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
  我们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本文谈谈如何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思维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进行类比思维能力训练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利用类比往往可以有所发现、提出问题,类比是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类比思维训练的内容有很多。如:类比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方法研究幂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类比整数的因数分解研究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研究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研究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类比合并同类项法则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研究扇形面积公式;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二、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
  
  归纳是对某一事物的若干个体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性质,然后由此推断这类事物的总体也具有这种性质的思维方法。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也有不少。初中代数有关运算法则的引出几乎全部是使用一般归纳法。从主观上看,初中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进入逻辑思维阶段,教学这些法则时不可能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从客观上看,这正是训练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好时机。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有理数运算的交换率、结合率、分配率、添括号去括号的法则,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除法的有关法则,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出。另外,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用归纳法进行探索发现;对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研究,是从个别具体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出发的,使用的也是归纳法。
  
  三、 进行猜想思维能力训练
  
  以某些已知的事物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性的判断,就是猜想。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没有定理之前” 的猜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定理、公式或例题所省略了的探索过程,要求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当先“猜”后“证”,提倡猜想和推测,鼓励创造性思维。一些教学工具如“几何画板”、“TI计算器”等,可用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及猜想。例如,在进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时,对于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计引入,引导学生猜想,并最后证明自己的猜想。
  
  四、进行化归转化能力训练
  
  化归是把数学中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获得原问题答案的一种方法。如在处理梯形问题时,我们常把梯形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来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化归转化训练的内容几乎无处不在。例如:在运算中,减法向加法转化,除法向乘法转化;解方程中,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转化,多元方程向一元方程转化,无理方程向有理方程转化;在对几何图形性质、面积、体积的研究过程中,复杂图形向简单图形、基本图形转化。
  
  五、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随着教材的改革,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容会越来越多。例如,平面几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例5为“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而习题中就有“在室外找一个中间有障碍物的地方,用例5的方法,测量障碍物两边某两个点的距离”。又如,平面几何的《解直角三角形》一节后有进行测量的实习作业,可布置学生做“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作业。在初一几何新教材中要求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积的探究,制作长方体纸盒,并在剪开纸片前先作美术设计”。在学完“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后,让学生“设计一些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图形”,有条件的同学可用“几何画板”来设计图形。我们在教学中,千万不能忽略这些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既提高动手能力,又提高思维能力。
  
  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新课改着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如在讲到统计初步时,布置学生列表统计每月用水情况和每月用电情况,或每天的日常开支等,要求学生绘制直方图;从用水、用电统计数据入手,谈谈有关节约用水、用电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开支的统计,谈现代人的消费情况等。
  在进行各种能力训练时,首先要给出用某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仿照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从练习中提炼出思维方法,明确运用这种方法的要点,最后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形成某种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挖掘,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力求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04年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致力于如何管理好班级、怎样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问题上。几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要想让青少年们接受班主任的教育,班主任们首先要做的是走进少年的心。而“爱”与“理解”是走进他们心灵的通行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近几年
期刊
摘 要: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率,改善学科教学的陈旧方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教师关注并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化难为易、创设情境、巩固复习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课堂教学 培养兴趣 注意事项    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科教学的陈旧方式,培养出具有
期刊
摘 要:阅读古代诗歌,培养能力,对于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鉴赏 意境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培养具有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对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古诗词鉴赏具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诗的本质所决定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鉴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修养。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语感呢?    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    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地接触语言、感受语言,要让学生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一度缺失了朗读,只重视分析。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回归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提高。本文从阅读的影响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朗读 教学 重视    朗读本来是人生得意快乐之事,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却不重视朗读,走进校园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即使是朗读也强调了所谓的技巧,因而学生不能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内涵美,朗读美的潜质也荡然无存。相反,在语文教学中对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细琐
期刊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标准》中,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了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里,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来,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
期刊
当今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有所减少,仍有25%的中学生试图从虚拟的网络中寻找乐趣和刺激,获得身心的满足,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并未因此而形成。图书馆、书店除了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类书籍外,还有许多有益的精神营养——课外读物。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来保证。由于可支配的时间较少,或者即使有,也很少有人把课外阅读的习惯一以贯之,形成持之以恒、受益终身的习惯。在学生的心目中,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国音乐教育》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但80%以上的青少年都是音乐爱好者。这让音乐教育工作十分尴尬。学生为何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下,我们所要追求是“参与、互动、共鸣”的课堂,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
期刊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要发展就需要积累,积累是发展的基础,积累是发展的前提,积累是发展的必经历程,所以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的目标中就有一条:“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每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