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尊重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效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实现算法多样化及实施意义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自主探索;有效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对算法多样化的概念理解
算法是一种能够解决某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确定结果。它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仅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而是要通过反馈、交流、评价沟通,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算法。算法多样化的实质是希望每个学生能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不是学生个体的多种算法。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学生的方法,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实施算法多样化的意义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主动参与。由于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老师在教学中就给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在解答同一计算问题时,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这样解题的策略就有具有多样性。这样的多样性,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数学交流提供了很大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空间“。
如:伟伟有8支铅笔,香香有 15支铅笔,她们两人相差几支铅笔?
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解答好了,看看能不能再用其他方法解答,试试看,会成功的。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师生讨论: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的解决方法:
(1)先画 8个圆,再画7个圆,就和15个一样多了 ,算式是8+7=15,所以他们相差7支铅笔。
(2)从 15 个圆中去掉7个, 就和 8 个圆一样多了,算式是15-7=8,所以她们相差 7 支铅笔.
(3)从 15个圆中去掉8 个圆,剩下7个,算式是 15-8=7,所以她们相差7支铅笔。
这些方法都正确,老师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相关问题,不能局限学生这类题目只能用减法进行计算,也不能考虑学生解题方法的优劣,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2.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该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而每个学生发展的关键是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算法多样化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参与机会。例如在教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时以8捆小棒引出课题,问学生怎样知道小棒的总数,学生给出了这样一些方法:
①数一数:一根一根地数共80根,两根两根地数…………
②加一加:10+10+10+10+10+10+10+10=80(根)
③乘一乘:40×2=80(根)
10×8=80(根)
20×4=80(根)
………………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优生可以做得多而深些,基础差的学生也不至于无从下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方案,得出了正确结论;无论程度如何,都会给学生带来成功。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享受到数学活动的成功的喜悦,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機,使他们更热爱数学,反之,则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而远离数学。算法多样化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计算方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相同的解题策略,这种不同是由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知识能力水平造成的。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例如请学生计算13×2,学生采用了几种计算方法:
①13+13=26;②10×2=20 3×2=6 20+6=26 ;
③13×2=26 ;④ 列竖式
等等,这样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教师的模仿者,而是独立探索的求知者。这样的教学,教师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以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总之,算法多样化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同时也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一个新举措。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尧城、向鹤梅主编.《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兼等.《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小学数学教师》[J].杂志
[5]《中小学数学》(小学版)[J].杂志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自主探索;有效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对算法多样化的概念理解
算法是一种能够解决某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确定结果。它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仅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而是要通过反馈、交流、评价沟通,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算法。算法多样化的实质是希望每个学生能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不是学生个体的多种算法。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学生的方法,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实施算法多样化的意义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主动参与。由于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老师在教学中就给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在解答同一计算问题时,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这样解题的策略就有具有多样性。这样的多样性,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数学交流提供了很大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空间“。
如:伟伟有8支铅笔,香香有 15支铅笔,她们两人相差几支铅笔?
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解答好了,看看能不能再用其他方法解答,试试看,会成功的。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师生讨论: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的解决方法:
(1)先画 8个圆,再画7个圆,就和15个一样多了 ,算式是8+7=15,所以他们相差7支铅笔。
(2)从 15 个圆中去掉7个, 就和 8 个圆一样多了,算式是15-7=8,所以她们相差 7 支铅笔.
(3)从 15个圆中去掉8 个圆,剩下7个,算式是 15-8=7,所以她们相差7支铅笔。
这些方法都正确,老师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相关问题,不能局限学生这类题目只能用减法进行计算,也不能考虑学生解题方法的优劣,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2.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该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而每个学生发展的关键是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算法多样化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参与机会。例如在教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时以8捆小棒引出课题,问学生怎样知道小棒的总数,学生给出了这样一些方法:
①数一数:一根一根地数共80根,两根两根地数…………
②加一加:10+10+10+10+10+10+10+10=80(根)
③乘一乘:40×2=80(根)
10×8=80(根)
20×4=80(根)
………………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优生可以做得多而深些,基础差的学生也不至于无从下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方案,得出了正确结论;无论程度如何,都会给学生带来成功。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享受到数学活动的成功的喜悦,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機,使他们更热爱数学,反之,则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而远离数学。算法多样化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计算方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相同的解题策略,这种不同是由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知识能力水平造成的。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例如请学生计算13×2,学生采用了几种计算方法:
①13+13=26;②10×2=20 3×2=6 20+6=26 ;
③13×2=26 ;④ 列竖式
等等,这样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教师的模仿者,而是独立探索的求知者。这样的教学,教师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以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总之,算法多样化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同时也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一个新举措。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尧城、向鹤梅主编.《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兼等.《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小学数学教师》[J].杂志
[5]《中小学数学》(小学版)[J].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