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与众不同或标新立异的表现,如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慧精髓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的观点或假设,敢于尝试,敢于实践,不盲目崇拜,不迷信权威,对学生来说,就是对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渴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当今数学教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巧创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灵感往往是在遇到问题要解决而引发的,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必要途径之一。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导入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展示出一个图形,提出这样两个问题:(1)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烂成两块,如果到店里照原样配一块,要不要把两块玻璃都带去?(2)如果只需带一块,带哪一块行呢?为什么?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变由此而生。
  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探究的主体,放手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应不断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信息,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勾股定理”这节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准备八个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的直角三角形,以及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课堂上要求学生将这些图形拼成两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从而得出勾股定理。这样推导勾股定理,不仅使学生参与勾股定理“发现”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弄清了勾股定理的来龙去脉,掌握证明勾股定理的重要方法——拼图法,而且使学生感觉到如此重要的定理的“发现”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而消除创新的心理障碍,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想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研究“欧氏第五公设可以证明”这一猜想过程中,虽然这一假设被否定了,但科学家奇妙地发现并创立了“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非欧几何的建立,为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许多例题的发现、性质的提出、思路的开发和方法的创造,也可以由学生通过猜想而得到。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常用的方式有实验猜想、归纳猜想、类比猜想、直觉猜想,其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检验证明。大量的时间证明,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要引导学生开展归类、类比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鼓励他们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变式训练,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问题作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从而暴露问题的本质特点,解释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变式可以是一题多解、多题组合,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而应引导学生去探索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几何课本上的例题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但这些图形并不能以一概全。若对图形进行部分或整体的变化,让学生探索结论是否成立,或者改变条件或结论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就能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的内在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拓展他們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题型开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题目封闭,条件完备,答案有固定的套路,学生通过模仿就能掌握,而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正因为这样,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提高其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出示这样的题目:“在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荒地上设计建造一个花坛,并使花坛所占的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你的设计方案。”这道题是应用开放题,条件、结论、策略均呈开放型,如果不限制花坛的形状,可以变化出许多题目。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资金投入多少也不同,可给出多种设计方案。总之,引入开放题教学,有助于克服课本上传统的封闭题对学生思维带来的限制,可激励学生深入探究,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
期刊
我做班主任已经十几个年头了。每次接过一个新班,都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去熟悉学生,记住學生名字,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制定班级计划,筹建组织一个新的班委……可以说,开学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神经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可每年我都会非常乐意地接过新的班级,兴致勃勃的去做这些事。别人问起为什么,我总是回答:只因心中有爱。到现在我依然清晰的记着,因为休产假,有一学期没有担任班主任,内心感觉失落极了。可学生之间有了
一、引導学生亲身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笔者曾经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程度做过调查,发现学生只在幼儿园短时期接触过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也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期参加过县内推行的“经典诵读”活动,所接触的也只是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一两个篇目,可见,如今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不深、知之不多。为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引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设计孝父母、养习惯、
一、“红”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是校园最亮的红。  (一)“红”班子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献身教育的情怀。  (二)是要有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的智慧。  (三)是光明磊落,坦荡做人,成为师生、家长的表率。  (四)是工作中,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课堂,走进办公室,走进教室,掌握一手资料,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亮点在一线发掘……  二、“红”教师。  只有打造一支“红”教师团队,才能让
中式烹调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中国烹饪经历数千年发展,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烹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中华饮食文化,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菜谱来源于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菜肴。  烹饪特点可分为:选料、刀工、火候和调味四个方面:  中国菜非常强调色、香、味俱佳。这既是一道菜的标准,也是一席菜的标准。  色:指菜肴的颜色,是原料本色与作料的颜色的有机搭配,有时还用一
盼盼食品进军饮料是有前瞻性企业家的重要决策,作为快消品传播阵地的湖南卫视来说,盼盼核桃慧牵手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不仅仅是战术的一种打法,在新品上市阶段,选择最火的
引语:在接近百年诞辰的时候,最能折腾的诗歌出现了近三十年来最平静和和谐的状态。各种流派不再对立,而且能够在互相兼容互相宽容中生长和繁衍。隔阂在消除,很多共识取代了分
期刊
期刊
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不仅缺乏沟通和理解,出现子女和父母长辈之间的对立,同学之间的对立,认识上的偏差,方式、方法浅薄单一,而且缺少德育实践,对社会文化、地方文化、乡土文化了解甚少,这就迫切要求整合多种教育因素,创新德育多途径教育模式,更新德育教育理念。把广东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地方乡土文化、校园文化、感恩教育融入德育实践等活动里,升华学生思想品质,创新德育教育模式,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改进创