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在记忆星的精灵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遥远的流萤》,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那萤火虫。可是夏夜的精灵,可是年纪一大把的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伙伴啊。
  文中有对流萤的生动描写,但主要是从文化层面对它作了解读和联想。种种追寻和回忆,都是那样美好,而文章的深处却笼罩着一种失落和怅惘。流萤已从今天城市人的生活中消失,而消失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小虫,更是一种古典的诗意生活、一种温馨的人文情怀。
  科学的发达不断揭示事物的真相,带来了生活的进步,也使许多建立在虚幻基础上的优美传说和浪漫故事惨遭荡涤。世上许多新事物、新成果的出现,原来都是以一些传统而经典的事物或传说的消失为代价的。文章的最后,作者写自己“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也许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时常会体会到这种复杂的情感。闪烁的霓虹灯,渐渐替换掉了点点流萤,这种变化带给人的有喜悦也有悲情。
  这是一篇充满诗意的美文,诗意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丰富的引用:从谜语到故乡传说,从《诗经》到唐诗、县志,种种引文与正文融为一体,多角度表达了萤之美。记述风物类的文章,其知识性不仅会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实,而且会带来思想和趣味。这也告诉我们,有知识积累和储备,再加上消化吸收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写出来的文章便能引人入胜。
  你如何理解文章标题“遥远的流萤”中“遥远”一词?“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这句话?
其他文献
早上,我对着镜子刮脸,看着,看着。突然觉得很不顺眼。镜子里这张苍白的、眼角布满皱纹的脸似乎在笑着,在向什么人献殷勤。哦,想起来了!  昨天在实验室门口遇见了那个走运的年轻教授,一个在职称提升方面坐直升机的人。他提升得快,并不是由于他聪明过人、才华出众,而是因为他会一个劲儿地往上爬。刚答辩了副博士论文,钻营的手段和媚上的功夫使同事们十分震惊。  我们彼此都没有好感,只是勉强点头招呼。就是在门口碰见的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小城里,住着一个小提琴手。他整天坐在窗前,每当黄昏降临,他才穿上燕尾服,夹起小提琴,向市中心广场走去。  他站在广场中央,高声喊道:  “喂!乡亲们!走出你们的家门,听听我的演奏吧!”  但是,谁也没有来听他的音乐,只有几个偶尔过往的行人……  有一次,这位音乐家突然想到:也许是我这把提琴不好吧。需要找一种特殊的木材,做一把使人人听了都为之倾倒的琴。于是他动身到森林中去寻找。每
期刊
大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对河川的感情,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百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  海确乎宽大,寂静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和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  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无限流淌的情景吧、“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
期刊
我有一次到乡下过年。怎么说呢?并不是想在那地方写什么东西,只是想住几天,感受一下乡下过年的气氛,还想听听鸡叫和鸟叫,再看看羊,看看牛,还有水井、草垛。我自己也无法确定我想做什么,心思原是散漫的。但村子对我总是有无限的魅力——或者就什么也不看,只看看那一张张陌生的脸。  天快黑的时候,我听到了隔壁的动静,隔壁的老太太像在和什么人说话。农村的房子,因为房盖儿都是通着的。她说什么我都能听得很清楚。“又一
期刊
它们(惊散的黄羊)弹跳而去的姿态不像逃窜而像是在表演和炫耀……  (周 涛《边防的魅力》)    把这两句话作一番对比是很有意思的。前面汪曾祺的那句妙语是一句纯粹的白描,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完全隐藏在句子后面,与此相反,在周涛的这个句子之中,作者对黄羊这种野生动物的喜爱和欣赏则毫不掩饰地溢于言表。如果说汪曾祺是在努力地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明丽的视觉形象,那么,周涛则是要努力激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参与
期刊
写作文,无非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的“感”,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事物的整体感觉和印象等;二是由事物引起的感想、评议和思考等。本文所说的“感”,指第一种情况。在写作中,先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紧接着就写自己的“所感”,形成层次分明的由眼观到心感的构句、构段形式,文章会显得思路清晰、内容生动丰富,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新意。这种写法,在一篇文章里可能不会经常用到,但可形成文章的亮点,给人留下深刻
期刊
小时候家里穷。下雨了,满地蛤蟆乱蹦,我逮住一个就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娘,娘,有肉吃了!”娘赶紧打掉我手里的蛤蟆,捂住我的嘴,把我往屋里拖。丢人啊。穷得要吃蛤蟆肉。  我家屋后的小胡同里,一棵老槐树下,有块捶布石,滑溜溜凉丝丝像蛤蟆背。小学三年级,我虚岁10岁,穿着腰里打褶的粗布老棉裤,坐在捶布石上,手直抖,腿直颤,总觉得身后老槐树上的节疤,成了一只只大眼,瞪着我,说:“偷书的小贼!”我心里分辩
期刊
本部[学习出版社杯,成长的季节]全国初中师生征文大赛落下帷幕  本刊讯2010年的10月,天气格外凉爽。《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学习出版社杯,成长的季节”全国初中师生征文大赛落下帷幕。经评委认真评选。评出学生组征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60篇,组织奖10个。(获奖名单见本期第46-47页)  获奖证书和奖品图书将在本月内隆
期刊
我们见到你是在沙特阿拉伯馆前长长的队伍之中。  你排在我们后面,五十岁上下,是一位干练的女性。你为排长队做了周全的准备,手中有简易板凳,拎包里有食物和饮料,还有两根鲜嫩的黄瓜。你很会说话,很能和周围人说笑打发时间,你对我们这两个老头老太说,你已经是第二次排在这支队伍中了。你说沙特馆的电影好看,好看,再排一次队也很值,  “为什么好?”老太太问。  “就是好看啊。”  老太太就问你:“你知道沙特馆为
期刊
本期赛题  2010年第3期“同题作文擂台赛之校际PK台”的赛题是“墙”。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墙: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院有院墙,城有城墙,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也会有“墙”。墙有土墙、石墙,也有人墙、情感的墙、观念的墙。墙,有时是一种保护,有时也是一种阻碍。墙,有时需要建设。有时需要拆除……筑一堵墙,可以多一分约束与安全;拆一堵墙,可以少一分封闭与隔膜。请以“墙”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