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开头引出下文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i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的开头描述一个场景,由场景引出要写的人、事、物等,是很常见的写法,有不少语文课文用这种方法开头,这种开头法的好处是:使文章开篇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进入文章:把某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场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由生动的场景引出下文.便于展开和把握思路;以重点场景为核心,引出并凝聚下文内容.重点突出,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文章开头.描述作者在路边偶见一棵果实累累的柚子树.这个场景生活气息浓郁,接下来,作者点明是第一次看到果子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喜悦,进而引出文章的核心话题:第一次真好.南一个具体的场景引出话题.让人“感同身受”,文章显得感性、生动、亲切,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鲁迅《风筝》)
  文章开头描述北京冬季常见的场景,引出文章要写的核心事物“风筝”,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由眼前的风筝,写到“故乡的风筝时节”,文章的思路打开.引出一系列与风筝有关的人和事,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很喜欢《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开头,这是个喜庆的毕业典礼场景.接下来.作者由夹竹桃花引出主要人物“爸爸”——病危的躺在医院的爸爸,开头这个场景里,蕴涵着浓烈的情感.悲喜交集,孩子在参加喜庆的毕业典礼.爸爸却病危躺在病床上.孩子的成长与爸爸的老病两相对比,没写一句直接抒情的话,一个场景即渲染出浓烈的感情氛围,为整篇文章定下了感情基调,
  窗外有悄悄的说话声,嘁嘁喳喳,我故作严厉.大声地问:“谁呀?”说话声顿止.突然又响起一阵哄笑,接着是一群人逃离时纷乱杂沓的脚步声,山村里,惊起几声响亮的犬吠,(王连明《有月亮的晚上》)
  这个场景巾有些内容没有交代清楚.如窗外是什么人、他们要干什么等.形成小小的悬念,文章接下来才对这些内容予以说明,然后再接着开头的场景延续情节.文章内容的推进有了些波折,以某个场景开头.再对场景中的某些要素进行补充说明,进而顺势展开思路.这种文章开头法.在写作实践中比较常用,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鲁迅《孔乙己》)
  鲁迅很善于写场景.作品巾有不少经典的场景捕写,他的好几篇文章都用场景开头,《孔乙己》开头一段,描述鲁镇酒店里的场景:酒店的格局、喝酒的短衣帮和长衫客,生动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角孔乙己的活动舞台.地方特色浓郁,文章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柜台、酒、茴香豆、酒客、当地喝酒的习俗等.在这个场景中集中展现,给人留下了很深印象.也为主要人物的出场做了充分的铺垫,
  以场景开头,可写自然场景、生活场景、人物活动场景等,运用这种写法写短文.注意开头的场景描述一般不宜过细、过长,否则会显得沉闷凝滞;开头的场景描述要紧扣文章主旨,不能绕得太远,否则会显得零散空泛:场景描述之后,下文承接展开要扣住开头,紧密、自然,平时阅读中,遇到以场景开头的文章,不妨揣摩一下文章为什么这样开头、接下来是如何承接的:平时写作文,不妨也有意识地运用一下这种开头法,
其他文献
我有一次到乡下过年。怎么说呢?并不是想在那地方写什么东西,只是想住几天,感受一下乡下过年的气氛,还想听听鸡叫和鸟叫,再看看羊,看看牛,还有水井、草垛。我自己也无法确定我想做什么,心思原是散漫的。但村子对我总是有无限的魅力——或者就什么也不看,只看看那一张张陌生的脸。  天快黑的时候,我听到了隔壁的动静,隔壁的老太太像在和什么人说话。农村的房子,因为房盖儿都是通着的。她说什么我都能听得很清楚。“又一
期刊
它们(惊散的黄羊)弹跳而去的姿态不像逃窜而像是在表演和炫耀……  (周 涛《边防的魅力》)    把这两句话作一番对比是很有意思的。前面汪曾祺的那句妙语是一句纯粹的白描,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完全隐藏在句子后面,与此相反,在周涛的这个句子之中,作者对黄羊这种野生动物的喜爱和欣赏则毫不掩饰地溢于言表。如果说汪曾祺是在努力地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明丽的视觉形象,那么,周涛则是要努力激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参与
