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学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qqz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犯罪、自杀、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与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笔者在查阅近几年有关高职生心理健康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就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与如何塑造高职生健康心理等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070-01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院每年对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心理都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高职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从整体上看,高职生在心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压力引起的心理困惑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能力相对低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学习兴趣缺乏,加之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许多高职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以及对自学能力的高要求,学习自信心迅速下降、学习目的方向不明确 、学习成绩毫无起色,最终导致恶性循环,不愿学、不能学、不会学。
  2.人际交往困难造成的心理困惑
  學生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想着要和别人去交往,但有些学生个性特点突出,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价值观念现实,功利性较强,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使得他们闷闷不乐,消极抱怨情绪增多;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不敢与同学老师交往,导致人际关系淡漠,这使得他们孤独无助,同时也为自己的无能而自卑恼怒。
  3.自我发展困扰造成的心理困惑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要么盲目自信,追求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目标,而自身能力有限又限制了期望的实现,导致自己闷闷不乐,怨天尤人;要么过度自卑,觉得自己无能,对未来持消极悲观态度,从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各种主观客观、内部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深刻的、多方面的。鉴于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心理困惑,笔者认为造成高职生心理困惑的主客观原因主要如下:
  1.个人主观原因
  (1)心理落差带来的自卑感。在我国,大多数高职生是因为高考分数低,达不到本科院校要求,不得已才进入高职院校,因此,许多高职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或有强烈的挫败感,从而导致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或固执、多疑、好嫉妒,难与同学相处;或自我束缚、自我怀疑,常常紧张、苦恼和焦虑。另外,有的学生为扭转失利的现状设定了自考或专升本的目标,心理压力过大。
  (2)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一方面,与高中系统的知识讲授不同,大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许多高职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较高的求知欲与较低的学习能力产生矛盾。
  另一方面,与高中严格、封闭的管理相比,高职相对宽松和开放,部分学生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心理,部分学生迷恋父母和以往老师无微不至关心的生活,难以适应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导致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的状况。
  2.客观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①社会认同感。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很多高职院校是在中专基础上升格而成,办学实力有缺陷,社会各阶层不同程度的歧视高职教育,认为职教不正规、层次低,进而学生及家长不愿选择高职学校,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用人单位也低看高职学生。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加剧了高职生的低认同感,导致他们担心将来被就业单位歧视。
  ②就业压力。就目前社会就业情况和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失业率极高,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这造成大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焦虑、担忧,许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
  (2)家庭环境。就我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相比较而言,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常出现自卑、暴力等负性情绪,造成孩子性格暴躁、逆反心理、仇视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溺爱型家庭成长的学生,往往在进入大学后,适应性差、人际关系紧张、自私缺乏同情心、自制能力差,而严厉性家庭的学生,往往自卑、懦弱、缺乏个性。
  (3)学校环境。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的管理制度,就业服务与就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都在不同程度影响大学身心理健康。因此改善高职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内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把高职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重新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是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根本,也是充实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减少因心理无聊而走向堕落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塑造高职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笔者主要站在高校教师的立场就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提出几点对策。
  1.开展全面深入的心理素质教育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做为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渠道,课程要结合高职生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同时以专题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过好大学生活,顺利步入职场生活。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积极宣传心理保健知识,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信心,丰富课余生活,塑造快乐心境。
  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
  心理咨询要结合高职生的实际,注重制度化、规范化和咨询技术的本土化。要挖掘有心理障碍学生的病原,对症施策;对于一般性心理问题则要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要创新心理咨询形式。一对一式的咨询是比较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形式。但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因此可以分类开展团体咨询和训练。此外还可以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和网络心理咨询,想尽一切办法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3.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一是及时发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不定期排查;做好监控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干部要随时观察学生动态,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检查处理;及时开展心理咨询治疗与干预控制;做好转介交接工作,要将问题学生的状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由校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便学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注重回归保健,对已恢复心理健康返校的学生,仍要关注,避免复发。
  当然,学校还应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健全心理咨询室设备等,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个方面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周仕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368-369
  [2]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3]唐忍雪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园地,2007(4).
  [4]王忠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方法研究[J].时代经贸 ,2007(5).
  [5]韩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淺析[J].职业技术,2009(7).
  [6]周艳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12)
其他文献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可见,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是化学新课程改革在内容选择上的重要
期刊
悼友诗是一种用来悼念已逝去妻子的诗歌体裁.不同于普通的悼友诗,丁尼生的“Break,Break,Break”和“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都属于更小的题材——悼念友人.这两首诗拥有一
当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环境,以具有可行的策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远远比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要强大.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优化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学困生的因为和心理特征,试对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方法作一些探讨.
随着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
期刊
本文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挖掘数学教材中丰富的情感资源,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及将数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等方面论述了如何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好老师不仅是教学生数学知识,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当下最主要的任务.但是事实上家庭、社会和学校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原因有很多,学生原因占一部分,老师的教学占一部
期刊
摘要:第二语言耗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缺乏相应外语输入的少数民族语言环境下,要有效地习得外语,有效地避免和克服语言耗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少数民族语言环境下语言耗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语言耗损;少数民族地区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068-01  一、前言  语言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