太极拳的爷爷。但我没有回家,我找准了回营的路,以百米跑的速度冲下山去……
  没说的,我向全营作了公开检讨。但那以后,我成了出名的“大胆”。独个儿站岗算啥?黑暗、野外什么的再也不能对我构成“恐怖情节”,我变得像大人那样勇敢啦!
  妈妈说这太不正常了,要找个心理学家替我“分析分析”。爷爷不高兴了:“分析个啥?我早说过了,胆量是逼出来的!”
  是吗?
  (选自1997年7-8月高年级版)
其他文献
英国伦敦的设计师兼研究员席勒·亚丁研发出一款由合成生物材料制成的跑鞋。这款跑鞋通过3D打印机生成,具备在一夜之间完成自我修复的能力。这款鞋采用原始细胞做材料,非常合脚,仿佛是人类的第二层皮肤。这款跑鞋会根据使用者运动时对鞋子产生的压力调整形状,让使用者十分舒服。跑步结束后,跑鞋中的细胞会失去能量。这时,你把它放在盛满原细胞液体的罐子中浸泡,就能让鞋子恢复能量。有趣的是,这些液体还可以被染成任意颜色
期刊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你一定会听见的》。在这篇文章里,她写了我们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如: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啦,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啦,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啦,等等。学会倾听这些声音,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敏锐而充盈。  每天,我们听到那么多声音,我们自己的声音在哪里呢?我们自己的声音应当来自我们的内心体验、感受和自觉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观点,等等。它藏在我们的心里。平时,我们对自己所
期刊
灵机一动  爷爷用竹竿搭了个小棚子,用网罩起来,在里面养了几只鸽子。他发现网被撕开了一个小洞,附近有一只大黑猫在徘徊,盯着鸽子“喵喵”直叫。爷爷想去拿些绳子修补一下网,又怕离开后大黑猫咬鸽子,就叫孙女小英子看一会儿。  爷爷离开后,小英子灵机一动,拿起地上的粉笔头,在附近的水泥墙上写了四个醒目的大字:猫勿靠近!  想吃两块  妈妈说:“皮埃尔,你想吃一块甜饼吗?”  皮埃尔没反应。  妈妈又问:“
期刊
对我来说,星期一是最难过的一天。  我照例不慌不忙地走向教室。上课铃还没响,有几个同学就嚷起来:“这个周末我没做作业!”其中凯洛的声音最响。听到这句话,我不禁害怕起来。因为我对她是那么熟悉,我知道她接下来要做什么。  记得几个月前,我刚把书拿到桌面上,凯洛就走到我旁边:“哎,那是你的作业本吗?让我看一分钟,就一分钟,好吗?”  “嗯……”我含混地答应着表示同意。抬头一看,凯洛已经把我的作业本拿走了
期刊
浙江大学的科研人员用石墨烯等材料制成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它的密度只有空气的1/6,具有超轻、弹性好和吸附性极强的性能。瞧,一大块“碳海绵”能够轻松地立在花蕊或狗尾草的茸毛上呢。这种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碳,能够在自然界中轻易获得,并通过简便的方法制成。它能进一步推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生动的物体。它也能运用于航天领域,减轻航天器的重量,节约能源。
期刊
(美)洛伊丝·劳里/著  鸽 子/改编  唐 宁/绘
期刊
走进张谷英村,我欢喜地跳了起来。  阳光洒在古老的房子上,安静又明亮。  村口有座房子的大门上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当大门”。匾额上三个大大的字,想说明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这张门原本不是村子的大门,但它很气派,位置也很好,干脆就把它当大门算了呢?我站在大门口,偏着头猜了很久。猜想会使事情变得更神秘,我喜欢老建筑的神秘感。  我靠在一栋老房子的墙上休息。这栋房子的墙壁硬邦邦的。一个路过的老爷爷告诉我
期刊
代表“思念”的玉兔  张 瑞  我想做一件有趣的礼物送给常年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做什么好呢?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我仿佛看到了嫦娥姐姐抱着玉兔的身影。对了!就做一只可爱的玉兔吧,它代表我对爸爸妈妈的思念。我找来红色的布料,画、裁、剪、缝……瞧,一只漂亮的玉兔做好了!  弟弟的白米枕头  陈 倩  我的弟弟出生了。他睡在摇篮里,白白胖胖的,可爱极了。我要给弟弟做一个填充大米的小枕头。我找来一块干干净净
期刊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正在看电视,突然听见“吱吱吱”的声音。我朝窗外望去,原来是外公在锯木头,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蹦蹦跳跳地来到楼下。  外公见我来了,对我说:“贝贝,帮我清理一下这些锯好的木头吧。”我清理好木头后,继续看外公锯。  外公一边锯,一边问我:“贝贝,如果我锯10次木头,那会有多少根小木头呢?”  “10根!”我张口就答。  外公看了看我,笑了笑说:“是吗?那我再锯一遍,你可要数清楚哦。
期刊
设计师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椅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师Paulo Corceiro设计的椅子,靠背可以往后放倒,变成一张桌子。它的座位下面带有一个抽屉,椅子脚上还装有一对轮子。放倒靠背,推着车走吧,这会儿椅子变成车子啦!  这款椅子可以翻转。把它翻过来,高椅子变矮了,长靠背变短了,变来变去真好玩。  这把猫头鹰椅子由一块EVA塑料板材制成。不需要任何工具,徒手就可以完成组装。它的灵感来源于包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