期刊
写作文,无非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的“感”,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事物的整体感觉和印象等;二是由事物引起的感想、评议和思考等。本文所说的“感”,指第一种情况。在写作中,先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紧接着就写自己的“所感”,形成层次分明的由眼观到心感的构句、构段形式,文章会显得思路清晰、内容生动丰富,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新意。这种写法,在一篇文章里可能不会经常用到,但可形成文章的亮点,给人留下深刻
期刊
小时候家里穷。下雨了,满地蛤蟆乱蹦,我逮住一个就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娘,娘,有肉吃了!”娘赶紧打掉我手里的蛤蟆,捂住我的嘴,把我往屋里拖。丢人啊。穷得要吃蛤蟆肉。  我家屋后的小胡同里,一棵老槐树下,有块捶布石,滑溜溜凉丝丝像蛤蟆背。小学三年级,我虚岁10岁,穿着腰里打褶的粗布老棉裤,坐在捶布石上,手直抖,腿直颤,总觉得身后老槐树上的节疤,成了一只只大眼,瞪着我,说:“偷书的小贼!”我心里分辩
期刊
本部[学习出版社杯,成长的季节]全国初中师生征文大赛落下帷幕  本刊讯2010年的10月,天气格外凉爽。《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学习出版社杯,成长的季节”全国初中师生征文大赛落下帷幕。经评委认真评选。评出学生组征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60篇,组织奖10个。(获奖名单见本期第46-47页)  获奖证书和奖品图书将在本月内隆
期刊
我们见到你是在沙特阿拉伯馆前长长的队伍之中。  你排在我们后面,五十岁上下,是一位干练的女性。你为排长队做了周全的准备,手中有简易板凳,拎包里有食物和饮料,还有两根鲜嫩的黄瓜。你很会说话,很能和周围人说笑打发时间,你对我们这两个老头老太说,你已经是第二次排在这支队伍中了。你说沙特馆的电影好看,好看,再排一次队也很值,  “为什么好?”老太太问。  “就是好看啊。”  老太太就问你:“你知道沙特馆为
期刊
本期赛题  2010年第3期“同题作文擂台赛之校际PK台”的赛题是“墙”。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墙: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院有院墙,城有城墙,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也会有“墙”。墙有土墙、石墙,也有人墙、情感的墙、观念的墙。墙,有时是一种保护,有时也是一种阻碍。墙,有时需要建设。有时需要拆除……筑一堵墙,可以多一分约束与安全;拆一堵墙,可以少一分封闭与隔膜。请以“墙”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
期刊
读《遥远的流萤》,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那萤火虫。可是夏夜的精灵,可是年纪一大把的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伙伴啊。  文中有对流萤的生动描写,但主要是从文化层面对它作了解读和联想。种种追寻和回忆,都是那样美好,而文章的深处却笼罩着一种失落和怅惘。流萤已从今天城市人的生活中消失,而消失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小虫,更是一种古典的诗意生活、一种温馨的人文情怀。  科学的发达不断揭示事物的真相,带来了生活的进步,也使许
期刊
一等奖(10名)  《老爹太土》 张娇芬 河南淅川县厚坡镇第四初级中学九(2)班  《开花的仙人掌》 林慧敏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第一中学初二(3)班  《美丽的谎言》 曹 玲 湖南永兴县高亭中学0901班  《日子一样很快乐》 郭 妍 陕西扬凌高新中学初三B3班  《雨季里的生日》 彭学德 河南罗山县定远乡初级中学尢(1)班  《成长的季节》 焦苗苗 河北灵寿县三圣院乡西木佛村  《牵挂》 张佳佳 
期刊
[阿奔的话]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男孩身陷危机,男孩需要拯救。  为什么从中小学到大学都出现男生落后于女生的倾向?为什么厌学、网瘾、暴力等问题行为,男孩所占比例总居高不下?专家研究发现,男孩身心发育明显迟缓于女孩,并且易冲动、控制力较差,学校和家庭长期忽视因性别施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男孩成长危机。这项研究成果是由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与儿童心理学博士李文道。赵霞历时一年半合作完成的。在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